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号军(號軍)
(1). 明 代试士时,于考场中设置的监视人员。 清 仍之而失其实,但供役使而已。明史·选举志三:“试士之所,谓之贡院;诸生席舍,谓之号房;人一军守之,谓之号军。”《糊涂世界》卷十一:“ 岑其身 急急问号军道:‘什么事?’号军道:‘闹鬼!’” 朱自清 《南京》:“似乎直到晚上,头场题才出来,写在灯牌上,由号军抗着在各号里走。”
(2).即教军。 太平天囯 革命时期,在 贵州 ,由白莲教组织和领导的 苗 汉 两族农民起义军,以旗帜、服装的色别,分为红号、黄号、白号三支。1855年( 咸丰 五年)至1868年( 同治 七年)间,曾先后在 平越 、 遵义 、 铜仁 、 思南 等处,略地占城,声势浩大。 清 政府调 席宝田 、 唐炯 率 湘 川 军入 黔 ,疯狂屠杀,号军首领 刘义顺 被俘,牺牲于 成都 ,起义失败。
《国语辞典》:剑河(剑河)  拼音:jiàn hé
河川名:(1)位于贵州省,沅江的支流。(2)位于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在其河畔。也译作「卡姆河」。
《漢語大詞典》:蛮僰(蠻僰)
犹蛮夷。 僰 ,古西南夷名,今 云南 贵州 尚有其种族。汉书·王莽传下:“ 胡 虏未灭诛,蛮 僰 未絶焚。”
《國語辭典》:茅台酒(茅臺酒)  拼音:máo tái jiǔ
产地为中国贵州省仁怀县的茅台镇,当地盛产红高粱,水质清澈,所酿的白酒香烈扑鼻,窖藏时间约为两年,是世界闻名的好酒。
《国语辞典》:飞歌(飞歌)  拼音:fēi gē
一种苗族民歌。流行于贵州东南苗族地区。是青年男女互相邀请出寨游方时唱的山歌。曲调高亢,节奏自由,曲式短小,歌词五字一句,一首歌只有四、五句。
《漢語大詞典》:风雨桥
侗族独有的桥。流行于湖南、湖北、贵州、广西等地。由桥、塔、亭组成。全用木料筑成,桥面铺板,两旁设栏干、长凳,桥顶盖瓦,形成长廊式走道。塔、亭建在石桥墩上,有多层,檐角飞翘,顶有宝葫芦等装饰。因行人过往能避风雨,故名。
《漢語大詞典》:跳场(跳場)
贵州省 西部、中部、 四川省 南部和 云南省 许多地区 苗 族的盛大娱乐活动。多于农历正月间,在传统的跳场坪或跳场坡上举行。在坪上竖立花杆,男女盛装前往,绕杆吹笙跳舞。人数常达数千,多至万余。男女青年多利用这一场合对歌交结朋友。也称跳花、踩花山或踩山。
《国语辞典》:巴盐(巴盐)  拼音:bā yán
四川所产的盐。状若冰,厚如饼块。多运销云南、贵州。
《漢語大詞典》:董酒
贵州遵义出产的一种白酒 。
《國語辭典》:苗族  拼音:miáo zú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相传为三苗的后裔。分布于大陆地区贵州、云南、湖南、湖北、广西、四川、广东等地。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有三种大方言。部分地区使用侗语或瑶语,大多兼通汉语,使用汉文。主要从事农业,部分从事林业。其社会组织是小家庭,多为一夫一妻制,妇女婚后多有「不落夫家」之俗,居屋常见「吊脚楼」形式。妇女擅长刺绣、蜡染,喜爱歌舞。过去信奉多神,崇拜祖先。现在也有少数人信仰基督教、天主教。也称为「苗民」、「苗人」。
《漢語大詞典》:娄山关(婁山關)
一称 娄关 、 太平关 。在 贵州省 遵义市 北 大娄山 中。为 黔 北险地。1935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曾攻克此关。 毛泽东 有《忆秦娥·娄山关》词。
《漢語大詞典》:诺苏(諾蘇)
四川 、 贵州 和 云南 等省部分地区 彝 族的自称。
《国语辞典》:地无三里平(地无三里平)  拼音:dì wú sān lǐ píng
用以形容贵州省崎岖的地形。贵州省由于受侵蚀和溶蚀的作用,使地表丛峦叠嶂,丘阜广布,窄小盆地和狭深河谷夹在其间,成为一块地表崎岖的高原。
《国语辞典》:云贵高原(云贵高原)  拼音:yún guì gāo yuán
地名。位于云南省东部及贵州全境的大高原。西接青康藏高原,为纵谷地形,高原表面崎岖,高度变化大,上多湖泊,山间多溶蚀盆地,为人口聚集精华区。因地处大陆地区西南边缘,开发较晚。
《国语辞典》:遵䌷(遵䌷)  拼音:zūn chóu
贵州省遵义县所出产的绸布。遵义地方因产槲树,清乾隆初,知府陈玉璧乃教民育蚕缫丝织䌷,其后出䌷甚丰,世称为「遵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