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贪食(貪食)
(1).贪吃,贪嘴。《孔子家语·六本》:“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 唐 韩愈 《南内朝贺归呈同官》诗:“贪食以忘躯,尠不调盐醯。” 钱仲联 集释:“ 魏 本引 孙汝听 曰:‘贪食忘躯,以禽畜自喻也。言贪食而忘躯,鲜不为人所烹。醯盐所以调食。’”
(2).指贪图。 清 周凯 《青盐叹》:“利之所在民必趋,贪食便宜较錙銖。”
(3).贪图俸禄。 唐 柳宗元 《惩咎赋》:“曩余志之修蹇兮,今何为此戾也!夫岂贪食而盗名兮,不混同於世也。”
《漢語大詞典》:馋食(饞食)
贪食;贪吃。 徐珂 《清稗类钞·狱讼·胡中藻以坚磨生诗被诛》:“《述怀》诗又曰‘琐沙偷射蜮,馋食狼张箕’。”
分類:贪食贪吃
《漢語大詞典》:乌鸢(烏鳶)
乌鸦和老鹰。均为贪食之鸟。庄子·列御寇:“ 庄子 将死,弟子欲厚葬之……曰:‘吾恐乌鳶之食夫子也。’” 前蜀 韦庄 《闻官军继至未睹凯旋》诗:“阵前鼙鼓晴应响,城上乌鳶饱不飞。”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予拟一絶云:‘ 汉 将讨 楼兰 ,旗荡朔云破。战鼓半天声,乌鳶已相贺。’”
《國語辭典》:老饕  拼音:lǎo tāo
1.贪吃的人。宋。苏轼老饕赋〉:「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也作「老馋」。
2.讲究美食的人。如:「他这个老饕,一听到那里有好吃的东西就马上跑去品尝一番。」
《國語辭典》:饕餮  拼音:tāo tiè
1.传说中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古代钟鼎彝器多刻其头形以为饰。《吕氏春秋。先识览。先识》:「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细看那镜小小只有四五寸,面上精光闪烁,背上鼻钮四傍,隐起穷奇饕餮鱼龙波浪之形。」
2.比喻凶恶贪婪的人。《左传。文公十八年》:「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汉。蔡邕太尉李成碑〉:「百司震肃,饕餮风靡。」
3.饕为贪财,餮为贪食。饕餮比喻贪吃的人。唐。杜甫 诗:「衣冠兼盗贼,饕餮用斯须。」
《國語辭典》:四凶  拼音:sì xiōng
相传尧舜时四个凶恶的部族首领。《左传。文公十八年》:「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浑敦、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禦螭魅。」
《漢語大詞典》:老馋(老饞)
(1).极贪食的人。 宋 陆游 《戏咏乡里食物示邻曲》:“老馋自觉笔力短,得一忘十真堪咍。”
(2).借指嘴。 宋 范成大 《扇子峡》诗:“望舒宫中金背蟾,泥涂脱尽餘老馋。”
分類:贪食
《國語辭典》:捷捷  拼音:jié jié
形容行动敏捷。《诗经。大雅。烝民》:「征夫捷捷,每怀靡及。」
《漢語大詞典》:馋叉(饞扠)
(1).贪婪地挟取(食物)。
(2).贪食者的筷子。 清 赵翼 《孙介眉太守招食鲢鱼头羹戏为作歌》:“老夫不觉攘臂举馋扠,太岳今朝纔一饱。”
《國語辭典》:豕心  拼音:shǐ xīn
豕贪食,因用以比喻贪婪的心。《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实有豕心,贪惏无餍,忿颣无期。」
分類:贪食贪婪
《漢語大詞典》:馋人(饞人)
贪食的人。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八年:“上谓 魏徵 曰:‘ 齐后主 、 周天元 皆重敛百姓,厚自奉养,力竭而亡。譬如馋人自噉其肉,肉尽而毙,何其愚也!’” 明 王衡 《郁轮袍》第一折:“丛桂留人人未起,北山笑我我何辞,乐难支,不羡那山雌,自有馋人会献诗。”
分類:贪食
《国语辞典》:饕餮纹(饕餮纹)  拼音:tāo tiè wén
一种商周青铜器上常见的纹饰。纹样象徵古代传说中一种贪食的凶兽──饕餮的面形。其特徵是仅雕有动物的颜面,圆眼突出,常以浮雕出的扉棱为颜面的鼻,并作卷曲的眉和耳。多衬以云雷纹。西周后期以后逐渐失去主题纹饰的突出地位,常用作器耳或器足的纹饰。也称为「兽面纹」。
《國語辭典》:馋獠(饞獠)  拼音:chán liáo
贪食的人。《宣和画谱。卷九。龙鱼》:「袁义,河南登封人,为侍卫亲军,善画鱼,穷其变态,得噞喁游泳之状,非若世俗所画,作庖中物,特使馋獠生涎耳。」
《國語辭典》:馋痨(饞癆)  拼音:chán láo
讥人贪涎美食或女色。《儒林外史》第六回:「那掌舵驾长害馋痨,左手扶著舵,右手拈来,一片片的送在嘴里了。」
《国语辞典》:饕餮之徒  拼音:tāo tiè zhī tú
饕餮,传说中的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饕餮之徒比喻凶恶贪婪或贪吃不厌的人。南朝梁。萧统〈陶渊明集序〉:「又楚子观周,受折于孙满,霍侯骖乘,祸起于负芒,饕餮之徒,其流甚众。」《幼学琼林。卷三。饮食类》:「多食不厌谓之饕餮之徒。」
《国语辞典》:香饵之下必有悬鱼(香饵之下必有悬鱼)  拼音:xiāng ěr zhī xià bì yǒu xuán yú
(谚语)游鱼必因贪食香饵而死。比喻只要有利,必定有人肯做。汉。黄石公《三略》:「香饵之下必有悬鱼,重赏之下必有死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