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42,分2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趣装
乐趣
趣味
趣驾
逸趣
山趣
趣尚
清趣
景趣
趣舍
归趣
风趣
兴趣
六趣
趣时
《漢語大詞典》:趣装(趣裝)
速整行装。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词:“趣装入覲,行矣归去作盐梅。” 明 宋濂 《亡友陈宅之墓铭》:“庚子之夏,朝廷遣使者来召 濂 ,趣装上 南京 ,擢为王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娇娜:“生入城,勾当数日,遂连夜趣装。”
分類:行装
《國語辭典》:乐趣(樂趣)  拼音:lè qù
趣味、情趣。《老残游记》第六回:「又见那老鸦有一阵刮刮的叫了几声,彷佛他不是号寒啼饥,却是为有言论自由的乐趣,来骄这曹州府百姓似的。」
《國語辭典》:趣味  拼音:qù wèi
兴趣意味。《红楼梦》第三九回:「便把乡村中所见所闻的事情,说与贾母,贾母一发得了趣味。」
《漢語大詞典》:趣驾(趣駕)
谓驾驭车马速行。晏子春秋·外篇上一:“公曰:‘趣驾迎 晏子 。’” 张纯一 校注:“ 孙 云:‘趣,新序作速。’”后汉书·光武帝纪上:“於是 光武 趣驾南辕,晨夜不敢入城邑,舍食道傍。” 李贤 注:“趣,急也,读曰促。” 晋 陆云 《答兄平原》诗:“ 羲阳 趣驾, 炎华 电征。” 清 吴伟业 《送何省斋》诗:“趣驾度 太行 ,踌蹰弃騏驥。”
分類:驾驭车马
《漢語大詞典》:逸趣
超逸不俗的情趣。 南朝 梁 沈约 《锺山诗应西阳王教》:“君王挺逸趣,羽斾临崇基。” 清 徐沁 明画录·文嘉:“所作山水,清远逸趣,得 云林 佳境。” 叶圣陶 《倪焕之》十四:“东方天边的云承着日光,反射鲜明的红色,灿烂而有逸趣,使 金小姐 时常抬起头来。”
《骈字类编》:山趣
唐 段成式 题谷隐兰若三首 其二 鸟啄灵雏恋落晖,村情山趣顿忘机。
《漢語大詞典》:趣尚
(1).志趣和好尚。 汉 蔡邕 《陈寔碑》:“是以邦之子弟,遐方后生,莫不同情瞻仰,由其模范,从其趣尚。” 唐 元稹 《制诰序》:“追而序之,盖所以表明天子之復古,而张后来者之趣尚耳。”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韩昌黎诗:“盖 昌黎 本好为奇崛矞皇,而 东野 盘空硬语,妥帖排奡,趣尚略同,才力又相等,一旦相遇,遂不觉胶之投漆,相得无间。”
(2).情致;风格。 宋 苏舜钦 《答韩持国书》:“今言如是,疑非出于 持国 也,然笔迹趣尚皆 持国 ,又不足疑。”
《漢語大詞典》:清趣
(1).清新的情趣。 明 冯惟敏 《桂枝香》曲:“一天飞絮,万山堆玉,霎时间扫尽彤云,又添上无边清趣。” 清 李渔 《风筝误·艰配》:“小姐,我替你烧些香在炉里,待状元来闻见,就知道你是喜清趣的了。”《文明小史》第八回:“虽然竹篱茅舍,掩映着多少树木,却也别有清趣。”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五一》:“乡村风景,甚觉宜人,野外花园,殊有清趣。”
(2).犹雅兴。古今小说·羊角哀舍命全交:“探梅诗客多清趣,路上行人欲断魂。”
《漢語大詞典》:景趣
由景色而生的情趣。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麒麟客》:“ 夐 家去此甚近,其中景趣亦甚可观,能相逐一游乎?” 宋 石孝友 《减字木兰花·赠何藻》词:“小小新荷,点破清光景趣多。” 宋 刘过 《行香子·山水扇面》词:“无限风烟,景趣天然。最宜他,隐者盘旋。”
分類:景色情趣
《漢語大詞典》:趣舍(趣捨)
亦作“ 趣捨 ”。 取舍。趣,通“ 取 ”。荀子·修身:“趣舍无定,谓之无常。”魏书·李谐传:“览成败於前迹,料趣捨於人情。” 宋 叶适 《奉议郎郑公墓志铭》:“百有餘年以来,士虽以其深者自命,而世之好恶趣舍犹不能尽合也。”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人部三》:“接其武者,唯 赵松雪 ,然 松雪 间出独剏,而 龙眠 一意摹倣,趣舍稍异耳。”
分類:取舍
《漢語大詞典》:归趣(歸趣)
指归;意向。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其经无义例,因行事而言,则传直言其归趣而已。” 宋 曾巩 《王君俞哀词》:“﹝ 君俞 ﹞事读书,慕知圣人微言大法之归趣。” 鲁迅 《集外集·〈奔流〉编校后记七》:“所以做法纵使万殊,归趣却是一致。”
分類:意向
《國語辭典》:风趣(風趣)  拼音:fēng qù
1.风格、意趣。南朝梁。沈约〈与约法师书悼周舍〉:「周中书风趣高奇,志托夷远。」
2.幽默风雅,耐人寻思。如:「演讲者风趣的谈吐,使得听众频频发出笑声。」
《國語辭典》:兴趣(興趣)  拼音:xìng qù
1.欣悦而乐于从事。唐。杜甫〈西枝村寻置草堂夜宿赞公土室〉诗二首之二:「从来支许游,兴趣江湖迥。」
2.乐于学习、注意的事。如:「他的兴趣是蒐集邮票。」
《國語辭典》:六趣  拼音:liù qù
佛教用语。轮回众生依其生存状态分成天、人、阿修罗、地狱、恶鬼、畜生六种,合称为「六趣」。《西游记》第一二回:「普济苦海群生,脱免沉痾六趣。」也称为「六道」。
分類:六道
《國語辭典》:六道  拼音:liù dào
佛教认为众生由于过去世所作的业,造成每个生命不同的存在状态。存在的状态可分成六类,即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称为「六道」,众生未解脱前,始终在其中辗转生死。《起世经》卷九:「一切众生于人间生,悉皆成就无觉无观,快乐證知身坏即生光音天处,一切六道皆悉断绝,此即名为『世间转尽』。」《西游记》第八回:「悟时超十地三乘,凝滞了四生六道。」也称为「六趣」。
《漢語大詞典》:趣时(趣時)
(1).谓努力与当时的形势、环境及条件相适应。易·繫辞下:“变通者,趣时者也。” 宋 王安石 《进熙宁编敕表》:“於趣时治世,则粗救抏弊之实;以方古垂后,则或俟新美之才。” 章炳麟 《定复仇之是非》:“盖文明即时尚之异名,崇拜文明,即趣时之别语。”
(2).抓紧时机;及时。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耕田:“《氾胜之书》曰:‘凡耕之本,在於趣时。’”
(3).追求时鲜物品。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今熟食徧列,殽施成市,作业堕怠,食必趣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