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谈助(談助)  拼音:tán zhù
谈话的资料。《后汉书。卷四九。王充传》章怀太子注引《袁山松书》:「充所作论衡,中土未有传者,蔡邕入吴始得之,恒秘玩以为谈助。」
分類:谈话资料
《漢語大詞典》:备要(備要)
将某些重要资料或书籍汇编在一起,以便使用。多用作书名。如: 宋 陈均 著《宋九朝编年备要》;中华书局编《四部备要》。如: 宋 陈均 著《宋九朝编年备要》;中华书局编《四部备要》
《國語辭典》:辑录(輯錄)  拼音:jí lù
收集记录,汇编成书。宋。朱熹〈中庸章句序〉:「凡石氏之所辑录,仅出于其门人之所记。是以大义虽明,而微言未析。」
《漢語大詞典》:书钞(書鈔)
亦作“ 书抄 ”。 资料的辑录。亦指辑录资料而成的书籍。有时用作书名。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 孔融 孝廉,但谈嘲戏; 曹植 辨道,体同书抄。”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 大明 、 泰始 中,文章殆同书钞。”如:隋书·经籍志著录有《东方朔书钞》二卷,今亡。
《國語辭典》:话文(話文)  拼音:huà wén
自己或他人所经历的事情、故事。《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一出》:「似恁唱说诸宫调,何如把此话文敷演。」《二刻拍案惊奇》卷四:「这段话文乃是四川新都县有一乡宦,姓杨,是本朝科甲。」也作「话本」。
《漢語大詞典》:钩沈(鉤沈)
亦作“钩沉”。 谓搜集与发掘资料、义理等。一些辑佚书常以“鉤沉”为书名,如《五经钩沉》《古小说钩沉》等。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持素毕:“比类从容,尺寸本病,人事治数,颇著其略,鉤沉拾遗,与鬼臾区积考十世,天元册文,太古文章,并奇作也。” 林景行 《斋中读书》诗之二:“鉤沉时未能,汲短每见絀。”
《國語辭典》:史料  拼音:shǐ liào
有关历史的文献资料。如明朝董复表编的《弇州史料》。
《國語辭典》:故纸堆(故紙堆)  拼音:gù zhǐ duī
数量众多且陈旧的书籍、资料。如:「在这些故纸堆中,有许多先民智慧的结晶,是知识的宝藏。」
《漢語大詞典》:大系
(1).指大的系统。 鲁迅 《热风·随感录三十三》引 江希张 《大千图说》:“行星共计一百千万大系……流星之多,倍于行星。”
(2).把某个方面的材料系统汇集,以便读者全面了解情况或查检所需资料的书,有时称为“大系”,如《中国新文学大系》
《漢語大詞典》:肇域
(1).疆界。《诗·商颂·玄鸟》:“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 郑玄 笺:“肇,当作兆。王畿千里之内,其民居安,乃后兆域,正天下之经界。” 孔颖达 疏:“笺以肇域共文,当谓界域营兆,故转肇为兆。记令千里之内,民得安居,乃后正天下之经界,以四海为兆域。” 清 顾炎武 撰有《肇域志》,有关各地沿革、建置、山川、名胜等资料皆归入之,有钞本流传。
(2).划分。
《漢語大詞典》:勘校
(1).审核校对。 宋 司马光 《论夏令公谥状》:“王公及职事官三品以上,皆録行状申省,考功勘校,下太常礼院拟諡讫,申省议定奏闻。” 元 刘埙 隐居通议·礼乐:“于是以其七调勘校七声,冥若合符。” 郭沫若 《西湖纪游》诗:“那几个肃静的西人,一心在勘校原稿哟!”
(2).特指对比书籍的不同版本和有关资料,审定原文的正误真伪。 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籤题。” 清 叶廷琯 《吹网录·李浑事正文与目录年代不符》:“凡此皆当取正文与目録互为勘校,而正其舛譌者矣。”
《漢語大詞典》:笑资(笑資)
笑料;谈笑资料。 唐 白居易 《和酬郑侍御东阳春闷放怀追越游见寄》:“此诗勿遣閒人见,见恐与他为笑资。”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五:“然则非尔之过,当为尔为一笑资。”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七·拟古:“ 王弇州 云:‘ 平子 《四愁》,千古絶唱, 傅玄 拟之,致不足言,是笑资耳。’”
《國語辭典》:索引  拼音:suǒ yǐn
将书籍、期刊、报纸、杂志中的内容要项或重要语词,如人名、地名、篇名等,用检字分类法排列,标明所在页数,以备检索查阅。也称为「引得」。
《漢語大詞典》:古终(古終)
即草棉。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木绵:“木绵有二种:似木者名古贝,似草者名古终。”中国近代史资料选辑《甲午中法战争及其前后的洋务运动·采炼钢铁纺纱织布议》:“考 中国 古仅有木棉,名古贝; 宋 末时 南番 入贡, 中国 始有草棉,名古终,即今之华棉也。”
《國語辭典》:考證  拼音:kǎo zhèng
依据可靠资料对古代文明制度加以考核、辨證,详明真伪的研究方法。也作「考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