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贻训(貽訓)  拼音:yí xùn
传给后人的格言。《晋书。卷七二。郭璞传。史臣曰》:「夫语怪徵神,伎成则贱。前修贻训,鄙乎兹道。」
《漢語大詞典》:雅诰(雅誥)
雅正的文告、训诫。《书序》:“至于 夏 、 商 、 周 之书,虽设教不伦,雅誥奥义,其归一揆。” 孔颖达 疏:“至于 夏 、 商 、 周 三代之书,虽復当时所设之教,与皇及帝坟典之等不相伦类,要其言皆是雅正辞誥,有深奥之义,其所归趣,与坟、典一揆。”晋书·儒林传赞:“雅誥弗论,微言復显。” 唐 杜甫 《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之四:“足食足兵,先哲雅誥,盖有兵无食,是谓弃之。”
《漢語大詞典》:训戎(訓戎)
(1).训诫军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其在 三代 ,事兼誥誓,誓以训戎,誥以敷政。”
(2).整饬武备。 唐 李讷 《授卢宏正韦让等徐滑节度使制》:“於戏!训戎抚俗,节用厚生,政苟有经,人自知禁,为邦之道,岂易於斯。” 前蜀 杜光庭 《马尚书南斗醮词》:“主务则三农告稔,训戎则七德申威。” 后蜀 何光远 鉴诫录·判木夹:“每伤 虞 芮 之争田,永念 姬周 之让路,既不获已,即须训戎。”
《漢語大詞典》:诰誓(誥誓)
(1).古代君王训诫勉励民众的文告。《穀梁传·隐公八年》:“誥誓不及五帝,盟诅不及三王。” 范宁 注:“誥誓,尚书六誓七誥是其遗文。五帝之世道化淳备,不须誥誓而信自著。”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 唐 虞 流于典謨, 商 夏 被于誥誓。” 范文澜 注:“尚书所载皆典謨训誥誓命之文。”新唐书·柳浑传:“ 浑 跪曰:‘五帝无誥誓,三王无盟诅,盖盟诅之兴皆在季末。’”
(2).借指尚书文选·班固〈典引〉:“帝者之上仪,誥誓所不及已。” 蔡邕 注:“本事曰誥,戎事曰誓。” 吕延济 注:“誥誓谓尚书也。言 汉 帝之仪则,尚书所载亦不及也。”
《國語辭典》:内训(內訓)  拼音:nèi xùn
封建时代对妇女闺门内的教育。《后汉书。卷八四。列女传。曹世叔妻传》:「作女诫七篇,有助内训。」也作「内教」。
《漢語大詞典》:通训(通訓)
(1).普遍的训诫。《陈书·宣帝纪》:“戢情怀善,有国之令图;拯弊救危,圣范之通训。” 唐 杨炯 《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 公叔 列国之倍臣,犹安社稷, 黔娄 匹夫之介节,不忘仁义,古今以为通训,书籍以为美谈。”
(2).训诂学名词。在字书或古书的注释中对多义字根据通常使用的意义所加的解释。如“庸”字训“用”,训“常”,训“众”;其中在古书中训“用”者为常见的训释,“用”就是通训。
《漢語大詞典》:诵训(誦訓)
(1). 周 代官名。掌为王者述说四方久远故事,说明各地风俗所忌讳的言语;王者巡狩,随从王车左右。周礼·地官·诵训:“诵训,掌道方志以詔观事,掌道方慝以詔辟忌,以知地俗。王巡守,则夹王车。”《国语·楚语上》:“倚几有诵训之諫。” 韦昭 注:“诵训,工师所诵之諫,书之於几也。”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知杂御史 赵湘 请依周礼置土训、诵训,纂録所经山川古迹风俗,以资宸览。”
(2).指诵读训诫之言。 梁启超 《变法通议·自序》:“今专标斯义,大声疾呼,上循土训、诵训之遗,下依矇讽鼓諫之义,言之无罪,闻者足兴。”
《漢語大詞典》:诫饬(誡飭)
训诫整肃;告诫。《元典章·户部九·立社》:“愚意以为合行申明旧例,令社长依前劝课农桑,诫飭游荡,防察姦非,不管餘事,则百姓富。” 清 王筠 《菉友肊说》:“ 宰我 一生,多受 孔子 诫飭,而其善为説辞,为诸贤所不及。”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书苑折枝》:“ 梁简文帝 《诫当阳公大心书》:‘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案:帝王立言,诫飭其子,而谓作文‘且须放荡’,非大有把握,那能尔耶?”
《漢語大詞典》:仪训(儀訓)
仪礼、训诫。后汉书·列女传·周郁妻:“少习仪训,闲於妇道。” 唐 李百药 《太穆皇后哀册文》:“极寰宇之仪训,播音声於先后。”
分類:仪礼训诫
《漢語大詞典》:遐训(遐訓)
前人的训诫。 唐 崔行功 《赠太师鲁国孔宣碑》:“ 墨 检前踪, 庄 放遗辙。於昭遐训,允归圣烈。”
分類:前人训诫
《漢語大詞典》:达训(達訓)
圣明之训诫。 唐 崔融 《断屠议》:“今若禁屠宰,断弋猎,三驱莫行,一切不许,便恐违圣人之达训,紊明王之善经。”
分類:圣明训诫
《國語辭典》:训斥(訓斥)  拼音:xùn chì
严厉的训戒与斥责。《文明小史》第五十九回:「制台不免生气,著实把儿子训斥了几顿。」也作「训饬」。
《国语辞典》:不言而化  拼音:bù yán ér huà
不用言词训诫而天下平治。《北史。卷四七。列传。袁翻》:「为政清靖,不言而化,自长史以下,爰逮鳏寡孤幼,皆得其欢心。」唐。魏徵〈论时政疏〉:「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国语辞典》:不言之教  拼音:bù yán zhī jiào
不待言词训诫的教化。《老子》第二章:「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宋史。卷一五五。选举志一》:「所谓不言之教,不肃而成,不待学官日训月察,立赏告讦,而士行自美矣。」
《漢語大詞典》:棰敕
1.鞭打训诫。
分類:鞭打训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