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凯风(凱風)  拼音:kǎi fēng
1.从南向北吹的风。《尔雅。释天》:「南风谓之凯风。」《楚辞。屈原。远游》:「顺凯风以从游兮,至南巢而壹息。」也称为「南风」、「薰风」。
2.《诗经。邶风》的篇名。共四章。根据〈诗序〉:「凯风,美孝子也。」首章二句为:「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漢語大詞典》:神羊
獬豸的别称。传说是一种能以其独角辨别邪佞的神兽。亦指獬豸冠。后汉书·舆服志下:“獬豸神羊,能别曲直, 楚王 尝获之,故以为冠。”晋书·舆服志:“或谓獬豸神羊,能触邪佞。” 唐 权德舆 《祭故薛殿中文》:“今则繆盩,天心茫茫,追维明灵,夙播馨芳,解巾秘府,累冠神羊。” 宋 梅尧臣 《孙屯田召为御史》诗:“轻轩辞瑞翟,危弁学神羊。”
《漢語大詞典》:正初
古代“历数”有所谓“百刻”法,众说不同。其一说是:把一日(十二时)定为一百刻(每刻六十分,百刻是六千分),这样,每个时辰为五百分,即八刻零二十分。这二十分平均分为两个微刻,前一个称“初初”,后一个称“正初”。参阅 明 王逵 蠡海集·历数类
《国语辞典》:步虚声(步虚声)  拼音:bù xū shēng
一种道士诵经礼赞的腔调。传说是因模拟神仙的诵经声而来。《幼学琼林。卷四。释道鬼神类》:「道士诵经,谓之步虚声。」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五:「陈思王游山,忽闻空里诵经声,清远遒亮。解音者则而写之,为神仙声。道士效之,作『步虚声』也。」
《漢語大詞典》:丁令威
传说是 汉 辽东 人,学道于 灵虚山 ,后成仙化鹤归来,落城门华表柱上。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 丁令威 ,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纍纍。”见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一。 北周 庾信 《和宇文内史春日游山》诗:“道士 封君达 ,仙人 丁令威 ,煮丹於此地,居然未肯归。”后用以比喻人世的变迁。 宋 苏轼 《和移居》诗:“我岂 丁令威 ,千岁復还兹。” 清 卓尔堪 《题脊令图》诗:“君罢招魂君莫悲,莫信真同 丁令威 。鹰鸇罗网何所据,他时或得生人归。” 张恭 《狱中口占》诗之三:“ 北邙 华表如林立,何处重寻 丁令威 。”
《國語辭典》:就是  拼音:jiù shì
1.表示确定语气的词。如:「这位就是新来的总经理。」《儒林外史》第二六回:「天老,这要娶他的人,就是我丈人抱养这个小孩子。」
2.用于句末,表示诉求或应允。《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大郎道:『这个却不知道,叫他出来就是。』」《红楼梦》第四六回:「有什么不称心之处,只管说与我,我包管你遂心如意就是了。」
3.表示同意。如:「就是,就是,你真是一语中的!」《金瓶梅》第二四回:「惠莲道:『贼囚根子!六月债儿热还得快,就是,甚么打紧?教你彫佛眼儿!便当你不扫,丢著,另教个小厮扫。他问我,只说得一声。』」
4.连词:(1)表示假设。下半句常用「也」字相呼应。《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今日为了父亲,就是杀身,也说不得,何惜其他!」《儒林外史》第一一回:「就是如此,也只好慢慢劝他。」(2)表示转折,犹言不过、只是。如:「这孩子真不错,就是内向了一点。」《老残游记二编》第一回:「泰安的轿子像个圈椅一样,就是没有四条腿。」
《國語辭典》:营窟(營窟)  拼音:yíng kū
