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05,分8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禁路
路出
迷路
大路
沿路
头路
路绝
塞路
仙路
门路
路歧
川路
关路
塘路
五路
《漢語大詞典》:禁路
犹御道。供帝王车驾行走的道路。 宋 秦观 《辇下春晴》诗:“衣冠纷禁路,云气绕宫墙。”
《漢語大詞典》:路出
路过。 唐 王勃 《滕王阁序》:“家君作宰,路出名区。” 唐 元稹 《永福寺石壁法华经记》:“又明年徙 会稽 ,路出於 杭 , 杭 民竞相观睹。”
分類:路过
《國語辭典》:迷路  拼音:mí lù
1.迷失道路。明。康海《中山狼》第二折:「他乡何处是,迷路问谁来?」
2.离开正途。如:「不良少年就像是迷路的羔羊一样。」
3.生理学上称内耳一系列相互连接的腔或管。
《國語辭典》:大路  拼音:dà lù
1.宽广的道路。《诗经。郑风。遵大路》:「遵大路兮,掺执子之袪兮。」《乐府诗集。卷六三。杂曲歌辞三。曹植。美女篇》:「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2.天子乘坐的车驾。《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下》:「大路所历,黎元不知。」《文选。班固。东都赋》:「大路鸣銮,容与徘徊。」也作「大辂」。
《國語辭典》:大辂(大輅)  拼音:dà lù
古代君王乘坐的车子。《礼记。乐记》:「所谓大辂者,天子之车也。」汉。班固〈东都赋〉:「乃动大辂,遵皇衢省。」
分類:帝王
《國語辭典》:沿路  拼音:yán lù
循所行的道路,一路上。《老残游记》第七回:「若是稍远的地方做了案子,沿路也有他们的朋友替他暗中捕下去。」《文明小史》第九回:「其时众百姓虽然毁了物件,究未打著一个人,后见无物可毁,仍复一拥而出,沿路呼喊。」也作「沿途」。
《國語辭典》:头路(頭路)  拼音:tóu lù
1.端绪、线索、办法。《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平空不见了五十绽大银,见今著落临安府提捉贼人,十分紧急,没有头路得获,累害了多少人。」
2.门路。《西游记》第四○回:「八戒道:『正是,趁早散了,各寻头路,多少是好。那西天路无穷无尽,几时能得到?』」
3.对象。《醒世恒言。卷九。陈多寿生死夫妻》:「我今苟延性命,与死无二,便多活几年,没甚好处。不如早早死了,出脱了娘子。他也得趁少年美貌,别寻头路。」
4.投靠的人,主人。《醒世恒言。卷三五。徐老仆义愤成家》:「他家许多人,都存住不得,各自四散去了。你何不也别了他,另寻头路?」
5.闽南方言。指职业。
《國語辭典》:头脑(頭腦)  拼音:tóu nǎo
1.头颅。《后汉书。卷七七。酷吏列传。序》:「若其揣挫彊埶,摧勒公卿,碎裂头脑而不顾,亦为壮也。」
2.脑筋、思想。唐。杜牧〈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归宣州因题赠〉诗:「我初到此未三十,头脑钐利筋骨轻。」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诗〉六○首之五八:「长官头脑冬烘甚,乞汝青铜买酒回。」
3.头绪、条理。如:「他办事很有头脑。」《醒世恒言。卷三七。杜子春三入长安》:「好几日饭不得饱吃,东奔西趁,没个头脑。」
4.首领、主脑人物。《红楼梦》第五六回:「单你们有一百个也不成个体统,难道没有两个管事的头脑带进大夫来?」《九命奇冤》第一三回:「这里又有聚仙馆的林大有,他是个私贩烟土的头脑。」
5.结婚的对象。《水浒传》第八回:「万望娘子休等小人,有好头脑,自行招嫁,莫为林冲误了贤妻。」《警世通言。卷一四。一窟鬼癞道人除怪》:「婆子道:『教授方才二十有二,却像三十以上人。想教授每日价费多少心神!据老媳妇愚见,也少不得一个小娘子相伴。』」
6.理由、原因。《警世通言。卷二○。计押番金鳗产祸》:「押番不知头脑,走出房门看时,周三让他过一步,劈脑后便剁。」《二刻拍案惊奇》卷一○:「果然莫翁在莫妈面前,寻个头脑,故意说丫头不好,要卖他出去。」
7.主顾。《醒世恒言。卷三七。杜子春三入长安》:「似这寸金田地,偏有卖主,没有受主,敢则经纪们不济,须自家出去寻个头脑。」
8.一种用肉与杂味配合的酒。《水浒传》第五一回:「那李小二,人丛里撇了雷横,自出外面赶碗头脑去了。」《金瓶梅》第九八回:「王六儿安排些鸡子肉圆子,做了个头脑,与他扶头。」也称为「头脑酒」。
《漢語大詞典》:路绝(路絶)
