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40,分2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跳板
跳神
跳鼠
跳踃
兔跳
跳船
佛跳墙
跃跳
北跳
憨跳
跳越
跳音
跳行
跳嬉
跳兔
《國語辭典》:跳板  拼音:tiào bǎn
1.搭在船与岸之间便利上下的板子。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脚踏著跳板,手执定竿,不住的把船攀。」
2.游泳池边架起用来跳水的长板。
《國語辭典》:跳神  拼音:tiào shén
1.满洲习俗。岁时祭神,由喇嘛穿上彩色神装,戴各种奇形面具,执刀跳舞进牲,并且吹奏法器、诵读经文,以驱邪祈福。
2.巫医或法师作法,借鬼神附身,然后乱说乱舞,替人驱邪治病。《红楼梦》第二五回:「有的说请端公送祟的,有的说请巫婆跳神的,有的又荐什么玉皇阁的张真人,种种喧腾不一。」
《漢語大詞典》:跳布札
喇嘛教习俗,在宗教节日里喇嘛装扮成神佛魔鬼等,诵经跳舞,据说是为了驱除邪气。也叫打鬼或跳神。布札,藏语恶鬼。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喇嘛﹞其演法则有跳布札、放乌卜藏诸技。”
《國語辭典》:跳鼠  拼音:tiào shǔ
动物名。齧齿目跳鼠科,前腿短,后腿发达,有一条长尾巴,跳跃时可藉以保持身体平衡。毛色棕灰或沙黄色。昼伏夜出,食种子、水果、昆虫等。多穴居于沙漠、草原地区。
《漢語大詞典》:跳踃
跳动的样子。文选·傅毅〈舞赋〉:“简惰跳踃,般纷挐兮。” 吕向 注:“跳踃,动足貌。” 清 厉鹗 《五月十五日客广陵马半槎招集小玲珑山馆为展重午之会出诸家锺馗画索题予得〈出猎图〉》诗:“前驱何所见,丑怪兼跳踃。”
分類:跳动
《国语辞典》:兔跳  拼音:tù tiào
一种地板运动。以双脚蹬地,同时双臂后摆,使身体前扑,待手掌著地,再推地跃起。参见「兔跃」条。
《国语辞典》:跳船  拼音:tiào chuán
利用船只非法偷渡。如:「他在美国纽约跳船,成了那里的偷渡客。」
《国语辞典》:佛跳墙(佛跳墙)  拼音:fó tiào qiáng
著名的福州菜。使用材料包括鲍鱼、鱼翅、排骨、鹌鹑蛋、芋头、香菇等,以钵焖煮。佛跳墙乃形容其美味至极,连佛闻香亦会踰墙而来。如:「佛跳墙这道名菜,已成为今日喜庆筵席中必备的佳肴。」
《漢語大詞典》:跃跳(躍跳)
跳跃。 宋 刘斧 《青琐高议别集·大眼师》:“三鬼跃跳,随一人入於宅。” 清 褚人穫 《坚瓠秘集·风道人》:“遥见草中一兔跃跳,鹰即奋往击之。”
分類:跳跃
《骈字类编》:北跳
元 无名氏 京师童谣 白雁望南飞,马札望北跳。
《漢語大詞典》:憨跳
顽皮。 明 徐士俊 《春波影》第一出:“他是个豪公子,性儿有些嘈杂憨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夫人往责女,女俯首微笑,以手刓牀。既退,憨跳如故。”
分類:顽皮
《漢語大詞典》:跳越
(1).跳跃。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二·麂:“麂居大山中,似獐而小,牡者有短角,黧色豹脚,脚矮而力劲,善跳越。” 清 唐甄 潜书·除疾:“孺子有好戏者……及先生出,与其曹嬉,跳越奔走,好戏如初。”
(2).超越,跳过。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在果树园里》:“旧社会剥夺了多少孩子的童年啊!多少孩子跳越了这段灿烂的时光。”
《漢語大詞典》:跳音
急促而又时断时续的声响。 唐 陆龟蒙 《纪梦游甘露寺》诗:“积浪亚寒堆,呀如鬭危石。跳音簇鞞鼓,溅沫交矛戟。”
《國語辭典》:跳行  拼音:tiào háng
1.行文中,尊称他人时,另行顶格书写称为「跳行」。
2.漏去文稿中一行或数行。如:「这部印表机怎么跳行列印?」
3.改变职业。如:「工作中,他只要遇到挫折,就兴起跳行的念头。」
《漢語大詞典》:跳嬉
跳跃戏耍。 阿英 《新年试笔》:“孩子们,因为新年可以使他们生活比平时优裕,束缚减少,游戏的机会加多,也是整夜的跳嬉,等待天色的由暗而明。”
分類:跳跃戏耍
《漢語大詞典》:跳兔
动物名。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杂志一:“ 契丹 北境有跳兔,形皆兔也,但前足纔寸许,后足几一尺。行则用后足跳,一跃数尺,止则蹶然仆地……盖尔雅所谓蟨兔也。” 李群 注:“跳兔今称跳鼠。”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三附录:“兽则唯有跳兔一种,身长五六寸,尾长四五寸许,尾末色如银鼠,前股长仅盈寸,后股长至七八寸,耳如箭筒,长可四五寸许,又一种耳仅寸许者,腾跃如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