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闺籍(閨籍)
“ 金闺籍 ”的省称。记载朝廷诸官姓名的簿籍。 唐 李商隐 《为濮阳公陈情表》:“纔通闺籍,又处藩条。” 宋 徐铉 《和陈赞善致仕还京口》:“已驾安车归故里,尚通闺籍在龙楼。”《宋史·选举志五》:“先是,任子得摄太祝奉礼,未几,即补正员。帝谓:‘膏粱之子,不十年坐致闺籍。’”参见“ 金闺籍 ”。
《漢語大詞典》:金闺籍(金閨籍)
金门 所悬名牒,牒上有名者准其进入。后用以指在朝为官。《文选·谢朓〈始出尚书省〉诗》:“既通 金闺 籍,復酌琼筵醴。” 李善 注:“ 金闺 ,即 金门 也。《解嘲》曰:‘歷 金门 ,上玉堂。’ 应劭 《汉书》注曰:‘籍者,为二尺竹牒,记其年纪、名字、物色,悬之宫门,案省相应,乃得入也。’” 唐 韦应物 《答韩库部》诗:“名列 金闺 籍,心与素士同。” 宋 沈遘 《送陈舜俞寿州从事》诗:“未引 金闺 籍,聊为幙府宾。”
《國語辭典》:来历(來歷) 拼音:lái lì
1.来源、出处。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押韵不必有出处,用事不必拘来历。」《儒林外史》第四九回:「没有一句话是杜撰,字字都是有来历的。」
2.来由、原因。《水浒传》第一五回:「吴用道:『既没有官司禁治,如何绝不敢去?』阮小五道:『原来教授不知来历,且和教授说知。』」
3.经历。《西游记》第八回:「问他来历,他言有神通,会变化,又驾觔斗云,一去十万八千里。」
4.背景。《西游记》第三九回:「且把那四个和尚,问他个来历分明,先定他一段不参王驾,然后方可问罪。」《文明小史》第五○回:「那人不知道他的来历,见他动手,如何答应?」
2.来由、原因。《水浒传》第一五回:「吴用道:『既没有官司禁治,如何绝不敢去?』阮小五道:『原来教授不知来历,且和教授说知。』」
3.经历。《西游记》第八回:「问他来历,他言有神通,会变化,又驾觔斗云,一去十万八千里。」
4.背景。《西游记》第三九回:「且把那四个和尚,问他个来历分明,先定他一段不参王驾,然后方可问罪。」《文明小史》第五○回:「那人不知道他的来历,见他动手,如何答应?」
《國語辭典》:手摺 拼音:shǒu zhé
1.旧时属吏申述意见,禀陈公事时所用,大都摺纸手书,亲手呈递于长官,故称为「手摺」。清。孔尚任《桃花扇》闰二○出:「好,好!下官写手摺,明日取出奉送罢。」《官场现形记》第三一回:「他自己拿嘴说,那个朋友拿笔写。写了又写,改了又改,足足弄了十六个钟头,好容易写了一个手摺。」
2.商家记载交易物品及价值的小摺。
2.商家记载交易物品及价值的小摺。
《漢語大詞典》:金策
(1).古代记载大事或帝王诏命的连编金简。 汉 张衡 《西京赋》:“帝有醉焉,乃为金策,锡用此土”《汉书·武帝纪》“﹝ 元封 元年﹞夏四月癸卯,上还,登封 泰山 ”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孟康 曰:“王者功成治定,告成功於天。封,崇也,助天之高也。刻石纪号,有金策石函金泥玉检之封焉。” 唐 白居易 《一策头》:“是以窥玉旒,读金策,惭惶僶俛,不知所裁者久矣。”
(2).指禅杖。僧所持。《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被毛褐之森森,振金策之铃铃。” 李善 注:“金策,锡杖也。” 唐 权德舆 《锡杖歌送明楚上人归佛川》诗:“口翻贝叶古字经,手持金策声泠泠。” 明 高启 《次韵及禅师怀王水曹》之二:“应思躡金策,同向海天飞。”
(2).指禅杖。僧所持。《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被毛褐之森森,振金策之铃铃。” 李善 注:“金策,锡杖也。” 唐 权德舆 《锡杖歌送明楚上人归佛川》诗:“口翻贝叶古字经,手持金策声泠泠。” 明 高启 《次韵及禅师怀王水曹》之二:“应思躡金策,同向海天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