1.累土穴居的洞窟。《礼记。礼运》:「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孟子。滕文公下》:「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
2.比喻经营藏身避难之所。唐。温庭筠〈病中书怀呈友人〉诗:「处己将营窟,论心若合符。」
《國語辭典》:狡兔三窟  拼音:jiǎo tù sān kū
狡猾的兔子有三处藏身的洞穴。《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比喻有多处藏身的地方或多种避祸的准备。《聊斋志异。卷七。邵女》:「汝狡兔三窟,何归为?」也作「三窟狡兔」。
分類:藏身避祸
《漢語大詞典》:香砌
香阶,一说是庭院中用砖石砌成的花池子,可以养花种竹。又称庭砌。 宋 孙光宪 《菩萨蛮》词:“月华如水笼香砌,金鐶碎撼门初闭。”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八:“ 乖崖 张公 咏 《席上赠官妓小英歌》曰:‘……舞态因风欲飞去,歌声遏云长且清。有时歌罢下香砌,几人魂魄遥相惊。’” 宋 范仲淹 《御街行·秋日怀旧》词:“纷纷堕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
《漢語大詞典》:郁岛(鬱島)
太平御览卷六九:“山海经曰:‘ 郁洲 一曰 都洲 ,在海中,’ 郭璞 注曰:‘即 东海 鬱洲山 也。传此洲自 仓梧 徙来,上有南方物。’”今本山海经·海内东经文及 郭璞 注略异。后称 郁洲山 为“鬱岛”,传说是能移动的仙山。 南朝 陈 徐陵 《奉和山池》诗:“ 罗浮 无定所, 鬱岛 屡迁移。” 唐 宋之问 《太平公主山池赋》:“乍若风飘雨洒兮移 鬱岛 ,又似波沉浪息见 蓬莱 。” 唐 孟浩然 《卢明府早秋宴张郎中海园即事得秋字》诗:“眷言华省旧,暂滞海池游。 鬱岛 藏深竹,前溪对舞楼。” 明 杨慎 《凤赋》:“徊 鬱岛 ,翔 玄圃 ,过 崑崙 ,軼 底柱 。”
《漢語大詞典》:水妖
据说是居住在水里,或在水里出没的鬼
栖于水中的妖精或水怪
《漢語大詞典》:武闱(武闈)
王宫里的小门。左传·闵公二年:“秋八月辛丑, 共仲 使 卜齮 贼公于武闈。” 杜预 注:“宫中小门谓之闈。”一说是路寝的旁门。 杨伯峻 注:“ 金鶚 求古録·礼説及 孙人和 《左宧漫録》俱谓‘武’当作‘虎’,周礼·地官·师氏《左》 昭 十一年《传》俱有虎门;虎门,路寝门也。则武闈者,路寝之旁门也。”
《漢語大詞典》:掘蛊(掘蠱)
汉武帝 患病, 江充 说是巫蛊为祟,并预埋桐木人于太子宫地下,然后掘起,以诬陷 戾太子 。见汉书·江充传。后以“掘蛊”为诬陷帝位继承人的典故。 唐 刘肃 《大唐新语·褒赐》:“ 天后 致投杼之疑, 中宗 忧掘蛊之变。”旧唐书·则天皇后纪:“ 隋 尚书令 杨素 ,昔在本朝,早荷殊遇……摇动冢嫡,寧唯掘蛊之祸;诱扇后主,卒成请蹯之衅。”
《漢語大詞典》:获夷(獲夷)
能俘获夷狄者。一说是古之壮士。文选·扬雄〈羽猎赋〉:“乃至获夷之徒,蹶松柏,掌蒺藜。” 李善 注引 服虔 曰:“获夷,能获夷狄者。” 李周翰 注:“ 获夷 ,古之壮士也。” 汉 焦赣 《易林·旅之井》:“慈母赤子,享赐得士,获夷服除,以安王家,侧陋逢时。”
《國語辭典》:哪吒  拼音:nuó zhà
佛教故事中的神仙。演化于小说中,有折骨肉还父母,现身为父母说法的故事。也称为「哪吒三太子」。(北平音ㄋㄜˊㄓㄚˋ)
《漢語大詞典》:青铁砚(青鐵硯)
一种珍贵的砚台。据说是用 于阗 出产的铁铸成。 晋 王嘉 拾遗记·晋时事:“﹝ 张华 ﹞造博物志四百卷,奏于 武帝 ……即於御前赐青铁砚,此铁是 于闐国 所出,献而铸为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