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02,分34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典故(续上)
泰伯让
务光让天下
禹让
豫让
词典
不让
揖让
礼让
相让
辞让
退让
豫让
谦让
廉让
三让
让与
典故
泰伯让

相关人物
太伯


《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
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佰、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馀家,立为吴太伯。……太史公曰:孔子言「太伯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例句

让高泰伯开基日,贤见延陵复命时。 罗隐 姑苏台

典故
务光让天下
 
务光逃名

相关人物
商汤
 
务光


《庄子》杂篇·卷九下《让王》
汤又让瞀光曰:「知者谋之,武者遂之,仁者居之,古之道也。吾子胡不立乎?」瞀光辞曰:「废上,非义也;杀民,非仁也;人犯其难,我享其利,非廉也。吾闻之曰:『非其义者,不受其禄;无道之世,不践其土。』况尊我乎!吾不忍久见也。」乃负石而自沈于庐水。

例句

善卷让天子,务光亦逃名。 李白 雉子斑(一作设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辞)

务光让天下,商贾竞刀锥。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之十

典故
禹让

相关人物
夏禹


《尚书》卷四〈虞书·大禹谟〉~56~
禹曰:「枚卜功臣,惟吉之从。」帝曰:「禹!官占,惟先蔽志,昆命于元龟。朕志先定,询谋佥同,鬼神其依,龟筮协从,卜不习吉。」禹拜稽首固辞。帝曰:「毋,惟汝谐。」旧题汉·孔安国传:「枚谓历,卜之而从其吉,此禹让之志。」唐·孔颖达疏:「禹以让而不许更请帝,曰:「每以一枚历卜功臣,惟吉之人从而受之。」

例句

周惭散马出,禹让浚川回。 钱起 观法架自凤翔回

典故
相关人物
豫让


《史记》卷八十六〈刺客列传·豫让〉~259~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醳去之。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雠,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雠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雠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简释

豫让:指义上舍身报主。明张煌言《岛居八首》之六:“豫让桥应近,田横岛正宽。”

《國語辭典》:不让(不讓)  拼音:bù ràng
不亚于、不输给。《红楼梦》第五五回:「只三四日后,几件事过手,渐觉探春精细处不让凤姐,只不过是言语安静,性情和顺而已。」也作「不弱」。
《國語辭典》:揖让(揖讓)  拼音:yī ràng
1.作揖谦让。为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周礼。秋官。司仪》:「司仪掌九仪之宾客摈相之礼,以诏仪容、辞令、揖让之节。」
2.以位让贤,逊让。唐。孔颖达书经正义序〉:「勋华揖让而典谟起,汤武革命而誓诰兴。」《大宋宣和遗事。元集》:「到得他揖让传禅时分,且道:『无若丹朱傲:惟慢游是好,傲虐是好。』舜王那曾敢做慢游傲虐的事?」
《國語辭典》:三揖三让(三揖三讓)  拼音:sān yī sān ràng
三次作揖,三次谦让。为古代宾主之间的礼节。《周礼。秋官司寇。司仪》:「宾三揖三让,登,再拜授币。」
分類:迎宾
《國語辭典》:礼让(禮讓)  拼音:lǐ ràng
守礼而不争夺。如:「只要用路人彼此礼让,当可减少许多交通事故的发生。」晋。陆机吴趋行〉:「礼让何济济,流化自滂沱。」《旧唐书。卷九。玄宗本纪下》:「于时垂髫之倪,皆知礼让。」
《國語辭典》:相让(相讓)  拼音:xiāng ràng
互相谦让、退让。《左传。隐公九年》:「戎轻而不整、贪而无亲、胜不相让、败不相救。」《初刻拍案惊奇》卷一:「睡未安稳,只听得床前有人行走脚步响,心疑有贼。又细听著,恰像欲前不前,相让一般。」
《國語辭典》:辞让(辭讓)  拼音:cí ràng
礼让、婉拒。《礼记。礼运》:「尚辞让,去争夺。」《老残游记》第六回:「东造遂留老残同吃,老残亦不辞让。」
《國語辭典》:退让(退讓)  拼音:tuì ràng
谦退逊让。《礼记。曲礼上》:「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汉书。卷九二。游侠传。郭解传》:「虽为侠而恂恂有退让君子之风。」
《國語辭典》:豫让(豫讓)  拼音:yù ràng
人名。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晋人。初事范中行氏,不为重用,又事知伯,知伯以国士待之。后知伯为赵襄子所灭,让漆身为癞,吞炭为哑,使人不复识其形状,欲刺赵襄子,为知伯复仇,事不成而死。
分類:豫让家臣
《國語辭典》:谦让(謙讓)  拼音:qiān ràng
谦卑退让。《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太史公曰》:「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初刻拍案惊奇》卷一:「金老道:『自家的东西,尚无福,何须尊惠!』再三谦让,必不肯受。」
《國語辭典》:廉让(廉讓)  拼音:lián ràng
廉价出让。如:「吉屋廉让」。
《漢語大詞典》:廉泉让水(廉泉讓水)
二水名。兼喻风俗醇美的地方。 廉泉 ,又名 廉水 ,源出 陕西 南郑县 ,流入 汉水 ; 让水 ,又名 逊水 ,在 陕西 褒城县 (今 勉县 )。南史·胡谐之传:“﹝ 范柏年 ﹞见 宋 明帝 ,帝言次及 广州 贪泉 ,因问 柏年 :‘卿州復有此水不?’答曰:‘ 梁州 唯有 文川 、 武乡 、 廉泉 、 让水 。’又问:‘卿宅在何处?’曰:‘臣所居 廉 让 之间。’帝嗟其善答。”
《國語辭典》:三让(三讓)  拼音:sān ràng
1.再三谦让。《史记。卷三八。宋微子世家》:「宣公病,让其弟和,……,和亦三让而受之。」唐。骆宾王夕次旧吴〉诗:「盛德弘三让,雄图枕九围。」
2.用言语责备多次。《周礼。地官。司救》:「凡民之有邪恶者,三让三罚。」
《國語辭典》:让与(讓與)  拼音:ràng yǔ
1.让给他人。《孔子家语。卷四。六本》:「苍梧娆娶妻而美,让与其兄,让则让矣,然非礼之让矣。」
2.法律上指物或权利之所有者,将物或权利移转他人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