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31,分2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相贼
狂贼
贼冲
奸贼
老贼
劫贼
民贼
贼寇
妖贼
贼知
海贼
一贼
贼船
贼民
贼情
《漢語大詞典》:相贼(相賊)
相互侵犯、妨害。 汉 王充 论衡·诘术:“宅不宜其姓,姓与宅相贼,则疾病死亡,犯罪遇祸。”
《國語辭典》:狂贼(狂賊)  拼音:kuáng zéi
猖狂的贼徒。南朝梁。江淹 萧骠骑庆平贼表:「狂贼沉攸之,弃天犯纪,毁礼灭纬。」《三国演义》第二八回:「关公大笑曰:『无知狂贼!汝既从张角为盗,亦知刘、关、张兄弟三人名字否?』」
《韵府拾遗 冬韵》:贼冲(贼冲)
唐书黑齿常之传常之拜河源道经略大使因建言河源当贼冲乃斥地置烽七十所
《國語辭典》:奸贼(奸賊)  拼音:jiān zéi
危害国家或团体的人。《警世通言。卷四。拗相公饮恨半山堂》:「若见此奸贼,必手刃其头,刳其心肝而食之。」
《國語辭典》:老贼(老賊)  拼音:lǎo zéi
1.对年老而德行不佳者的骂词。如:「这老贼行将就木了,还耍尽手段害人。」《三国演义》第九三回:「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称天数耶!皓首匹夫!苍髯老贼!」
2.对敌人或极讨厌者的骂词。如:「他发现自己权益受损,情急无心之下,骂了对方一声老贼。」《薛仁贵征辽事略》:「程咬金见说大怒:『这老贼怎敢!』」《三国演义》第八回:「我今偷空而来,恐老贼见疑,必当速去。」
分類:詈词
《漢語大詞典》:劫贼(劫賊)
强盗;土匪。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渠:“《陈留志》称: 阮简 ,字 茂弘 ,为 开封 令,县侧有劫贼,外白甚急,数。”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五:“ 东魏 孙敬德 ……后为劫贼所引,不胜拷楚。” 清 姚燮 《双鸩篇》诗:“三城多劫贼,劫贼凶咆哮。”
分類:强盗土匪
《國語辭典》:民贼(民賊)  拼音:mín zéi
祸害国家,为害百姓的人。《孟子。告子下》:「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汉。焦赣《焦氏易林。卷三。否之》:「丰:赋敛重数,政为民贼;杼轴空尽,家去其室。」
《國語辭典》:贼寇(賊寇)  拼音:zéi kòu
反贼、流寇。《西游记》第九回:「乞陛下立发人马,剿除贼寇。」
《漢語大詞典》:妖贼(妖賊)
詈词。旧指以妖言惑众倡乱的人。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 甘陵 人 刘文 与 南郡 妖贼 刘鮪 交通,讹言 清河王 当统天下。”资治通鉴·梁武帝大同元年:“是岁, 鄱阳 妖贼 鲜于琛 改元 上愿 ,有众万餘人。”明史·神宗纪二:“十二月壬子, 南京 妖贼 刘天绪 谋反,事觉伏诛。”
分類:詈词
《漢語大詞典》:贼知(賊知)
谓出鬼主意。知,“ 智 ”的古字。 唐 柳宗元 《送范明府》诗序:“由是吏得为姦以立威,贼知以弄权,诡窃窜易,而莫示其实。”
《國語辭典》:海贼(海賊)  拼音:hǎi zéi
海上的盗贼。《三国演义》第二回:「与父至钱塘,见海贼十馀人,劫取商人财物,于岸上分赃。」
《骈字类编》:一贼(一贼)
云笈七签夫圣人法地而奉天立德而行道居天地道德之间建莫大之功者未有不因五贼而成也五贼者其一贼命其二贼物其三贼时其四贼功其五贼神
《國語辭典》:贼船(賊船)  拼音:zéi chuán
1.盗贼的船。
2.比喻专门诱迫人参加坏事或害人的勾当、陷阱。如:「误上贼船」。
《漢語大詞典》:贼民(賊民)
(1).指犯上作乱之民。《孟子·离娄上》:“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今者贼民岁月繁滋,但以尚小,未可得用耳。” 明 高拱 本语卷六:“世有等迂腐有司,不识事体,务为煦煦之政,荒年贼民抢掠,则曰:‘彼飢也,抢亦无妨。’嗟乎!是纵之为乱也。”
(2).害民。 汉 刘向 列女传·齐伤槐女:“犯槐者刑,伤槐者死,刑杀不正,是贼民之深者也。” 宋 洪适 《戒戢赃吏诏》:“甚者掩公帑之积,私仓庾之赢,贼民剥下,浚其膏血,呜呼,岂设官之意哉!” 清 王夫之 读通鉴论·秦始皇一:“选举不慎,而贼民之吏代作。”
《漢語大詞典》:贼情(賊情)
(1).敌人的情势。 三国 魏 曹丕 《息兵诏》:“昔 周武 伐 殷 ,旋师 孟津 ; 汉祖 征 隗嚣 ,还军 高平 ,皆知天时而度贼情也。” 元 施惠《幽闺记·奉使临番》:“贼情叵测,难以遥度。” 清 恽敬 《广西按察使朱公神道碑铭》:“公鉤得贼情,令守者悉登,无验不得上下。”
(2).有关贼盗的案情。《水浒传》第三三回:“正欲回衙早饭,只见左右公人接上 刘知寨 申状,飞报贼情公事。”红楼梦第五四回:“比如一个男人家,满腹的文章,去做贼,难道那王法看他是个才子,就不入贼情一案了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