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30,分3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贤业
贤守
真贤
七贤
招贤
贤德
遗贤
才贤
贤母
妨贤
见贤
贤令
独贤
贤行
尚贤
《漢語大詞典》:贤业(賢業)
善美的事业。 宋 李觏 《送李著作知柳州》诗:“自此观贤业,洪钟且试撞。” 宋 晁补之 《贺门下吴侍郎启》:“致主忠诚,济时贤业。”
分類:事业
《漢語大詞典》:贤守(賢守)
贤明的地方官。 唐 刘禹锡 《武陵观火诗》:“贤守恤人瘼,临烟驻驪驹。” 宋 苏轼 《又次韵二守同访新居》:“拔薤已观贤守政,折蔬聊慰故人心。”《宋史·食货志上六》:“ 乾道 间,郡有米斗直五六百钱者, 孝宗 闻之,即罢其守,更用贤守,此今日所当法者。”
《分类字锦》:真贤(真贤)
汉书贡禹传进真贤举实廉
分类:
《漢語大詞典》:七贤(七賢)
(1).指 魏 晋 时 嵇康 、 阮籍 、 山涛 、 向秀 、 刘伶 、 阮咸 、 王戎 七个名士。晋书·嵇康传:“所与神交者,惟 陈留 阮籍 , 河内 山涛 ,豫其流者, 河内 向秀 , 沛国 刘伶 , 籍 兄子 咸 , 琅邪 王戎 ,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唐 皇甫湜 《醉赋》:“沈湎於酒,有 晋 之七贤。” 元 沈禧 《南吕一枝花·七月六日为施以和寿作》套曲:“七贤林下客,九老会中儔。”
(2).指 东汉 袁秘 、 封观 、 陈端 、 范仲礼 、 刘伟德 、 丁子嗣 、 张仲然 七人。后汉书·袁闳传:“ 黄巾 起, 秘 从太守 赵谦 击之,军败, 秘 与功曹 封 观 等七人以身扞刃,皆死於陈, 谦 以得免。詔 秘 等门閭号曰‘七贤’。”
(3).佛教指调心顺道的七个阶次或七贤人。《仁王经·序品》:“復有十亿七贤居士,德行具足。” 吉藏 疏:“七贤有二义。一依小乘者:一、五停心观;二、别相念处;三、总相念处;四、煖法;五、顶法;六、忍法;七,世第一法。此等调心顺道,故名为贤。二依大乘:一初发心人;二名有相行人;三名无相行人;四名方便行;五名习种性;六性种性;七道种性。此七在地前调心顺道,名为七贤。” 前蜀 贯休 《闻大愿和尚顺世》诗之三:“师禀尽名卿,孤峰老称情。若游三点外,争把七贤平。”
(4).泛指七位贤人。 明孙仁孺《东郭记·与之大夫》:“进公家,不终朝七贤并拔,较吾兄应是没争差。”
《國語辭典》:招贤(招賢)  拼音:zhāo xián
招求贤能的人。《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朝天子招贤,连登云路、五花诰、七香车,尽著他女儿受用,然后服他先见之明。」
《國語辭典》:贤德(賢德)  拼音:xián dé
良善的品行。《易经。渐卦。象曰》:「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大宋宣和遗事。元集》:「舜王治世,举八元、八恺,共十六个才子,是有贤德名望的人。」
《漢語大詞典》:遗贤(遺賢)
(1).指弃置未用的贤才。书·大禹谟:“野无遗贤,万邦咸寧。” 唐 张九龄 《奉和圣制早发三乡山行》:“遗贤一一皆羈致,犹欲高深访隐沦。” 明 沈榜 《宛署杂记·志遗八》:“即古圣帝明王之世,必有遗贤。”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以言野无遗贤,则所遗无量;以言取士必得,则所得仅半。”
