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17,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诏跸
诏草
诏册
诏用
墨诏
布诏
诏召
哀诏
诏告
泥诏
批诏
称诏
纶诏
裁诏
玉诏
《漢語大詞典》:诏跸(詔蹕)
谓帝王出行。 唐 卢照邻 《赠许右丞从驾万年宫》:“闻道上之回,詔蹕下 蓬莱 。”
分類:帝王出行
《漢語大詞典》:诏草(詔草)
诏书的草稿;诏书。晋书·后妃传下·康献褚皇后:“ 温 始呈詔草,虑太后意异,悚动流汗,见于颜色。” 唐 吴融 《送薛学士赴任峡州》诗之一:“莫将彩笔閒抛掷,更待 淮王 詔草看。” 明 焦竑 玉堂丛语·政事:“ 世庙 初即位, 延和 具詔草上之,报可。”
分類:诏书草稿
《漢語大詞典》:诏册(詔册)
皇帝的文告。周书·王褒传:“凡大詔册,皆令 褒 具草。” 唐 元稹 《梦游春七十韵》:“詔册冠贤良,諫垣陈好恶。” 宋 文莹 《湘山野录》卷上:“ 真宗 即位之次年,赐 李继迁 姓名,而復进封 西平王 。时 宋湜 、 宋白 、 苏易简 、 张洎 在翰林,俾草詔册,皆不称旨。”
分類:文告帝王
《漢語大詞典》:诏用(詔用)
皇帝直接下令任用。资治通鉴·汉灵帝光和四年:“今但任尚书,或有詔用,如是,三公得免选举之负,尚书亦復不坐。” 胡三省 注:“詔用者,不由三公、尚书,径以詔书用之也。”后汉书·宦者传·吕强作“勑用”。
《國語辭典》:墨诏(墨詔)  拼音:mò zhào
墨笔写的诏书。《宋书。卷八五。谢庄传》:「于时世祖出行,夜还,敕开门,庄居守,以棨信或虚,执不奉旨,须墨诏乃开。」
《分类字锦》:布诏(布诏)
孙逖 送魏骑曹充字文侍御判官分按山南诗 观风布明诏,更是汉南春。
分类:布诏奉使
《漢語大詞典》:诏召(詔召)
君主下令召唤;征召。史记·刺客列传:“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詔召不得上。”后汉书·周举传:“ 永和 元年,灾异数见,省内恶之,詔召公、卿、中二千石、尚书诣 显亲殿 。”
《國語辭典》:哀诏(哀詔)  拼音:āi zhào
君主时代,天子驾崩后,嗣君布告国内此一消息的诏书,称为「哀诏」。
《漢語大詞典》:诏告(詔告)
(1).祷告。礼记·郊特牲:“乐三闋,然后出迎牲。声音之号,所以詔告於天地之閒也。” 孔颖达 疏:“音声号呼,告於天地之间,庶神明闻之而来。”
(2).诏示。《汉书·王莽传上》:“皇天上帝隆显大佑,成命统序,符契图文,金匱策书,神明詔告,属予以天下兆民。”
(3).以皇帝的名义发布告示。后汉书·杨厚传:“ 永建 二年, 顺帝 特徵,詔告郡县督促发遣。” 明 彭时 《彭文宪公笔记》卷上:“戊寅年二月,上 圣烈慈寿皇太后 尊号,詔告天下。”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二书》:“调度非人,守御无备之疆吏,或明正典刑以寒其胆,或轻予褫革以蔽其辜,詔告天下,暴扬罪状。”
《漢語大詞典》:泥诏(泥詔)
泥封之诏书。 唐 皮日休 《卢徵君》诗:“篮轝一云返,泥詔褒不已。” 宋 张先 《破阵乐·钱塘》词:“尽朋游,同民乐,芳菲有主。自此归从泥詔,去指沙堤, 南屏 水石, 西湖 风月。”
分類:泥封诏书
《国语辞典》:批诏(批诏)  拼音:pī zhào
旧时皇帝所颁载有评断的诏书。宋。释文莹《玉壶清话》卷二:「座主登庸归凤阁,门生批诏立鳌头。」
《韵府拾遗 啸韵》:称诏(称诏)
魏书李孝伯传孝伯曰邻国之君何为不称诏于邻国之臣
《漢語大詞典》:纶诏(綸詔)
即诏书。晋书·儒林传·徐邈:“迁中书侍郎,专掌纶詔,帝甚亲昵之。” 前蜀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佇归 蓬岛 后,纶詔润青緗。”
分類:诏书
《漢語大詞典》:裁诏(裁詔)
谓替皇帝起草诏书。 唐 李嘉祐 《和张舍人中书宿直》:“裁詔催添烛,将朝欲更衣。” 元 袁桷 《寿李承旨四十韵》:“玉署亲裁詔,青蒲独奉宸。”
《漢語大詞典》:玉诏(玉詔)
玉帝的诏书。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十七:“玉詔新除 沈侍郎 ,便分茅土镇东方。”
分類:玉帝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