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50,分64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调调
调调
调平
长调
刁调
调化
调役
鼎调
调粉
遗调
诗调
调白
调鹰
调鼎手
调处
《國語辭典》:调调(調調)  拼音:diào diao
1.排场、架势。如:「一副傲人的调调,令人受不了。」
2.花样。如:「他的调调最多了,总是能引起他人注意。」
3.德行、模样。如:「多年不见,他还是那个调调!」
4.论调。如:「那些人说起话来都同一调调,根本容不下他人有不同看法。」
《國語辭典》:调调(調調)  拼音:tiáo tiáo
风吹枝叶摇动的样子。《庄子。齐物论》:「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
《漢語大詞典》:调平(調平)
(1).调和;调配。《淮南子·泰族训》:“今夫祭者,屠割烹杀,剥狗烧豕,调平五味者,庖也。”
(2).平和,平正。南史·刘瓛传:“五音本在中土,故气韵调平。今既东南土气偏詖,故不能感动木石。” 王世贞 《曲藻》引 明 何元朗 曰:“然南歌或多与丝竹不协,岂所谓土气偏詖,鐘律不得调平者耶?”
《國語辭典》:长调(長調)  拼音:cháng diào
字数较多的词调。清朝毛先舒以九十一字以上者为长调。清。万树《词律。发凡》:「自草堂有小令、中调、长调之目,后人因之,但亦约略云尔。」
《漢語大詞典》:刁调(刁調)
(1).动摇貌。多形容草木。镜花缘第八八回:“眇孤蓬之振根兮,每刁调而难住。”
(2).形容风声。 清 梅曾亮 《陈石士先生文》:“波水四伏,山声刁调。”参见“ 刁刁 ”。
《國語辭典》:刁刁  拼音:diāo diāo
动摇的样子。多用以形容草木。《庄子。齐物论》:「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晋。郭象。注:「调调、刁刁,动摇貌也。」明。唐顺之 过清溪庄值主人不在诗:「翳翳孤村景,刁刁众木吟。」
《漢語大詞典》:调化(調化)
调和教化。 宋 强至 《代上何舍人状》:“载笔记言,方书万世之法;秉钧调化,犹鬱四海之瞻。”
分類:调和教化
《漢語大詞典》:调役(調役)
赋税和徭役。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时兵革既息,天下少事,文书调役,务从简寡。”南史·孝义传上·陈玄子:“ 建武 三年, 明帝 詔表门,蠲调役。” 宋 岳珂 《金陀粹编·行实编年六·遗事》:“所部兵二万餘人,守御者半,攻讨者半,东西调役,畧无乏事。”
分類:赋税徭役
《分类字锦》:鼎调(鼎调)
晁补之七述鼎调瓯饾牛呞貉嘬
分类:煎和
《漢語大詞典》:调粉(調粉)
调弄脂粉。指妇女整容打扮。 唐 陆畅 《云安公主下降奉诏作催妆诗》:“ 云安公主 贵,出嫁五侯家。天母看调粉,日兄怜赐花。”
《漢語大詞典》:遗调(遺調)
指前代留下的曲调。 宋 陆游 《游大智寺》诗:“正如《霓裳曲》,零落得遗调。” 清 宋荦 《苏门徵君孙锺元先生》诗:“朱絃失遗调,叹息抚焦桐。”
《漢語大詞典》:诗调(詩調)
诗的格调。 唐 陆龟蒙 《奉酬袭美早春病中书事》诗:“祗贪诗调苦,不计病容生。”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下:“ 李郢 诗调美丽,亦有子弟标格, 郑尚书 顥 门生也。” 明 李东阳 《明故中顺大夫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读陆公行状》:“﹝ 陆鉞 ﹞诗调高古,尽去穠艷。”
分類:格调
《國語辭典》:调白(調白)  拼音:tiáo bái
挑拨。《金瓶梅》第四四回:「自今日为不见了这定金子,早是你看著,就有人气不愤,在后边调白你大娘,说拿金子进我这屋里来了,怎的不见了?」
分類:调唆
《漢語大詞典》:调鹰(調鷹)
调弄和训练鹰隼。 唐 韩偓 《苑中》诗:“外使调鹰初得按,中官过马不教嘶。”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开运三年:“ 开封 尹 桑维翰 ,以国家危在旦夕,求见帝,帝方在苑中调鹰,辞不见。” 胡三省 注:“调鹰者,调习之也,使其驯狎而附人。” 郁达夫 《薄奠》中:“河边隙地,长成一片绿芜,晚来时候,老有闲人在那里调鹰。”
《漢語大詞典》:调鼎手(調鼎手)
调和五味之人。喻指理政治国之材。 宋 黄庭坚 《喜知命弟自青原归》诗:“谅非调鼎手,正觉荷锄便。”参见“ 调鼎 ”。
《國語辭典》:调鼎(調鼎)  拼音:tiáo dǐng
处理国家大事,就如同在鼎鼐中调味。《旧唐书。卷一七○。裴度传》:「果闻勿药之喜,更俟调鼎之功,而体力未和,音容尚阻。」唐。孟浩然 都下送辛大之鄂诗:「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
《國語辭典》:调处(調處)  拼音:tiáo chǔ
调停处理。如:「这件事关系重大,必须立刻加以调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