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箱工
即伐木工。 清 嘉庆 十八年间 陕西省 伐木工起义于 岐山县 三才峡 。史称“箱工起义”。
《国语辞典》:钜鹿之战(钜鹿之战)  拼音:jù lù zhī zhàn
秦朝末年,起义群雄击溃秦军主力的决定性战役。秦二世三年(西元前207),秦将章邯率兵攻赵,以重兵围钜鹿(今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西南)。楚怀王派宋义、项羽救赵。宋停兵不进,项杀宋取得军权,渡漳水后,只带三天乾粮,以示必死之决心。经九次决战,终大败秦军。战后,项羽因英勇破敌,成为诸侯联军的统帅。
《国语辞典》:黄花冈之役(黄花冈之役)  拼音:huáng huā gāng zhī yì
国父领导的第十次起义,也是同盟会成立以来,牺牲最壮烈、最接近成功的一役。清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西元1911),黄兴率领革命党人进攻两广总督,与清军发生激战,林觉民、方声洞等八十六人(一说百馀人)英勇殉难。后得死难者遗骸七十二具,合葬于黄花冈,故称为「黄花冈之役」。也称为「广州之役」。
《国语辞典》:斩木为兵(斩木为兵)  拼音:zhǎn mù wéi bīng
斩削树木作为兵器。比喻武装起义。《文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而响应。」
《国语辞典》:海员节(海员节)  拼音:hǎi yuán jié
民国四年十二月五日,陈英士在上海策动肇和兵舰起义,以支援国父讨袁的号召。至三十四年,政府为纪念该舰首义海军壮士,特明定该日为「海员节」。
《国语辞典》:自由日  拼音:zì yóu rì
韩战期间,起义投向联军的反共义士二万一千馀人,其中中国义士一万四千二百五十人,于民国四十三年一月二十三日,达成投奔自由祖国的愿望,中、韩两国乃定此日为「自由日」。
分类:起义投向
《漢語大詞典》:短裤党
中篇小说。蒋光慈作。1927年发表。1927年2月,上海工人阶级举行武装起义,许多同志英勇牺牲。领导干部杨直夫、史兆炎总结失败教训,积极准备,等待时机。3月21日,在共产党领导下,几十万工人举行罢工,接着又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终于取得了胜利。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表现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武装斗争的小说。
《漢語大詞典》: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黄花崗七十二烈士)
1911年4月27日同盟会在 广州 起义, 喻培伦 ( 云纪 )、 林时爽 、 方声洞 等一百馀人英勇牺牲,后经 广州 人民收殓遗骸七十二具,葬于 黄花岗 ,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漢語大詞典》:虎神营(虎神營)
义和团起义时, 清 政府在 北京 编募的禁卫军。主要用以镇压革命群众,也打击一些洋人。《光绪朝东华录·光绪二十六年五月》:“壬子,諭:前因近畿一带,拳民藉端滋事,人心浮动,叠经諭令严行查办……除諭飭管理神机营、虎神营王大臣将所部弁兵全行驻厂,并遴派马步队伍,各按地段,昼夜梭巡。倘有匪徒聚众生事,即行拿办。” 李希圣 庚子国变记:“﹝庚子五月﹞二十三日, 德 使 克林德 入总理衙门, 载漪 伺于路,令所部虎神营杀之。虎神营者,虎食羊,而神治鬼,所以诅之也。”
《漢語大詞典》:百色起义
1929年12月11日,共产党人邓小平、雷经天、张云逸、韦拔群等领导广西警备第四大队、教导总队和右江农民在广西百色举行武装起义,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张云逸任军长,邓小平任前敌委员会书记兼政委,开辟了右江革命根据地。
《漢語大詞典》:百工衙
太平天囯 的手工业生产机构。 金田 起义后不久在军中设立,定都 天京 (今 江苏省 南京市 )后,又加以扩充。设有典炮衙、典织衙、刷书衙等,因种类甚多,故统称“百工衙”。工匠的生活由“圣库”供给;各衙的领导官员由指挥、总制或监军担任。
《漢語大詞典》:奥地利一八四八年革命
奥地利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848年3月,维也纳人民起义,推翻梅特涅反动政府,奥地利皇帝被迫同意立宪;4月颁布帝国宪法,但未能满足人民要求。5月,维也纳人民再次起义,奥皇及皇室被迫逃离首都。同时,帝国境内的捷克、匈牙利也发生革命。10月,维也纳人民为抗议奥军镇压匈牙利革命,又举行起义。后因资产阶级妥协,封建势力反扑,11月革命被镇压。
《漢語大詞典》:德国农民战争
1524-1525年德意志农民大规模的反封建武装起义。起义农民曾提出广泛的反封建纲领《书简》《十二条款》《海尔布隆纲领》等。1525年3月,农民领袖闵采尔在米尔豪森城领导建立革命政权“永久议会”。因各地起义军缺乏组织和统一指挥,至1525年8月,起义相继被镇压。
《漢語大詞典》:平江起义
1928年7月22日,共产党人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领导湖南平江的革命士兵举行武装起义,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彭德怀任军长,滕代远任党代表。由于湘鄂赣国民党军队的联合进攻,11月,彭德怀率第五军主力撤出平江到井冈山与第四军会合,留下的部队在湘鄂赣地区坚持游击战争。
《漢語大詞典》:十九信条(十九信條)
指1911年( 宣统 三年)11月 清 政府颁布的《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武昌 起义爆发, 清 朝贵族为保持其垂亡的封建皇朝,玩弄立宪骗局,宣布实行责任内阁制,皇族不得为总理大臣,皇室经费听由国会决议,皇帝权限和皇室大典由宪法规定,但仍规定皇位世袭,不受侵犯。 毛泽东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这个宪法草案也总结了从 清 朝末年以来关于宪法问题的经验,从 清 末的‘十九信条’起,到 民国 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一直到 蒋介石 的伪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