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讹佚(訛佚)
亦作“譌佚”。 讹误脱佚。 清 魏源 《说文假借释例》:“非竹简之断烂,即传写之譌佚。”
分類:讹误
《漢語大詞典》:讹意(訛意)
讹变之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自近代辞人,率好诡巧,原其为体,讹势所变,厌黷旧式,故穿凿取新,察其讹意,似难而实无他术也,反正而已。”
《漢語大詞典》:讹语影带(訛語影帶)
谓伪作此语影射他事。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讹语影带有 李直方 、 独孤申叔 ,题目人有 曹著 。”
《漢語大詞典》:互讹(互訛,互譌)
亦作“ 互譌 ”。谓古籍中上下两句的文字互相讹误。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上下两句互误例:“古书有上下两句平列,而传写互误其字者。诗·江汉篇:‘ 江 汉 浮浮,武夫滔滔。’ 王 氏 引之 曰:‘当作“ 江 汉 滔滔,武夫浮浮。”’……写经者‘滔滔’‘浮浮’上下互譌。”管子·侈靡“使君亲之际同索,属敬也;使人君不安者,属察也” 郭沫若 校:“‘察’与‘际’互讹。”
《漢語大詞典》:积讹成蠹(積訛成蠹)
谓谬误积久,败坏人心。 唐 沈亚之 《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策》:“京师,诸夏之本也,将以观理,而豪猾时踰检;太学,明教之源也,期於变风,而生徒多堕业,列郡在乎颁条,而干禁或未絶;又在乎按度,而淫巧或未格。俗恬风靡,积讹成蠹。”
《國語辭典》:挤讹头(擠訛頭)  拼音:jǐ é tou
找藉口进行敲诈勒索。《红楼梦》第九三回:「这是本官不知道的,并无牌票出去拿车。都是那些混帐东西在外头撒野挤讹头。」
分類:寻事讹诈
《漢語大詞典》:核讹诈
指凭藉核武器的优势威胁恫吓(别国)
《漢語大詞典》:骇讹(駭訛)
惊扰不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续黄粱:“内外骇讹,人情汹汹。” 何垠 注:“骇,异也;讹,动也。谓不自安也。”
分類:惊扰不安
《漢語大詞典》:补漏订讹(補漏訂訛)
补充缺漏,订正错误。 清 叶廷琯 《吹网录·钞辑史记正义》:“ 王 板史记之外,并博攷他书所引,为之补漏订讹,手钞成帙。於是 守节 所箸,灿然復为完书。”
《分类字锦》:南讹化育(南讹化育)
孙抃 帖子词 正是南讹化育时。
分类:
《漢語大詞典》:豕虎传讹(豕虎傳譌)
同“ 豕亥鱼鲁 ”。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序》:“而世之考古者,拾 班 范 之一言,擿 沉 萧 之数简,兼有竹素烂脱,豕虎传譌,易斗分作升分,更予琳为惠琳,乃出校书之陋,本非作者之諐。”
《漢語大詞典》:三言讹虎(三言訛虎)
犹三人成虎。 清 秋瑾 《致琴文书》:“况三言讹虎,众口鑠金;因积毁销骨,致他方糊口。”参见“ 三人成虎 ”。
《國語辭典》:三人成虎  拼音:sān rén chéng hǔ
战国时,庞恭和魏太子同去赵国当人质,临行前庞恭以三人成虎劝谏惠王不要听信谗言。典出《战国策。魏策二》。比喻谣言惑众。《隋唐演义》第二回:「正是积毁成山,三人成虎。到开皇二十年十月,隋主御武德殿,宣诏废勇为庶人。」也作「市虎」。
《國語辭典》:课语讹言(課語訛言)  拼音:kè yǔ é yán
胡乱说话。《大宋宣和遗事。亨集》:「咱家里有课语讹言的,怎奈何?娘,你可急忙报告官司去,恐带累咱们!」也作「讹言课语」。
《漢語大詞典》:矫讹(矯訛)
矫正错讹。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通变:“练青濯絳,必归蓝蒨;矫讹翻浅,还宗经誥。”
分類:矫正正错
《漢語大詞典》:较讹(較訛)
校正错误。 明 冯梦龙 《楚江情·改词衔恨》:“[老旦] 于叔夜 相公,是他亲笔较讹,改易些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