(1).道路阻绝。《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三·华山畿十四》:“无故相然我,路絶行人断,夜夜故望汝。”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近智以守见而不之,之者以路絶而莫晓。” 明 杨慎 《滇载记》:“羣蛮怨怒,引 吐蕃 攻 知古 杀之,於是 姚 雋 路絶, 晟 犹奉 唐 正朔。”
(2).泛指通道阻塞。 南朝 梁 任昉 《天监三年策秀才文》:“而使直臣杜口,忠讜路絶。” 南朝 梁 任昉 《为萧扬州荐士表》:“实欲使名实不违,徼倖路絶。”
《漢語大詞典》:塞路
充塞道路。言其多。 汉 扬雄 《法言·吾子》:“古者 杨 墨 塞路, 孟子 辞而闢之,廓如也。” 三国 魏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罾缴充蹊,坑穽塞路。” 南朝 宋 鲍照 《芜城赋》:“崩榛塞路,峥嶸古馗。”《敦煌变文集·破魔变文》:“仙娥从后,持宝盖以后随;织女引前,扇香风而塞路。”
(1).边塞的道路。 宋 陆游 《秋晚思梁益旧游》诗:“沧波极目江乡恨,衰草连天塞路愁。” 明 杨巍 《萧关北作》诗:“塞路山难断,胡天云不开。”
(2).见“ 塞芦 ”。
《漢語大詞典》:塞芦(塞蘆)
席箕草的别名。可供编织用具。太平广记卷四○八引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席箕草:“席箕一名塞芦,生北 胡 地。古诗云:千里席箕草。”一本作“ 塞路 ”。
分類:编织用具
《漢語大詞典》:仙路
(1).登仙之路。 唐 李赤 《灵墟山》诗:“ 丁令 辞世人,拂衣向仙路。”
(2).宫禁中的道路。 唐 沈佺期 《再入道场纪事应制》诗:“行随香輦登仙路,坐近炉烟讲法筵。”
《國語辭典》:门路(門路)  拼音:mén lù
1.向别人请托以求晋身的途径。《初刻拍案惊奇》卷六:「我想夫人兄弟及相公伯叔辈,多是显要,夫人想一门路指引他,这珠子便不消钱了。」《文明小史》第二二回:「有说他是京里走了门路,拿某大军机的八行来的。」
2.做事、研究学问的基本方法或秘诀。《朱子语类。卷四九。论语。子张篇》:「此全未是说仁处,方是寻讨个求仁门路。」《警世通言。卷一五。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偷银子的贼有些门路么?」
《漢語大詞典》:路歧
见“ 路岐 ”。
《國語辭典》:路岐  拼音:lù qí
1.岔路。晋。王廙〈笙赋〉:「发千里之长思,咏别鹤于路岐。」也作「路歧」
2.宋元时民间艺人的俗称,尤指走江湖的杂技团体。《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宦门子弟错立身。第一出》:「为路岐,恋佳人,金珠使尽没分文。」也称为「路岐人」。
3.冒昧,别生枝节。《金瓶梅》第三回:「不是老身路岐相央,难得这位娘子在这里,官人做个主人,替娘子浇浇手。」
《漢語大詞典》:川路
水路。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 南朝 宋 谢惠连 《汎南湖至石帆》诗:“轨息陆涂初,枻鼓川路始。”
分類:水路
《骈字类编》:关路(关路)
唐 刘禹锡 和令狐相公入潼关 寒光照旌节,关路晓无尘。
唐 孟郊 西上经灵宝观 一片古关路,万里今人行。
唐 马戴 詶李景章先辈 莺啼细柳临关路,燕接飞花绕汉宫。
唐 项斯 送友人下第归襄阳 山分关路细,江绕夜城寒。
唐 崔涂 送僧归江东 叶拥临关路,霞明近海天。
《骈字类编》:塘路
唐 杜甫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 其一 不识南塘路,今知第五桥。
唐 李嘉祐 九日 孤楼闻夕磬,塘路向城闉。
《漢語大詞典》:五路
(1).亦作“ 五輅 ”。(1)古代帝王所乘的五种车子,即玉路、金路、象路、革路、木路。周礼·春官·巾车:“王之五路,一曰玉路,锡樊缨,十有再就,建大常,十有二斿,以祀;金路,钓,樊缨九就,建大旂以宾,同姓以封;象路,朱,樊缨七就,建大赤以朝,异姓以封;革路,龙勒条缨五就,建大白以即戎,以封四卫;木路,前樊鵠缨,建大麾,以田,以封蕃国。”文选·潘岳〈藉田赋〉:“五輅鸣鑾,九旗扬斾。” 李善 注:“周礼曰:王之五路,一曰玉路,二曰金路,三曰象路,四曰革路,五曰木路。”(2)古代王后所乘的五种车子,即重翟、厌翟、安车、翟车、辇车。周礼·春官·巾车:“王后之五路,重翟,锡面朱緫;厌翟,勒面繢緫;安车,彫面鷖緫,皆有容盖;翟车,贝面组緫,有握;輦车,组輓,有翣羽盖。”旧唐书·儒学传下·祝钦明:“《三礼义宗》明王后五輅,谓重翟、厌翟、安车、翟车、輦车也。”
(2).指眼、耳、鼻、舌、身五种感官。墨子·经说下:“知而不以五路,説在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