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行轩(行軒)
古时指高贵者所乘的车。亦借称贵客。 宋 姜夔 《蓦山溪·咏柳》词:“几度拂行轩,念衣冠尊前易散。” 明 高明 《琵琶记·牛相出京宣旨》:“略请行轩到此少住。”
《漢語大詞典》:孔鸾(孔鸞)
孔雀和鸾鸟。常喻指美好而高贵者。《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其上则有鵷雏孔鸞。” 李善 注引 张揖 曰:“孔,孔雀也;鸞,鸞鸟也。” 唐 韩愈 《南内朝贺归呈同官》诗:“明庭集孔鸞,曷取於鳧鷖。” 宋 叶适 《送龚叔虎》诗:“去从孔鸞翔,勿受斥鷃呼。” 明 何景明 《九咏》:“睇孔鸞之翠盖,像苍虬之玉音。”
《漢語大詞典》:贵耳(貴耳)
(1).以耳食之言为贵。谓轻信传闻。 隋炀帝 《赐史祥》诗:“贵耳唯闻古,贱目詎知今。” 元 袁桷 《海盐州儒学教授袁府君墓表》:“考 闽 、 蜀 、 东浙 、 永嘉 、 湖南 、 江西 之儒,先合其异同,不在於贵耳,杂书袭讹辑言行者尊之,吾与子所当辨。” 清 檀萃 《楚庭稗珠录·黔囊·金星石》:“此石生蛮荒溪峒,名不甚著,贵耳者目而陋之;然幸如是,足以自全其天。”
(2).贵者之耳。 明 李开先 《琴》诗:“ 秦 楚絃中变,风涛指下惊;不堪闻贵耳,只可悦閒情。”
《漢語大詞典》:抵鹊(抵鵲)
(1). 汉 桓宽 盐铁论·崇礼:“ 南越 以孔雀珥门户, 崐山 之旁以玉璞抵乌鹊。”本谓中原所贵者,边陲贱之。后因以“抵鹊”喻大材小用。 五代 刘兼 《登邓楼书怀》诗:“瑞玉岂知将抵鹊,铅刀何事却屠龙。”
(2).借指玉璞。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中吕四月》:“藴抵鹊於文山,儼然孤秀。” 宋 王禹偁 《酬种放君》诗:“千言距百韵,旨趣何绰绰。孰念气如虹,飜然轻抵鹊。”
《漢語大詞典》:东第(東第)
指王侯显贵者的府第。汉书·司马相如传下:“故有剖符之封,析圭而爵,位为通侯,居列东第。” 颜师古 注:“东第,甲宅也。居帝城之东,故曰东第也。”晋书·会稽王道子传:“ 牙 ( 赵牙 )为 道子 开东第,筑山穿池,列树竹木,功用鉅万。” 唐 杜牧 《长安杂题长句》之二:“烟生窈窕深东第,轮撼流苏下北宫。” 清 吴兆骞 《赠吴穉恭散骑》诗:“山河举目须臾异,荆棘凄凉旧东第。”
《漢語大詞典》:贵势(貴勢)
亦作“ 贵埶 ”。
(1).谓位高有权势。艺文类聚卷五三引尸子:“举士不论才,而以贵势为仪,则 伊尹 、 管仲 不为臣矣。” 宋 王圭 《夏文庄公竦神道碑》:“故士大夫遥生惮疑,而少己附者,公居亦防畏,不敢以贵埶自安也。”
(2).指居高位有权势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然车迹不軔权右之国,尺牘不经贵势之庭。” 宋 程颐 《葬说》:“惟五患者不得不慎:须使异日不为道路,不为城郭,不为沟池,不为贵势所夺,不为耕犂所及。” 苏曼殊 《焚剑记》:“偶於市卖酥饼,见贵势导从如云,乃生故人,请为记室参军。”
(3).尊贵者的威势。 明 庄元臣 《叔苴子外编》卷一:“天下有贵势,有众势。贵势在上,众势在下。贵势行则治,众势行则乱。惟贤明之君能分天下之众势以成一人之贵势。”
《漢語大詞典》:绣服(繡服)
(1).用彩线刺绣的衣服。古代贵者所服。南史·崔祖思传:“琼簪玉笏,碎以为尘;珍裘绣服,焚之如草。”艺文类聚卷四六引 南朝 梁 王僧孺 《为临川王让太尉表》:“安车駟马,望高闕而朝至;绣服緹麾,轥康衢而暮返。”
(2).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侍御史有绣衣直指,出讨姦猾,治大狱, 武帝 所制,不常置。”后以“绣服”指侍御史。 唐 卢照邻 《〈乐府杂诗〉序》:“霜臺有暇,文律动於京师;绣服无私,锦字飞於天下。” 唐 钱起 《送裴迪侍御使蜀》诗:“朝天绣服乘恩贵,出使星軺满路光。”
《國語辭典》:贵介(貴介)  拼音:guì jiè
显贵的人。《聊斋志异。卷一○。瑞云》:「瑞云名噪已久,自此富商贵介,日接于门。」
《國語辭典》:合下  拼音:hé xià
1.当时、即时。《朱子语类。卷一四○。论文下》:「如秦少游诗甚巧,亦谓之对客挥毫者,想他合下得句便巧。」
