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05,分87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即路
先路
宰路
夷路
荣路
马路
路衢
泣路
霄路
御路
首路
路口
行路人
路钤
延路
《漢語大詞典》:即路
启程;上路。魏书·桓玄传:“三军文武,愤踊即路。” 唐 沈亚之 《送杜憓序》:“因命生去游,以广其思。三月,生即路。” 宋 曾巩 《太平州回转运状》:“軫艰难於即路,则许之假宠於舟艎;悯匱乏於腾装,则期以致怜於教墨。”
分類:启程上路
《國語辭典》:先路  拼音:xiān lù
1.前路。指圣王之道。《楚辞。屈原。离骚》:「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2.前行、引路。《三国志。卷一二。魏书。崔琰传》:「未闻王师仁声先路,存问风俗,救其涂炭。」《宋书。卷七七。柳元景传》:「今王旗北扫,当令仁声先路。」
3.创始、起源。清。茂苑惜秋生〈官场现形记序〉:「限资之例,始于汉代,定以十等,乃得为吏,开捐纳之先路,导输助之滥觞。」
4.天子或诸侯使用饰有象牙的正车。《左传。襄公二十六年》:「郑伯赏入陈之功,三月甲寅朔,享子展,赐之先路、三命之服。」也作「先辂」。
《漢語大詞典》:宰路
(1).渊名。庄子·外物:“ 宋 元君 夜半而梦人被髮闚阿门,曰:‘予自 宰路 之渊,予为 清江 使 河伯 之所,渔者 余且 得予。’ 元君 觉,使人占之,曰:‘此神龟也。’” 成玄英 疏:“ 宰路 ,江畔渊名。” 宋 张孝祥 《丑奴儿·张仲钦母夫人寿》词:“棠阴阁上棠阴满,满劝流霞。满劝流霞。来岁应添 宰路 沙。”
(2).谓宰辅之位。
分類:宰辅
《漢語大詞典》:夷路
平坦的道路。 晋 潘尼 《赠河阳诗》:“逸驥腾夷路,潜龙跃洪波。” 唐 司空图 《十会斋文》:“闢夷路於前程,遏腾波於沸鼎。”
分類:平坦道路
《漢語大詞典》:荣路(榮路)
指仕途。后汉书·左周黄传论:“中兴以后,復增敦朴、有道、贤能……清白、敦厚之属,荣路既广,觖望难裁。” 唐 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謫居今共远,荣路昔同趋。” 宋 陆游 《遣兴》诗:“虚名大似月蟾兔,荣路久如风马牛。”
分類:仕途
《國語辭典》:马路(馬路)  拼音:mǎ lù
宽阔平坦可行车马的道路。《左传。昭公二十年》:「子申遇公于马路之衢,遂从。」
《國語辭典》:路衢  拼音:lù qú
街道。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诗:「鸱枭鸣衡扼,豺狼当路衢。」《隋书。卷二五。刑法志》:「玄钺肆于朝市,赭服飘于路衢。」
《漢語大詞典》:泣路
晋书·阮籍传:“﹝ 阮籍 ﹞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輒慟哭而反。”后遂用为典实。 唐 罗隐 谗书·屏赋:“ 阮 何情而泣路, 墨 何事而悲丝?”
分類:典实
《漢語大詞典》:霄路
(1).指高山上的小路。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抗北顶以葺馆,瞰南峯以启轩”自注:“南悉连岭叠鄣,青翠相接,云烟霄路,殆无倪际。”
(2).云中之路,上天之路。 南朝 梁 沈约 《为柳兖州世隆上旧宫表》:“故能属輦道於天阶,命帝闕於霄路。”《云笈七籤》卷九九:“吉光腾紫气,霄路逸丹天。” 清 冯桂芬 《题蔡庶常殿齐悼亡诗后》诗:“一朝舜华谢,柘饭春幽幽,飇车逝霄路,帘暗珊瑚鉤。”
(3).青云之路。喻仕宦之途。 宋 范仲淹 《祭叶翰林文》:“阔视霄路,直步云庭。”
《漢語大詞典》:御路
(1).即御道。晋书·五行志中:“ 太和 末,童謡曰:‘犁牛耕御路,白门种少麦。’” 唐 王泠然 《汴河柳》诗:“穿地凿山开御路,鸣笳叠鼓泛清流。”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序》:“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参见“ 御道 ”。
(2).天子的车驾。路,通“ 輅 ”。 唐 宋之问 《扈从登封告成颁应制》诗:“御路迴 中岳 ,天营接 下都 。”
《國語辭典》:御道  拼音:yù dào
皇帝车驾所走的道路。《后汉书。卷三三。虞延传》:「帝乃临御道之馆,亲录囚徒。」《洛阳伽蓝记。卷一。景林寺》:「景林寺在开阳门内御道东。」
《國語辭典》:首路  拼音:shǒu lù
1.出发、动身。三国蜀。诸葛亮 为后主伐魏诏:「今旌麾首路,其所经至,亦不欲穷兵极武。」《文选。潘勖。册魏公九锡文》:「王师首路,威风先逝。」也作「首涂」。
2.道路。《文选。颜延之。陶徵士诔》:「虽今之作者,人自为量,而首路同尘,辍涂殊轨者多矣。」
《國語辭典》:路口  拼音:lù kǒu
路的一端。也指二条或二条以上的道路交会处。如:「交通警察在十字路口指挥交通。」《水浒传》第二九回:「早见丁字路口一个大酒店,檐前立著望竿,上面挂著一个酒望子。」《喻世明言。卷二八。李秀卿义结黄贞女》:「明年,英台出嫁马家,行至安乐村路口,忽然狂风四起,天昏地暗,舆人都不能行。」
《漢語大詞典》:行路人
过路人。亦比喻不相关的人。《文选·苏武〈五言诗〉之一》:“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吕延济 注:“天下四海,道合即亲,谁为行路之人相疏者。” 唐 杜甫 《丹青引》:“即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
分類:不相关
《漢語大詞典》:路钤(路鈐)
路一级武职官名。 宋 叶适 《纪纲四》:“诸州禁兵零细纤弱,专使路鈐教閲训练,而守臣不预;防遏 内江 ,虚撤沿 淮 ,纪纲所在,错繆无序。”
《漢語大詞典》:延路
(1).漫长的道路。 南朝 梁 沈约 《内典序》:“以寸阴之短晷,驰永劫之延路。”
(2).见“ 延露 ”。
分類:漫长道路
《漢語大詞典》:延露
亦作“ 延路 ”。 古俚曲名。《淮南子·人间训》:“夫歌《采菱》,发《阳阿》,鄙人听之,不若此《延路》《阳局》。” 高诱 注:“《延路》《阳局》,鄙歌曲也。”按“延路”,文选·马融〈长笛赋〉“下采制於《延露》《巴人》” 李善 注引《淮南子》作“延露”。 晋 葛洪 抱朴子·知止:“口吐《采菱》《延露》之曲,足躡《渌水》《七槃》之节。”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应瑒》:“始奏《延露》曲,继以阑夕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