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共话衷肠(共话衷肠)  拼音:gòng huà zhōng cháng
彼此诉说心事或知心话。《幼学琼林。卷二。身体类》:「好生议论曰摇唇鼓舌,共话衷肠曰促膝谈心。」
《国语辞典》:皋鱼之泣(皋鱼之泣)  拼音:gāo yú zhī qì
周人皋鱼丧母后,悲泣地诉说未能在慈母生前尽孝道,感动了孔子及其门人。见《韩诗外传》卷九。后比喻孝养父母须及时。如:「父母在世,要尽孝道,以免皋鱼之泣,徒留悔恨。」
《国语辞典》:问诊(问诊)  拼音:wèn zhěn
在病患诉说病情的同时,对病者或陪诊者有目的的询问患者病痛所在、发病时间、原因、经过、以往治疗情形、生活习惯、饮食起居等,为有助于全面了解病情、病史的重要方法。
《国语辞典》:掂过儿(掂过儿)  拼音:diān guò ér
1.拿某事做话柄,反覆诉说,以讥刺别人。如:「他嘴里老爱掂过儿,真让人受不了!」
2.以手估测斤两,或在心中揣摩事体大小、轻重。如:「他凡事掂过儿,所以很少得罪人。」
《国语辞典》:不敢告劳(不敢告劳)  拼音:bù gǎn gào láo
不敢诉说自己的辛苦。表示没有怨言。如:「平日所为,光明正大,任劳任怨,不敢告劳。」《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黾勉从事,不敢告劳。」
《国语辞典》:乏善可陈(乏善可陈)  拼音:fá shàn kě chén
比喻没有什么长处值得赞许诉说的。
《漢語大詞典》:诘诉(詰訴)
究问和诉说。 清 谭嗣同 《仁学》一:“忠孝既为臣子之专名,则终必不能以此反之。虽或他有所摭,意欲詰诉,而终不敌忠孝之名为名教之所出,反更益其罪。”
分類:究问诉说
《國語辭典》:打悲阿  拼音:dǎ bēi ē
诉说悲惨的话。元。杨显之《酷寒亭》第三折:「那孩儿灵便口喽啰,且是会打悲阿。」
分類:诉说悲惨
《國語辭典》:声泪俱下(聲淚俱下)  拼音:shēng lèi jù xià
边说边哭。形容沉痛悲伤的情状。《晋书。卷七六。王廙传》:「音辞慷慨,声泪俱下。」《旧唐书。卷一○四。哥舒翰传》:「上起入禁中,翰叩头随之向前,言词慷慨,声泪俱下。」
《國語辭典》:如泣如诉(如泣如訴)  拼音:rú qì rú sù
像在哭泣,又像在诉说。比喻声音凄楚哀怨。宋。苏轼 赤壁赋:「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隋唐演义》第三一回:「那一夜朕在清修院歇,隔垣听得谢妃子的琵琶,真个弹得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令人听之忘寐。」也作「如诉如泣」。
《漢語大詞典》:局天扣地
悲痛诉说貌。语本诗·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 宋 李清照 《投翰林学士綦崈礼启》:“局天扣地,敢效 谈娘 之善诉;升堂入室,素非 李赤 之甘心。”一本作“ 局地扣天 ”。
分類:悲痛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