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脑力(腦力)  拼音:nǎo lì
人脑中记忆、理解、想像等能力的总称。如:「学习与思考是刺激脑力最好的方式之一。」
《漢語大詞典》:寻址
寻找地址
把信息存入记忆库或存储装置内
《國語辭典》:心版  拼音:xīn bǎn
心田、心中。如:「您的大恩大德,我将永远铭记在心版上。」《镜花缘》第四七回:「姐姐如此用心,真令妹子感激涕零,此时也不敢以套言相谢,惟有永铭心版了。」
分類:记忆
《國語辭典》:记认(記認)  拼音:jì rèn
1.记得、认识。如:「事情过去那么久了,我那能记认!」
2.标记符号。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三折:「这骨殖都有件数,每件都有郎主朱笔记认的字迹在上。」也作「记号」。
3.用作标记的符号。《儒林外史》第一九回:「我不认得你家媳妇,你须是说出个记认。」也作「记号」。
《漢語大詞典》:嘿数(嘿數)
(1).凭记忆点数。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此句凡七出,先生嘿数止五出,乃据所记对义,及出院检视,果只五出。”
(2).暗中点数。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察智·盗石榴》:“ 秦檜 为相,都堂左揆前有石榴一株,每着寔, 檜 嘿数焉。亡其二, 檜 佯不问。”
《漢語大詞典》:髓海
(1).中医学名词。指脑;脑汁。灵枢经·海论:“脑为髓之海……髓海有餘,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脛痠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2).脑海。指思考、记忆等能力。 陶曾佑 《中国文学之概观》:“故心花怒放,髓海难枯。” 章炳麟 《四惑论》:“而因是所成之心理,已执藏于其髓海。”
《漢語大詞典》:暗唱
凭记忆唱名。新唐书·崔善为传:“ 善为 巧于历数,仕 隋 ,调文林郎。督工徒五百营 仁寿宫 ,总监 杨素 索簿閲实, 善为 执板,暗唱无一差谬, 素 大惊。”
《漢語大詞典》:聪记(聰記)
强于记忆。北齐书·杨愔传:“其聪记强识,半面不忘。” 明 顾炎武 《过矩亭拜李先生墓下》诗:“清修上 范丹 ,聪记如 应奉 。”
分類:记忆
《國語辭典》:置之脑后(置之腦後)  拼音:zhì zhī nǎo hòu
不注意,不放在心上。《文明小史》第六回:「孔黄二人自问无愧,遂亦置之脑后。」
《国语辞典》:印板儿(印板儿)  拼音:yìn bǎn ér
印刷书籍的雕板。比喻刻骨铭心、记忆牢固。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老爹是金狮子张员外,妳妳赵氏,小大哥张孝友,大嫂李玉娥:小人印板儿似记在心上。」元。李文蔚《圯桥进履》第二折:「师父这言语,便似印板儿记在心上一般。」也作「经板儿」。
《国语辞典》:掠上心头(掠上心头)  拼音:lüè shàng xīn tóu
记忆在脑海中浮现。如:「往事一幕幕掠上心头。」
《国语辞典》:浮上心头(浮上心头)  拼音:fú shàng xīn tóu
记忆、想法等在心中涌现。如:「一听到她逝世的消息,过去种种立刻浮上心头。」
《国语辞典》:结绳记事(结绳记事)  拼音:jié shéng jì shì
上古时代没有文字,为了帮助记忆或传达事情,以绳子打结的方法来记事。相传每一个结表示一件事,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当事情完了,便把结解开。现今部分没有文字的民族,仍保存此种结绳记事的方法。
《国语辞典》:半导体记忆体(半导体记忆体)  拼音:bàn dǎo tǐ jì yì tǐ
利用半导体所构成的记忆元件。大都用作电子计算机内的主记忆体,主要包括唯读记忆体(ROM)和随机取存记忆体(RAM)两种。也作「半导体记忆器」。
《国语辞典》:背多分  拼音:bèi duō fēn
靠背诵而获得高分。用来形容仅靠记忆的学习方式。如:「一般人误以为历史、地理是背多分的学科,事实上,这些科目需要具备清晰的时空观念才能真正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