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貌美  拼音:mào měi
容貌俊美。《三国演义》第六九回:「汝貌美,可惜无寿。」
《国语辞典》:年轻貌美(年轻貌美)  拼音:nián qīng mào měi
形容年纪轻,容貌美丽。如:「这身打扮衬托出她的年轻貌美,青春洋溢。」
《国语辞典》:潘岳貌美  拼音:pān yuè mào měi
晋代潘岳姿容俊美,每行路中,妇女皆连手萦绕。典出《晋书。卷五十五。潘岳传》。后遂以此称誉男子貌美。也作「潘安之貌」、「潘安容仪」、「玉貌潘郎」。
《国语辞典》:貌美如花  拼音:mào měi rú huā
传统以花比喻女子。「貌美如花」形容女子如花般的美丽。如:「西施貌美如花,倾国倾城。」
分类:女子美丽
《漢語大詞典》:容好
貌美。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四:“倾城迷 下蔡 ,容好结中肠。”
分類:容好貌美
《國語辭典》:桃李  拼音:táo lǐ
1.战国魏文侯的臣子子质,因罪北逃,而在简主面前抱怨,认为朝廷内外有一半的人是他栽培的,可是却与他作对,因此今后不再施恩给别人了,但简主却说:「如果春天种的是桃李,夏天就可以在树下乘凉,而秋天也可以采食它的果实。但如果春天种的是蒺藜,那夏天不只不可采它的叶子,而且秋天还会长出刺来。因此就像种树一样,你所栽培的人是选错了。」典出韩诗外传。卷七。后世因用桃李比喻所栽培的门生后辈。唐。刘禹锡〈宣上人远寄和礼部王侍郎放榜后诗因而继和〉诗:「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
2.形容姿色的美艳。《文选。曹植。杂诗六首之四》:「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國語辭典》:美人  拼音:měi rén
1.美丽的女子。《楚辞。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文选。江淹。别赋》:「琴羽张兮箫鼓陈,燕赵歌兮伤美人。」
2.比喻君王。《楚辞。屈原。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文选。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3.意中人。汉。无名氏〈兰若生春阳〉诗:「美人在云端,天路隔无期。」
4.嫔妃等次名称。《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序》:「又置美人、宫人、采女三等,并无爵秩,岁时赏赐充给而已。」
5.美国人的简称。如:「美人爱迪生发明电灯。」
《國語辭典》:繁华(繁華)  拼音:fán huá
1.繁荣热闹。《大宋宣和遗事。利集》:「玉京曾忆旧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宋。王清惠满江红。太液芙蓉〉词:「忽一声,鼙鼓揭天来,繁华歇。」
2.富贵显赫。如:「自离开官场,他一切从简。正是由繁华归于平淡。」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怎知我粗米饭也曾惯。俺从今把心猿意马紧牢拴。将繁华不挂眼。」清。孔尚任《桃花扇》续四○出:「自家魏国公嫡亲公子徐青君的便是,生来富贵,享尽繁华。不料国破家亡,剩了区区一口。没奈何在上元县当了一名皂隶,将就度日。」
《國語辭典》:玉人  拼音:yù rén
1.用玉雕成的人像。《北史。卷八八。隐逸传。崔廓传》:「蓝田令王昙于蓝田山得一玉人,长三四寸。」
2.比喻资质聪慧,神采俊秀的人。《晋书。卷三五。裴秀传》:「楷风神高迈,容仪俊爽,博涉群书,特精理义,时人谓之玉人。」
3.美女。唐。元稹《莺莺传》:「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4.雕琢玉器的工匠。《孟子。梁惠王下》:「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彫琢之。」
《國語辭典》:文君  拼音:wén jūn
1.汉代卓文君。参见「卓文君」条。
2.比喻新寡之妇。《聊斋志异。卷二。董生》:「妾适痴郎四五年,翁姑相继逝,又不幸为文君,剩妾一身,茕无所依。」
《國語辭典》:玉貌  拼音:yù mào
1.称人貌美如玉。南朝宋。鲍照〈芜城赋〉:「蕙心纨质,玉貌绛唇。」也称为「玉面」。
2.称人面貌的敬词。《战国策。赵策三》:「今吾视先生之玉貌,非有求于平原君者,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也称为「玉面」。
《國語辭典》:潘郎  拼音:pān láng
1.晋代美男子潘岳。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只为画眉的张敞风流,掷果的潘郎稔色。」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憔悴潘郎鬓有丝,杜韦娘不似旧时,带围宽清减了瘦腰肢。」
2.情郎。五代唐。和凝 江城市。初夜含娇词:「初夜含娇入洞房,理残妆,柳眉长。翡翠屏中,亲爇玉炉香。整顿金钿呼小玉,排红烛,待潘郎。」
《國語辭典》:潘安  拼音:pān ān
晋代美男子潘岳。参见「潘岳」条。
《國語辭典》:朱唇(朱脣)  拼音:zhū chún
红唇,多用于对女子嘴唇的美称。《晋书。卷七一。列传。孙惠》:「明公思安危人神之应,虑祸败前后之徵,弘劳谦日昃之德,躬吐握求贤之义,倾府竭库以振贫乏,将有济世之才,渭滨之士,含奇谟于朱唇,握神策于玉掌,逍遥川岳之上,以俟真人之求。」晋。傅玄〈苦相篇〉:「低头和颜色,素齿结朱唇。」《老残游记》第二回:「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
《國語辭典》:花面  拼音:huā miàn
1.形容女子貌美如花。唐。刘禹锡〈寄赠小樊〉诗:「花面丫头十三四,春来绰约向人时。」也作「花颜」。
2.形容女子的化妆。唐。徐昌图 木兰花诗:「汉宫花面学梅妆,谢女雪诗栽柳絮。」
3.传统戏曲人物角色行当中净角的俗称。参见「花脸」条。
《國語辭典》:花脸(花臉)  拼音:huā liǎn
传统戏曲人物角色行当中净角的俗称。包括:(1)地位较高、著重唱功的正净,称为「大花脸」。(2)注重功架、念白和做功,大多性格豪迈爽直,或有特殊性格的副净,称为「二花脸」。(3)扮演丑角的称为「小花脸」。另以粉饰及唱做的不同,而有铜锤花脸、架子花脸等。也称为「花面」。
《國語辭典》:潘安  拼音:pān ān
晋代美男子潘岳。参见「潘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