2.当初、原先。《朱子语类。卷一。太极天地上》:「而今知得他合下是先有理,后有气邪?后有理,先有气邪?皆不可得而推究。」《董西厢》卷五:「刁镫得人来成病体,争如合下休相识。」
《國語辭典》:海味  拼音:hǎi wèi
海洋中可食用的生物。如:「这里靠近渔港,所以所卖的海味既新鲜又便宜。」也称为「海鲜」、「海产」。
《漢語大詞典》:长者辙(長者轍)
显贵者所乘车辆之行迹。语本史记·陈丞相世家:“﹝ 陈平 ﹞家乃负郭穷巷,以獘席为门,然门外多有长者车辙。”后常用为称颂来访者之典实。 唐 李峤 《宅》诗:“屡逢长者辙,时引故人车。” 唐 杜甫 《酬韦韶州见寄》诗:“深惭长者辙,重得故人书。” 唐 权德舆 《奉和崔评事寄外甥刘同州》:“多逢长者辙,不屑诸公辟。” 唐 王缙 《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林中独酌邻家酒,门外时闻长者车。” 唐 杜甫 《对雨书怀走邀许十一簿公》:“座对贤人酒,门听长者车。”
《漢語大詞典》:貂尾
(1).貂的尾巴。古时以为显贵者的冠饰。后汉书·舆服志下:“ 胡广 説曰:‘ 赵武灵王 效胡服,以金璫饰首,前插貂尾,为贵职。 秦 灭 赵 ,以其君冠赐近臣。’” 宋 王禹偁 《谪居感事》诗:“鱼须从典卖,貂尾任倾欹。”
(2).指续写的劣作。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说稗·续奇书:“自 弇州 撰前书以毒 荆川 ,冀雪戴天讎愤,而风行刊布,流祸百年……不知 紫阳道人 有何杀父之讎,亡国之恨,而为此貂尾也,徒为罪孽,自堕泥犂而已矣。”参见“ 狗尾续貂 ”。
《國語辭典》:狗尾续貂(狗尾續貂)  拼音:gǒu wěi xù diāo
比喻任官太滥,或事物以坏续好,前后不相称。参见「貂不足,狗尾续」条。《幼学琼林。卷四。鸟兽类》:「美恶不称,谓之狗尾续貂。」
《漢語大詞典》:赤车(赤車)
(1).古代显贵者所乘的红色的车。后汉书·鲜卑传:“ 邓太后 赐 燕荔阳 王印綬,赤车参驾。” 唐 刘禹锡 《故吏部侍郎奚公神道碑》:“会 江 淮 间民被水祸,上愍焉,特命公宣抚之。时以便宜及物。赤车所至,如东风变枯,条其利病,復奏咸可。” 清 陈维嵩 《鹧鸪天·七夕后一夕路次淮阴作》词:“赤车应詔浑閒事,赢得征尘涴旅颜。”
(2).古代收捕犯人的官吏所乘之车。后汉书·隗嚣传:“﹝ 王莽 ﹞尊任残贼,信用姦佞,诛戮忠正,覆按口语,赤车奔驰,法冠晨夜,寃繫无辜,妄族众庶。” 李贤 注:“《续汉志》曰:‘小使车,赤轂白盖赤帷,从騶骑四十人。’”按,当是近小使车。后汉书·舆服志上:“近小使车,兰舆赤轂,白盖赤帷。从騶骑四十人。此谓追捕考案、有所勑取者之所乘也。” 清 吴伟业 《偶得》诗:“一自赤车收 赵 李 ,探丸无復 五陵 豪。” 清 唐孙华 《快闻毁明逆阉魏忠贤墓》诗:“赤车偏收捕,緹骑走四方。”
《漢語大詞典》:绮罗丛(綺羅叢)
富贵者丛集之处。亦指繁华浮艳的生活环境。 唐 冯贽 云仙杂记·窃花:“ 霍定 与友生游 曲江 ,以千金募人窃贵侯亭榭中兰花插帽,兼自持往綺罗丛中卖之。” 宋 张元干 《感皇恩·寿》词:“綺罗丛里惯,今朝醉。” 明沈鲸《双珠记·元宵灯宴》:“綺罗丛粉黛容娇,珠翠簇麝兰香盛。” 清 陈维嵩 《燕归慢·虎邱遇刘元玉因忆东皋旧事赋感》词:“ 苏臺 原是綺罗丛,被牧笛、吹来几阵风。”
《漢語大詞典》:狐白裘
(1).用狐腋的白毛皮做成的衣服。礼记·玉藻:“君衣狐白裘,锦衣以裼之。”史记·孟尝君列传:“此时 孟尝君 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 裴駰 集解引 韦昭 曰:“以狐之白毛皮为裘,谓集狐腋之毛,言美而难得者。” 唐 杜甫 《锦树行》:“王陵豪贵反颠倒,乡里小儿狐白裘。” 仇兆鳌 注:“言服饰之奢僭。”亦省作“ 狐白 ”。礼记·玉藻:“士不衣狐白。” 三国 魏 曹植 《赠丁仪》:“在贵多忘贱,为恩谁能博。狐白足御冬,焉念无衣客。” 宋 陆游 《暖阁》:“裘软胜狐白,炉温等鸽青。” 明 何景明 《咏裘》:“豹袪未称美,狐白安足云。”
(2).借指富贵者。 唐 袁朗 《和洗掾登城南坂望京邑》:“狐白登廊庙,牛衣出草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