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衮舄
衮服舄履。亦借指诸侯王。 南朝 梁 江淹 《萧相国让进爵为王第二表》:“ 燕 藩懿亲,裁蒙衮舄之荣; 梁国 戚属,方忝旌旗之贵。” 胡之骥 注:“衮舄,诸侯王之服也。”
《國語辭典》:小见(小見)  拼音:xiǎo jiàn
1.浅见、小见识。《淮南子。泰族》:「小辩破言,小利破义,小艺破道,小见不达。」
2.一种汉代诸侯觐见天子的仪制。非正式的朝见,仅于禁门之内宴见。《史记。卷五八。梁孝王世家。褚少孙补曰》:「小见者,燕见于禁门内,饮于省中,非士人所得人也。」
《國語辭典》:便房  拼音:biàn fáng
墓地中供祭拜者休息的房间。《汉书。卷六八。霍光传》:「赐金钱、缯絮,绣被百领,衣五十箧,璧珠玑玉衣,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枞木外臧椁十五具。」唐。颜师古。注:「便房,小曲室也。如氏以为楩木名,非也。」《文选。张载。七哀诗二首之一》:「毁壤过一杯,便房启幽户。」
《國語辭典》:王冠  拼音:wáng guān
帝王的帽子。《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戊辰,莽至高庙拜受金匮神嬗,御王冠。」《资治通鉴。卷六八。汉纪六十。建安二十四年》:「秋,七月,刘备自称汉中王,设坛场于沔阳,陈兵列众,群臣陪位,读奏讫,乃拜受玺绶,御王冠。」
《漢語大詞典》:相吏
汉 代辅佐诸侯王的官员。 汉 贾谊 新书·淮难:“天下孰不知天子选功臣有识者,以为之相吏。”
《漢語大詞典》:王主
(1).行王道的君主;仁德的君主。管子·枢言:“王主积于民,霸主积于将战士。”《淮南子·人间训》:“﹝ 西门豹 曰﹞王主富民,霸主富武。” 汉 荀悦 《汉纪·昭帝纪》:“体正性仁,心明志固,动以为人,不以为己,是谓王主。”
(2). 汉 诸侯王之女称“王主”。汉书·成帝纪:“赐诸侯王、丞相……王太后、公主、王主、吏二千石黄金。” 颜师古 注:“ 张晏 曰:‘天子女曰公主……王主,王之女也。’王主则翁主也。王自主婚,故曰王主。”
《國語辭典》:盭绶(盭綬)  拼音:lì shòu
绿色的绶带,是诸侯王的佩饰。《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下》:「赐以冠带、衣裳、黄金玺、盭绶。」唐。颜师古。注:「盭,古戾字。戾,草名也。以戾染绶,亦诸侯王之服。」
《漢語大詞典》:阴王(陰王)
擅土地之利的诸侯王。地属阴,故称。管子·轻重甲:“ 管子 对曰:‘ 楚 有 汝 汉 之黄金,而 齐 有 渠展 之盐, 燕 有 辽东 之煮,此阴王之国也。’” 马非百 新诠:“《揆度篇》云:‘天筴阳也,壤筴阴也。’ 齐 、 楚 、 燕 三国各据有自然特产为其他各国所无,足以造成独占之局势,以操纵天下,所谓得地独厚者,故谓之‘阴王’。”一说为富埒天子,故称。见 安井衡 说。
《漢語大詞典》:国邸(國邸)
汉 诸侯王为朝觐而在京城设立的住所。汉书·毌将隆传:“古者选诸侯入为公卿,以褒功德,宜徵 定陶王 使在国邸,以填万方。”汉书·元后传:“其后天子疾益有瘳, 共王 因留国邸,旦夕侍上。”
《漢語大詞典》:游藩(遊藩)
(1).谓游学于某人门下。语出庄子·大宗师:“ 意而子 曰:‘虽然,吾愿游於其藩。’” 王先谦 集解引 宣颖 曰:“言虽不能遵途,愿涉其藩篱。” 宋 宋祁 《祭孙仆射文》:“某等或奉绪言,或庥大庇,游藩蒙润,挹流疏秽。”
(2).谓仕于诸侯王府。陈书·虞寄传:“ 文帝 曰:‘所以蹔屈卿游藩者,非止以文翰相烦,乃令以师表相事也。’”
《漢語大詞典》:主土
(1).古代诸侯王始封时,取天子所授之土立为国社而奉之,谓之主土。史记·三王世家褚少孙论:“诸侯王始封者必受土於天子之社,归立之以为国社,以岁时祠之……此之为主土。主土者,立社而奉之也。”
(2).古代指掌管山川土地和百物生长之事。《韩诗外传》卷八:“司空主土……山陵崩竭,川谷不流,五穀不植,草木不茂,则责之司空。”
《漢語大詞典》:蕃岳
古代对诸侯王的代称。蕃,通“ 藩 ”。《南齐书·江谧传》:“至於蕃岳入授,列代恆规;勋戚出抚,前王彝则。”南史·张弘策张缵等传论:“至如 太清 板荡,亲属离贰, 纘 不能叶和蕃岳,克济 温 陶 之功。”
分類:诸侯王
《漢語大詞典》:牧相
指州牧与诸侯王相。《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诸侯拘迫 汉 制,牧相执持之也,又安获 齐 赵 七国之难?” 颜师古 注:“牧,州牧也。相,诸侯王相也。”
《漢語大詞典》:邦后
古代诸侯王。隶释·汉郎中郑固碑:“邦后珍瑋,以为储举。”文选·王屮〈头陀寺碑〉:“媚兹邦后,法流是挹。” 张铣 注:“邦后,谓 江夏王 也。”
分類:诸侯王
《漢語大詞典》:余小子
(1).古代天子居丧时的自称。也写作“予小子”。礼记·曲礼下:“君大夫之子不敢自称曰余小子。” 郑玄 注:“辟天子之子未除丧之名。”礼记·曲礼下:“天子未除丧,曰予小子。”
(2).古代天子及诸侯王对先王或长者的自称。 三国 魏 曹植 《责躬》:“嗟余小子,乃罹斯殃。”一本作“ 予小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