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法家  拼音:fǎ jiā
1.战国时的学派,为九流之一。以尚法明刑为主,以李悝、商鞅、韩非等人为代表。
2.有名的大家。
《漢語大詞典》:讼理(訟理)
(1).谓断案公平,无冤案。汉书·循吏传序:“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 颜师古 注:“讼理,言所讼见理而无冤滞也。”
(2).控诉,诉讼。魏书·恩倖传·茹皓:“其父因 皓 讼理旧勋,先除 兖州 阳平 太守,赐以子爵。” 唐 韩愈 《〈张中丞传〉后叙》:“或传 嵩 有田在 亳 宋 间,武人夺而有之, 嵩 将诣州讼理,为所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成仙:“辰后, 成 往访 周 ,始知入城讼理。”
《國語辭典》:两造(兩造)  拼音:liǎng zào
诉讼的双方,即原告与被告。《文明小史》第一三回:「却说武昌府知府当时听了两造的话,心下思量,万想不到果真总督大人还要当当。」也作「两曹」。
《漢語大詞典》:转斗(轉鬭)
转战。史记·淮阴侯列传:“ 楚 人起 彭城 ,转鬭逐北,至於 滎阳 ,乘利席卷,威震天下。” 唐 高适 《塞上》诗:“转鬭岂长策,和亲非远图。” 清 曾国藩 《金陵军营官绅昭忠祠记》:“孤军转鬭,累月不归。”
《國語辭典》:断案(斷案)  拼音:duàn àn
1.判决案件。元。李直夫《虎头牌》第四折:「今日个将断案从头说破,方知道忠和孝元自相成。」
2.由前提引出的推断。也称为「结论」。
《國語辭典》:状头(狀頭)  拼音:zhuàng tóu
1.状元。唐。卢储 催妆诗:「昔年将去玉京游,第一仙人许状头。」
2.元代称原告为状头。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这事我自家不好问,二夫人,你做状头,拖他见官去。」
《國語辭典》:状元(狀元)  拼音:zhuàng yuán
1.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一甲第一名。《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探听得试院开榜了,却是别人做了状元,别人做了榜眼,别人做了探花郎。」《儒林外史》第二回:「点了一本戏,是梁灏八十岁中状元的故事。」
2.称现在各类考试中的榜首。
《漢語大詞典》:讼诉(訟訴)
亦作“ 讼愬 ”。 诉讼。宋书·良吏传·江秉之:“政事繁扰,讼诉殷积。”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攻人主之长短,諫諍之徒也;訐羣臣之得失,讼诉之类也。” 宋 真德秀 《知泉州日谕州县官僚》:“而豪民巨室,有所讼愬,志在求胜,不吝挥金。”
分類:诉讼
《國語辭典》:人犯  拼音:rén fàn
罪犯及案情的关系人。《三国演义》第一○七回:「亦将桓范等皆下狱,然后押爽兄弟三人并一干人犯,皆斩于市曹。」《初刻拍案惊奇》卷二:「知县拿汪锡,汪锡早已逃了,做个广捕,叠成文卷,连人犯解府。」
《國語辭典》:谳狱(讞獄)  拼音:yàn yù
公正的审理有疑点的案件。《福惠全书。卷一一。刑名部。词讼》:「夫严刑服罪名,为煆炼而成;刻意谳狱,何莫深文为拟,皆非虚公治事之道也。」
《國語辭典》:单辞(單辭)  拼音:dān cí
单方无从对證的言辞。《书经。吕刑》:「今天相民,作配在下,明清于单辞。」
《國語辭典》:词状(詞狀)  拼音:cí zhuàng
诉讼的文书。《朱子语类辑略。卷五。论自注书》:「公等他日仕宦,不问官大小,每日词状须置一簿,穿字号,录判语。」
《漢語大詞典》:讼堂(訟堂)
旧时审理诉讼案件的场所。 唐 王昌龄 《送欧阳会稽之任》诗:“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 元 王恽 《简寄庞云卿》诗:“讼堂归去早,揔是钓诗钩。” 清 赵翼 簷曝杂记·镇安民俗:“前后在任几两年,仅两坐讼堂,郡人已叹为无留狱,则简僻可知也。”
《國語辭典》:出庭  拼音:chū tíng
凡与某一诉讼案件有关系的人出席法庭,接受审问、询查等,称为「出庭」。
《國語辭典》:申诉(申訴)  拼音:shēn sù
受惩罚的人向上级机关或有关单位说明情由。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周章道路,要候执事,叩头流血,申诉冤枉。」《西游记》第三七回:「陛下,那怪倒有些神通,变作你的模样,侵佔你的乾坤,文武不能识,后妃不能晓,只有你死的明白,你何不在阴司阎王处具告,把你的屈情申诉申诉?」
《漢語大詞典》:理诉(理訴)
(1).申诉;控告。《唐律疏议·斗讼·邀车驾挝鼓诉事不实》:“车驾行幸,在路邀驾申诉,及於魏闕之下,挝鼓以求上闻……谓上文以理诉不实,得杖八十。” 宋 洪迈 《夷坚辛志·刘和尚犬》:“我是庵内 刘和尚 之母……被儿打詈,思之闷絶,无处理诉,已自投溺於池。”
(2).审理诉讼。 明 刘基 《郁离子·九难》:“发号施令,理诉决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