(2).谓弃置贤才。《商君书·禁使》:“民之蔽主而不害於盖,贤者不能益,不肖者不能损,故遗贤去智,治之数也。”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二:“以三才子怨望,即知 綯 之遗贤也。” 宋 柳永 《鹤冲天》词:“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3).犹先贤。后汉书·循吏传赞:“一夫得情,千室鸣弦。怀我风爱,永载遗贤。” 三国 魏 曹操 《善哉行》:“ 伯夷 叔齐 ,古之遗贤。” 唐 苗晋卿 《寿州刺史郭公神道碑》:“继代者未知先德,行路者过想遗贤。”
《漢語大詞典》:才贤(才賢)
(1).有品德才能的人。史记·日者列传:“才贤不为,是不忠也;才不贤而託官位,利上奉,妨贤者处,是窃位也。” 唐 李白 《金门答苏秀才》诗:“巨海纳百川,麟阁多才贤。” 元 刘诜 《送范主一宪郎》诗:“古来环辙人,往往皆才贤。”
(2).才德兼备。 清 吴敏树 《为守斋五叔父暨张叔母五旬双庆之序》:“苟其学问足以成身,文章足以持论,功业足以施於当时,如是则为才贤人矣。”
《分类字锦》:贤母(贤母)
诗思齐正义作思齐诗者言文王所以得圣由其贤母所生文王自天性当圣圣亦由母大贤故歌咏其母言文王之圣有所以而然也
分类:
《漢語大詞典》:妨贤(妨賢)
谓阻碍贤者登进。汉书·王尊传:“各自底厉,助太守为治。其不中用,趣自避退,毋久妨贤。” 唐 司空图 《重阳独登上方》诗:“退居还有旨,荣路免妨贤。”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一·蒲城王文恪公尸谏:“於是舆论譁然,皆駡 琦善 之误国,及宰相 穆彰阿 之妨贤。”
分類:阻碍贤者
《漢語大詞典》:见贤(見賢)
谓被称美。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故 弥子 之行未变於初也,前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至变也。”
分類:称美
《漢語大詞典》:贤令(賢令)
(1).贤明的县令。汉书·沟洫志:“民歌之曰:‘ 鄴 有贤令兮为 史公 ,决 漳水 兮灌 鄴 旁,终古舄卤兮生稻粱。’” 清 查慎行 《喜晤蓝公漪》诗:“ 临卭 有贤令,犹足重 相如 。”亦为对县令的敬称。 明 孙柚 《琴心记·牛酒交欢》:“贤令请起,天使将至,馆舍完备未曾?”
(2).山名。在 广东省 阳山县 北二里, 唐 韩愈 为 阳山 令,尝读书于此,有 读书岩 。又名 牧民山 。参阅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广东二·广州府》
《漢語大詞典》:独贤(獨賢)
(1).谓独劳。《诗·小雅·北山》:“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毛 传:“贤,劳也。”
(2).特别贤良。汉书·王吉传:“古者工不造琱瑑,商不通侈靡,非工商之独贤,政教使之然也。”晋书·裴頠传:“ 汉 二十四年帝,惟 孝文 、 光武 、 明帝 不重外戚,皆保其宗,岂将独贤,实以安理故也。”亦称德才突出者。 元 华幼武 《送族子扩之通州》诗:“犹子苦好学,乡閭称独贤。”
《漢語大詞典》:贤行(賢行)
美善的德行。韩非子·南面:“人主使人臣虽有智能,不得背法而专制;虽有贤行,不得踰功而先劳;虽有忠信,不得释法而不禁:此之谓明法。”史记·赵世家:“今足下之贤行功力,非数加於 秦 也。” 明 李开先 《贺西楼金封君暨孺人寿同七十序》:“抚按交疏其贤行,将转而之内,官阶日峻,而名日益起,不但光復故物云耳。” 唐才质 《唐才常烈士年谱》:“祖母 谭太夫人 ,母 邱太夫人 ,皆有贤行,为乡里所称。”
分類:美善德行
《分类字锦》:尚贤(尚贤)
后汉书礼仪志注凡乡党饮酒必于民聚之时欲其见化知尚贤尊长也
分类: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