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贰郡(貳郡)
古代州郡长官的副职。 宋 苏舜钦 《哀穆先生文》:“调 泰州 司理参军,牧守称其才,贰郡者恶之。” 元 朱德润 《府判铭为冯进道作》:“府判贰郡,古曰郡丞,方题别驾,车列屏星。”
《漢語大詞典》:卿贰(卿貳)
次于卿相的朝中大官。明史·赵世卿传:“延及数年,居然高踞卿贰,夸耀士林矣。”《好逑传》第十三回:“若以我学生昔日曾备员卿贰,亦朝廷侍从之官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四:“国初,凡提督学政,惟 直隶 、 江南 、 浙江 曰学院,以进士出身之卿贰及翰林院侍讲侍读充之。”
《漢語大詞典》:贰职(貳職)
(1).副职。 唐 刘知几 史通·史官建置:“夫起居注者……即今为载笔之别曹,立言之贰职。” 宋 宋庠 《故左班殿直杨成可赠崇仪副使制》:“内司置使,贰职参华;超尔宠名,以光幽穸。” 明 高启 《送顾倅序》:“罢长吏而居贰职,则解责守之重。”
(2).任副职。 唐 颜真卿 《广平文贞公宋公神道碑铭》:“贰职选曹,諫议是匡。” 唐 权德舆 《祭故奚吏部文》:“贰职司寇,时惟钦慎,狱有烦言,讼公即讯。” 宋 强至 《代贺副枢给事状》:“拜嘉青琐之门,贰职鸿枢之府。”
分類:副职
《國語辭典》:贰令(貳令)  拼音:èr lìng
录为副本的命令。《周礼。天官。职内》:「凡受财者,受其贰令而书之。」
《漢語大詞典》:参贰(參貳)
(1).并列。 汉 王充 论衡·案书:“﹝新语﹞参贰经传,虽古圣之言,不能过增。”明史·魏元传:“臣闻君之与后,犹天之与地,不可得而参贰也。”
(2).参与;辅佐。 宋 范仲淹 《邠州建学记》:“予参贰国政,亲奉圣谋。”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八:“少师 赵公概 ……为人宽厚长者,留滞内相十餘年,晚始大用,参贰大政。”
《漢語大詞典》:贰事(貳事)
指从事本职以外的事。礼记·五制:“凡执技以事上者,不贰事,不移官。” 孔颖达 疏:“欲使专一其所有之事。” 唐 王维 《为画人谢赐表》:“徒以职官,不敢贰事;顾惟时论,有惭三絶。” 赵殿成 笺注:“《左传》, 晋侯 观于军府,见 钟仪 ,问其族。对曰:‘伶人也。’公曰:‘能乐乎?’对曰:‘先父之职官也,敢有二事?’ 杜预 注,言不敢学他事也。” 宋 苏轼 《除皇伯祖宗晟特起复制》:“ 曾 閔 之哀,丧不贰事; 汉 唐 之旧,礼有夺情。”
《漢語大詞典》:贰负(貳負)
(1).古代传说中的神名。山海经·海内西经:“ 贰负 之臣曰 危 , 危 与 贰负 杀 窫窳 ,帝乃梏之 疏属之山 ,桎其右足,反缚两手与髮,繫之山上木,在 开题 西北。” 宋 司马光 《侍读王学士挽辞》之一:“ 贰负 纍囚象, 尸臣 右瑑踪;老臣今已矣,咨访欲谁从。” 清 袁枚 《送虞山少宰从驾热河》诗:“笔光直掩 陆浑 火,博物能知 贰负 臣。”
(2).喻叛贼或罪囚。 唐 吴融 《沃焦山赋》:“近者泰阶未平,四郊多垒, 贰负 尚活, 三苗 未死。”
《漢語大詞典》:佐贰(佐貳)
辅佐主司的官员。 明 清 时,凡知府、知州、知县的辅佐官,如通判、州同、县丞等,统称佐贰。其品级略低于主管官。 唐 李邕 《岳麓寺碑》:“和合是请,佐贰是膺。” 明 宋濂 《方愚庵墓版文》:“佐贰始虽倨慢,先生委诚待之,卒自愧服。”《文明小史》第二九回:“次日到衙门里去看看,只见一般佐贰太爷扬扬得意,有的坐轿,有的步行踱了进去。”
《國語辭典》:不贰过(不貳過)  拼音:bù èr guò
犯过的错误,不再重犯。《论语。雍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
《國語辭典》:猜贰(猜貳)  拼音:cāi èr
因怀疑而产生异心。南朝梁。丘迟 与陈伯之书:「况伪孽昏狡,自相夷戮;部落携离,酋豪猜贰。」也作「猜阻」、「猜疑」。
分類:疑忌二心
《國語辭典》:贰心(貳心)  拼音:èr xīn
不忠之心、谋叛之心。《左传。昭公十三年》:「诸侯朝而归者,皆有贰心。」
《國語辭典》:离贰(離貳)  拼音:lí èr
有异心、贰心。《北史。卷九。周太祖文帝本纪》:「悦果疑其左右有异志,左右不自安,众遂离贰。」
《國語辭典》:怀贰(懷貳)  拼音:huái èr
不忠贞,有谋反的企图。《南齐书。卷二三。褚渊传》:「沈攸之事起,袁粲怀贰,太祖召渊谋议。」
分類:贰心不忠
《漢語大詞典》:贰觞(貳觴)
再三献酒。亦指再献之觞。《汉书·礼乐志》:“神嘉虞,申贰觴。” 颜师古 注:“贰觴,犹重觴也。” 宋 洪适 《对厅致语》:“贰觴既举,广乐復张。” 明 宋濂 《王国祀仁祖庙乐章·亚献奏清和之曲之舞》:“穆穆灵宫,庭燎有煒,贰觴载升,神其乐止。”
分類:再三献酒
《漢語大詞典》:赞贰(贊貳)
辅佐。 唐 李峤 《为第二舅让江州刺史表》:“臣行疎道缺,学浅艺空。百里絃歌,尠 蒲 密 之化;六条赞贰,乏海 沂 之绩。” 宋 文同 《谢宁州雍屯田》:“居赞贰之秩,当鬱於美才;用荐论之章,即陞於清贯。” 宋 洪适 《胡坚常直秘阁知盱眙军制》:“尔赞贰京邑,咸谓有材。”
分類:辅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