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谈助(談助)  拼音:tán zhù
谈话的资料。《后汉书。卷四九。王充传》章怀太子注引《袁山松书》:「充所作论衡,中土未有传者,蔡邕入吴始得之,恒秘玩以为谈助。」
分類:谈话资料
《國語辭典》:口头禅(口頭禪)  拼音:kǒu tóu chán
原指不曾领会佛教禅理,只袭用它的一些常用语作为谈话的题材。后泛指说话时的惯用语。《老残游记》第九回:「不如弄两句辟佛老的口头禅,就算是圣人之徒,岂不省事?」《文明小史》第五九回:「他们的口头禅是『维新』两个字,因此引为同志,谁想性情却大不相同的。」也作「口头语」。
《國語辭典》:小话(小話)  拼音:xiǎo huà
1.小故事、小寓言。宋。岳珂《桯史。卷七。朝士留刺》:「某有一小话,愿资醒困。」也作「小话子」。
2.閒话。如:「为人处事要敦厚,不宜在别人背后说小话。」
《國語辭典》:话文(話文)  拼音:huà wén
自己或他人所经历的事情、故事。《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一出》:「似恁唱说诸宫调,何如把此话文敷演。」《二刻拍案惊奇》卷四:「这段话文乃是四川新都县有一乡宦,姓杨,是本朝科甲。」也作「话本」。
《漢語大詞典》:话次(話次)
谈话之间。 宋 朱熹 《答虞士朋书》:“昨於《乾》《坤》二卦,略记所疑之一二,今谩録呈,幸为详之,试因话次以盛意扣之,看有何説。”
分類:谈话
《國語辭典》:会谈(會談)  拼音:huì tán
聚会商谈。如:「农业会谈」、「教育会谈」。
《国语辞典》:私谈(私谈)  拼音:sī tán
私下非公开性的谈话。如:「他俩在咖啡厅里私谈,交换彼此的创业经验。」《红楼梦・第二二回》:「宝玉见说,方才与湘云私谈,他也听见了。」《歧路灯・第五回》:「那些平素肯说话的,纵私谈则排众议而伸己见,论官事则躲自身而推他人,这也是不约而同之概。」
《漢語大詞典》:发谈(發談)
发言,谈话。 唐 王建 《荆南赠别李肇著作转韵诗》:“醉笑或颠吟,发谈皆损益。”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嚼麝之谈:“ 寧王 骄贵,极於奢侈,每与宾客议论,先含嚼沉麝,方启口发谈,香气喷於席上。”
分類:发言谈话
《漢語大詞典》:谈机(談機)
谈话的机锋。 宋 欧阳修 《题净慧大师禅斋》诗:“斋鉢都人施,谈机海外传。” 明 袁宏道 《觞政·五之遇》:“初鬱后畅,谈机乍利,五合也。”
分類:谈话机锋
《漢語大詞典》:谈容(談容)
谈话的神情。 明 汤显祖 《邯郸记·骄宴》:“世间乃有 卢生 ,中了状元,为因不出我门下,谈容高傲。”
分類:谈话神情
《國語辭典》:健谈(健談)  拼音:jiàn tán
善于谈论,历久不疲。《醒世恒言。卷一八。施润泽滩阙遇友》:「那老儿因多了几杯酒,一路上问长问短,十分健谈。」
《國語辭典》:话题(話題)  拼音:huà tí
谈话的重心。如:「这部电影制造了诸多话题,成功地达到宣传目的。」《新镌全像通俗演义隋炀帝艳史。卷一。第二回》:「炀帝正要交结众官,便和颜悦色,一个个俱加礼厚待,先问些治家治国的道理,后讲些忧国忧民的话题。」
《國語辭典》:谈资(談資)  拼音:tán zī
可供谈话的资料。
分類:谈话资料
《漢語大詞典》:谈津(談津)
富有教益的谈话。 明 叶式 《题〈诚意伯刘公集〉》:“ 方子 瞿然改容曰:‘犂眉之功,实愚所素疑,而无与折衷者,幸即谈津,昭若启牗矣。’”
《國語辭典》:閒扯  拼音:xián chě
没有内容的随兴閒谈。如:「由于火车误点,他便和同伴在月台閒扯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