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再刖
双脚被砍掉。相传 春秋 楚 卞和 发现了一块璞玉,先后献给 楚厉王 、 武王 ,都被认为欺诈,断其双脚。 楚文王 即位,使人剖璞加工,果得宝玉,称为 和氏 璧。见韩非子·和氏。后用作怀才未遇的典故。 唐 韩愈 《答崔立之书》:“今足下乃復比之献玉者,以为必俟玉人之剖,然后见知於天下,虽两刖足不为病,且无使勍者再刖,诚足下相勉之意厚也。” 唐 白行简 《石韫玉赋》:“叹时俗之莫顾,惜辉华之潜发,儻见彩於一拳,庶无虞於再刖。” 宋 蔡襄 《士伸知己赋》:“ 非 ( 韩非 )五难而吐论, 和 ( 卞和 )再刖而处穷。”
《国语辞典》:兔跃(兔跃)  拼音:tù yuè
一种地板运动。以双脚蹬地,同时双臂后摆,使身体前扑,待手掌著地,再推地跃起。也作「兔跳」。
《漢語大詞典》:踢瓶
杂技的一种。演员仰卧,双脚上举摆弄瓶罐作表演。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瓦舍众伎:“杂手艺皆有巧名:踢瓶、弄椀、踢磬、弄花鼓槌。”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百戏乃上竿、跳索、倒立、折腰、弄怨注、踢瓶、筋斗、擎戴之类。”
《国语辞典》:兔跳  拼音:tù tiào
一种地板运动。以双脚蹬地,同时双臂后摆,使身体前扑,待手掌著地,再推地跃起。参见「兔跃」条。
《国语辞典》:风火轮(风火轮)  拼音:fēng huǒ lún
1.传说中哪吒双脚所驾的神奇之轮,一风一火。《封神演义》第一四回:「(哪吒)把脚一登,驾起风火二轮,只见风火之声,如飞云掣电,望前追赶。」
2.一种高空轮状、可供乘人转动的游乐设备。
《漢語大詞典》:鸳鸯脚(鴛鴦脚)
武术动作。双脚轮番飞踢。《水浒传》第二九回:“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便转过身来,再飞起右脚。这一扑,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
《漢語大詞典》:踢磬
杂技的一种。演员仰卧,双脚上举摆弄石磬作表演。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瓦舍众伎:“杂手艺皆有巧名:踢瓶、弄椀、踢磬。”
《国语辞典》:披头跣足(披头跣足)  拼音:pī tóu xiǎn zú
披头散发,光著双脚。形容人衣容不整,不修边幅的样子。《三国演义》第四一回:「恰才见甘夫人披头跣足,相随一夥百姓妇女,投南而走。」
《国语辞典》:脚踏两来舡(脚踏两来舡)  拼音:jiǎo tà liǎng lái xiāng
双脚各踏在一条船上。比喻人投机取巧,两方讨好。《豆棚闲话。第七则》:「只怕其中也有身骑两头马,脚踏两来舡的,从中行奸弄巧。」也作「脚踏两条船」。
《国语辞典》:脚踏两条船(脚踏两条船)  拼音:jiǎo tà liǎng tiáo chuán
1.双脚各踏在一条船上。比喻人投机取巧,两方讨好。如:「做人要实在,不要脚踏两条船,免得惹祸上身。」也作「脚踏两来舡」。
2.心意不决、犹疑难定。如:「我现在是脚踏两条船,不知如何是好。」
《国语辞典》:外八字脚(外八字脚)  拼音:wài bā zì jiǎo
走路时双脚向外叉开,状如八字,称为「外八字脚」。
《国语辞典》:高趫  拼音:gāo qiáo
双脚绑在直木棍上行走的游戏。也作「高跷」。
《漢語大詞典》:铲球(鏟球)
足球比赛中,运动员用单脚或双脚沿地面滑动触球的一种踢球技术动作。《体育报》1983.6.3:“防守上,他们盯人很紧,运用铲球破坏对方进攻的能力很强,几乎每个队员都会铲球。”
《國語辭典》:跑腿  拼音:pǎo tuǐ
1.奔波。《儒林外史》第五四回:「明早是必留下,不要又要我们跑腿。」
2.替人做些杂事。如:「我也没帮什忙,只是跑跑腿而已。」也作「跑道儿」。
《國語辭典》:跑腿子  拼音:pǎo tuǐ zi
未婚、离婚或丧偶的成年男子。也作「单身汉」。
分類:方言
《漢語大詞典》:髼头赤脚(髼頭赤脚)
头发散乱,双脚赤裸。形容人衣冠不整之貌。 明 无名氏 《下西洋》第二折:“人执标枪气势犇,髼头赤脚布袍宽。若还赢了都欢喜,若是输了都往水里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