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话白(話白)
(1).话语。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 张老 也拈了香,磕了头;到了亲家太太了,磕着头,便有些话白儿,只听不出他嘴里咕囔的是什么。”
(2).旧时评书演员登台后,先念上场诗,接着拍醒木,再说几句引入正书的话,谓之“话白”。儿女英雄传第九回:“三则我们今日这桩公案,情节过繁,话白过多,万一日后有人编起书来,这回书找不着个结扣,回头儿太长。”
(3).戏曲中的说白。 老舍 《龙须沟》第三幕:“以上均用京剧话白的腔调,走入屋中。”
《国语辞典》:滚白(滚白)  拼音:gǔn bái
一种偏重说白的唱腔形式。参见「滚调」条。
《国语辞典》:许宣(许宣)  拼音:xǔ xuān
悲剧小说白蛇传中的人物。为人忠厚善良,但性格懦弱而意志不坚。游西湖而遇千年蛇精白娘子,两人结为夫妻,恩爱逾常。后因法海和尚点破白娘子蛇精身分,导致二人终告离散。也作「许仙」。
《國語辭典》:说口(說口)  拼音:shuō kǒu
自誇。《水浒传》第六二回:「非是卢某说口,金帛钱财,家中颇有。」元。无名氏《独角牛》第二折:「你道我恁来大小身材?不是我自说口,自庄主,自邀买。我是那那吒社里横祸来的非灾。」也作「说嘴」。
《國語辭典》:台词(臺詞)  拼音:tái cí
演戏时演员的说白。包括对白、独白、旁白。如:「他上台后,一紧张,就把台词给忘了。」
《漢語大詞典》:说表
评弹演员叙述故事情节和模拟故事中人物口吻的说白。《光明日报》1982.12.20:“评弹的语言比较其他曲艺来得精练、细腻,特别是具备了说表的特点。”
《國語辭典》:白口  拼音:bái kǒu
1.古时书籍的版式,中央摺缝处称为「版心」。版心上下各有一横线,由此横线至上下边栏的空格称为「象鼻」。象鼻中空白的即称为「白口」。
2.古时称演戏者的说白为「白口」。
《漢語大詞典》:戏词(戲詞)
戏曲中唱词和说白的总称。 顾晓阳 《老泥水匠》:“‘ 包拯 我今朝上了龙廷,哩格龙……’人们听到这永远只有一句的戏词,就像接收了什么信号似的,渐渐在 何爷 身边聚拢来。”
《漢語大詞典》:素毳
白虎。古代传说白虎黑纹长尾,不食生物,不履生草,白虎出现为祥瑞之兆。《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赬茎素毳,并柯共穗之瑞,史不絶书。” 刘良 注:“素毳,白虎也。”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上铜钟芝草众瑞表》:“自 大明 乘规, 泰始 叠矩。朱鬐素毳之至,史不絶书;奇叶珍柯之献,府无虚月。”
《國語辭典》:关目(關目)  拼音:guān mù
1.剧目。
2.配在戏剧中的重要情节。
3.关键。《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那妇人听得说著了他紧要的关目,羞得满脸通红,开不得口。」
《國語辭典》:宾白(賓白)  拼音:bīn bái
宾,两人对语。白,一人自语。宾白指戏曲中人物的内心独白和对话。有韵白、口白两种,韵白接近官话,有明显的旋律和节奏变化,字音较为拖长;口白较接近各地方日常语言,但又比口语誇张。也称为「念白」、「念白」。
《漢語大詞典》:哑场(啞場)
(1).冷场。谓出现无人发言的局面。 茅盾 《子夜》三:“ 王和甫 说完了以后,大家竟默然无言,哑场了好半晌。”
(2).戏剧舞台上,因剧情需要而出现暂停音乐或说白的场面。 夏衍 《心防》第一幕:“ 浩如 拿了传单,好象受了很大的冲击似地,望着熊熊地烧着大火的窗外。哑场一分钟后。”
《國語辭典》:讲唱文学(講唱文學)  拼音:jiǎng chàng wén xué
一种流行于民间的通俗文学。是以散文与韵文夹杂,用讲和唱并用的方式表演出来。内容包含史事、小说、佛事等。也称为「说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