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尺籍伍符
指记载军令、军功的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的守则。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 司马贞 索隐:“尺籍者,谓书其斩首之功於一尺之板。伍符者,命军人伍伍相保,不容姦诈。”新唐书·班宏传:“今军在节度,虽有尺籍伍符,省署不校也。” 清 钱谦益 《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王弘祖授承德郎制》:“尺籍伍符之必计,而一粒一鍰之不遗。”
《國語辭典》:千里送鹅毛(千里送鵝毛)  拼音:qiān lǐ sòng é máo
相传大理国派特使向唐朝进贡天鹅,经沔阳湖时,天鹅飞走,留下一根羽毛。特使献上羽毛,并赋诗:「将鹅送唐朝,山高路远遥;沔阳湖失去,倒地哭号号;上覆唐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见明。徐渭《路史》。后用以指自远方赠送轻微的礼物,有礼物虽轻而情意深重的意思,亦用作赠人礼物的谦辞。《镜花缘》第五○回:「他这礼物虽觉微末,俗语说的『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只好备个领谢帖儿,权且收了。」也作「千里寄鹅毛」、「千里鹅毛」。
《國語辭典》:谱表(譜表)  拼音:pǔ biǎo
一般指用来记载各种乐谱的谱号、调号、拍号,及音高的线谱。为英语stave、staff的意译。有各种形式,如:钢琴谱表、大谱表、总谱表等。
《漢語大詞典》:谱纪(譜紀)
亦作“ 谱记 ”。 谱系之记载。史记·太史公自序:“ 汉 兴以来,至于 太初 百年,诸侯废立分削,谱纪不明,有司靡踵,彊弱之原云以世。”南齐书·文学传·贾渊:“先是谱学未有名家, 渊 祖 弼之 广集百氏谱记,专心治业。”
分類:谱系记载
《國語辭典》:七单(七單)  拼音:qī dān
七,指丧事「作七」之七。七单是请阴阳先生推算列出死者生殁时辰与七七冲煞时辰的单子。《儒林外史》第四回:「次日,将请阴阳徐先生来写了七单,老太太是犯三七,到期该请僧人追荐。」
《國語辭典》:七七  拼音:qī qī
俗以人死每七日设奠一次,至七七四十九日停止,自此不再接受亲友的吊唁。《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朱重搥胸大恸,如亲父一般,殡殓成服,七七做了些好事。」《儒林外史》第四回:「光阴弹指,七七之期已过,范举人出门谢了孝。」也称为「断七」、「尽七」。
《漢語大詞典》:内阁中书(内閣中書)
清 代官名。掌撰拟、记载、翻译、缮写。或由举人考授,或由特赐。《恨海》第一回:“ 王乐天 是个内阁中书,与 陈戟临 一般都未曾补缺。”参阅清史稿·职官志一
《國語辭典》:十八罗汉(十八羅漢)  拼音:shí bā luó hàn
谓唐末宋初间在十六罗汉外附加庆友和宾头卢二人,但宾头卢即宾度卢跋罗惰阇的重复。另有一说是加入降龙、伏虎二尊者。清高宗易为迦叶和军徒钵叹。西藏则于十六罗汉外加上达磨多罗和摩诃衍和尚。宋代之后,十八罗汉取代了十六罗汉风行全中国。
《國語辭典》:十六罗汉(十六羅漢)  拼音:shí liù luó hàn
佛陀入灭后,受佛嘱咐住在世间护持佛法的十六大罗汉。十六罗汉从五世纪后期,受到中国广泛的崇拜,并成为佛教艺术重要的创作体裁,唐末至宋初由十六尊罗汉发展成十八尊流行中国、西藏二地。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复重请言:『所说十六大阿罗汉我辈不知其名何等?』庆友答言:『第一尊者名宾度罗跋罗惰阇;第二尊者名迦诺迦伐蹉;第三尊者名迦诺迦跋釐堕阇;第四尊者名苏频陀;第五尊者名诺距罗;第六尊者名跋陀罗;第七尊者名迦理迦;第八尊者名伐阇罗弗多罗;第九尊者名戍博迦;第十尊者名半托迦;第十一尊者名啰怙罗;第十二尊者名那伽犀那;第十三尊者名因揭陀;第十四尊者名伐那婆斯;第十五尊者名阿氏多;第十六尊者名注荼半托迦;如是十六大阿罗汉。』」
分類:释迦弟子
《國語辭典》:史不绝书(史不絕書)  拼音:shǐ bù jué shū
同类的事经常发生,不断见于记载。《左传。襄公二十九年》:「鲁之于晋也,职贡不乏,玩好时至,公卿大夫相继于朝,史不绝书,府无虚月。」唐。徐彦伯 汾水新船赋:「厥声载路,赓歌济巨川之功;史不绝书,考课获畴庸之最。」
《漢語大詞典》:谥谱(謚譜)
记载谥号的谱牒。
《漢語大詞典》:肉翅虎
飞兽名。古人认为神异,谓可食人。 清 王士禛 居易录卷十六:“肉翅虎,出 石抱山 ,晨伏宵出,比虎差小,翅如蝙蝠,身如虎文,飞而食人,其皮可辟鬼物。”按,旧唐书·五行志亦有此记载。
《國語辭典》:日记帐(日記帳)  拼音:rì jì zhàng
依照交易发生的时间先后,按日记载的交易记录。为交易发生时的最初记录。也称为「序时簿」、「日记簿」。
《國語辭典》:口头文学(口頭文學)  拼音:kǒu tóu wén xué
不用文字记载而靠口耳相传的文学。如:「研究人员遍访各个村落,采集珍贵的口头文学资料。」
《國語辭典》:假途灭虢(假途滅虢)  拼音:jiǎ tú miè guó
春秋时,晋国向虞国借路以攻打虢国。灭虢之后,回师途中,亦灭虞国。见《左传。僖公五年》。后指以向对方借路为名,而行灭亡对方之实的计谋。《三国演义》第五六回:「此乃『假途灭虢』之计也。虚名收川,实取荆州。」
《國語辭典》:搢绅录(搢紳錄)  拼音:jìn shēn lù
旧时的职官姓名录,详载内外官吏的姓名、籍贯、出身等。也作「缙绅录」。
《國語辭典》:今文经(今文經)  拼音:jīn wén jīng
汉朝时,由年老的经师口授,其弟子用当代通用的隶书记录下来的经典,称为「今文经」。如鲁、齐、韩三家的《诗经》;《公羊》、《谷梁传》的《春秋经》等皆是属于今文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