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申冤  拼音:shēn yuān
说明冤屈。《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要我替他告官,又要我去湖州报他家属前来,申冤讨命。」《儒林外史》第二四回:「牛奶奶在堂上哭哭啼啼,定要求向知县替他申冤。」
《國語辭典》:诉苦(訴苦)  拼音:sù kǔ
向他人诉说自己的困难、苦衷。如:「稍受点委屈就不停诉苦,很难培养充分的抗压力。」
《國語辭典》:伸冤  拼音:shēn yuān
申诉洗刷冤屈。如:「包拯是中国历史上公正廉明,专为百姓伸冤的好官。」
《漢語大詞典》:愁诉(愁訴)
愁苦地诉说。 宋 杨万里 《送姜夔尧章谒石湖先生》诗:“江山愁诉鶯为泣,鬼神露索天洩机。”
《國語辭典》:叫屈  拼音:jiào qū
1.口中大呼不平。《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刘氏与吕大大声叫屈,递上诉词。」
2.心中自认为倒霉。《薛仁贵征辽事略》:「望见正西兵一队来,当头捧著段志贤,薛延陀迎头叫屈。」
《漢語大詞典》:诉穷(訴窮)
诉说困厄、贫穷。《晋书·刘毅传》:“弘道为国者,理尽於仁孝。诉穷归天者,莫甚於丧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八回:“听他説头一段自己丈夫病死的话,不觉扑簌簌的泪落不止;听他説到诉穷一段,觉得莫名其妙,自己一家人,何以忽然诉起穷来。”
《漢語大詞典》:声诉
详细叙述;诉说。例如:声诉思念之情。
《漢語大詞典》:喧诉(諠訴)
谓混杂、纷繁的叙说或诉说。南史·颜延之传:“ 竣 ( 颜竣 )容貌严毅, 庄 ( 谢庄 )风姿甚美,宾客喧诉,常欢笑答之。”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或行财贿,邀截喧诉,请令所由,切加收捉。”
谓大声陈诉,杂然相争。资治通鉴·唐则天后长寿元年:“今之选人,咸称觅举,奔竞相尚,諠诉无惭。”
《漢語大詞典》:辩数(辯數)
辩解诉说。史记·陈涉世家:“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 司马贞 索隐:“谓自辩説,数与 涉 有故旧事验也。”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今搢绅因荐士被斥,即嘵嘵辩数。”
奸诈花巧。史记·汲郑列传:“御史大夫 张汤 智足以拒諫,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
《國語辭典》:叫苦  拼音:jiào kǔ
呼喊所受的苦难。《薛仁贵征辽事略》:「背后薛仁贵合二将兵赶莫离支走,马上叫苦三声,只见一漫漫的海水当其路头。」《老残游记》第一六回:「子谨不便措辞,心中却暗暗的替魏家父女叫苦。」
《漢語大詞典》:诉告(訴告)
告诉,向人诉说(苦难、冤枉等)。 汉 王逸 《九思·悯上》:“思怫鬱兮肝切剥,忿悁悒兮孰诉告。”《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妾今诉告明白,情愿死在恩王面前。” 蒋光慈 《少年飘泊者》十五:“他听了我的诉告之后,似觉也很为我悲伤感叹,就将我收留下。”
《國語辭典》:遮说(遮說)  拼音:zhě shuo
用文辞掩饰过失。如:「你不必用年少无知的理由来遮说他所犯下的错误。」
《漢語大詞典》:诉枉(訴枉)
诉说冤屈。宋书·竟陵王诞传:“又 豫章 民 陈谈之 上书诉枉。”魏书·李彪传:“时有人诉枉者,二公及臣少欲听採。语理未尽, 彪 便振怒。” 清 顾炎武 日知录·人聚:“求名之士,诉枉之人,悉至京师。”
《國語辭典》:告状(告狀)  拼音:gào zhuàng
1.诉说事件的状况。《魏书。卷一五。昭成子孙列传。秦王翰》:「遂留闻召,恐发,踰墙告状,太祖秘而恕之。」
2.请求司法机关审理案件。《红楼梦》第一五回:「偏不许退定礼,就打官司告状起来。那张家急了,只得著人上京来寻门路。」
3.向某人的尊长或上级投诉某人的罪行。如:「他受到欺负,却因惧怕报复而不敢告状。」
《漢語大詞典》:赠恨(贈恨)
向人诉说别离的遗憾心情。文选·江淹〈别赋〉:“可班荆兮赠恨,惟罇酒兮叙悲。” 李周翰 注:“赠,犹展也。於路侧折荆布地,坐而置酒以展叙别离之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