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脱唇
指言语出口。 清 恽敬 《祭张皋文文》:“簸今而友,扬古而师,一语脱唇,万目睽睽。”
分類:言语出口
《國語辭典》:无梁斗(無梁斗)  拼音:wú liáng dǒu
没有提梁的斗提不了。比喻不说话,不提起。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一折:「管著你目下见雠人,则不要口似无梁斗。」
《漢語大詞典》:污口横蔑
亦作“污口横衊”。 用污秽的言语肆意诬蔑。《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他若説到那些话头,你便説是儿子不孝,污口横衊。”
《國語辭典》:无的放矢(無的放矢)  拼音:wú dì fàng shǐ
1.没有箭靶而胡乱放箭。比喻言语或行动没有目的。如:「这次会议须就问题核心讨论,不可无的放矢。」
2.比喻毫无事实根据而胡乱的指责、攻击别人。如:「你对我的指控简直是无的放矢,含血喷人。」
《国语辞典》:探口气(探口气)  拼音:tàn kǒu qì
从言语中试探心意。《红楼梦》第二五回:「马道婆见他如此说,便探他口气说道:『我还用你说,难道都看不出来。』」
《國語辭典》:天高听卑(天高聽卑)  拼音:tiān gāo tīng bēi
天帝虽然高高在上,却能听察人间善恶,据以降祸福。语出《史记。卷三八。宋微子世家》:「子韦曰:『天高听卑。君有君人之言三,荧惑宜有动。』于是候之,果徙三度。」后多用来称颂帝王圣明。《三国志。卷一九。魏书。陈思王植传》:「心之云慕,怆矣其悲,天高听卑,皇肯照微。」也作「天高听下」。
《國語辭典》:言扬行举(言揚行舉)  拼音:yán yáng xíng jǔ
语本《礼记。文王世子》:「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或以德进,或以事举,或以言扬。」指求取贤才要以声名和德行为选录标准。《儒林外史》第一三回:「就如孔子生在春秋时候,那时用『言扬行举』做官;故孔子只讲得个『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这便是孔子的举业。」
《國語辭典》:言语道断(言語道斷)  拼音:yán yǔ dào duàn
佛教用语。指没有分别心的境界,非言语所能表达。《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下》:「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國語辭典》:言语妙天下(言語妙天下)  拼音:yán yǔ miào tiān xià
言语文章精妙,天下无人可及。《汉书。卷六四下。贾捐之传》:「君房下笔,言语妙天下。」
《國語辭典》:言传身教(言傳身教)  拼音:yán chuán shēn jiào
用言语和行动来教示他人。如:「为了带动班上的读书风气,班长言传身教地以身作则。」
《漢語大詞典》:言中事隐(言中事隱)
谓言语虽然委曲却中正不偏,论事虽然放纵却隐藏着精深的道理。语出易·繫辞下:“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宗经:“故《繫》称旨远辞文,言中事隐;韦编三絶,固哲人之驪渊也。”
《漢語大詞典》:学生腔(學生腔)
指词汇贫乏、呆板无生气的言语、文风。 毛泽东 《反对党八股》:“如果一篇文章,一个演说,颠来倒去,总是那几个名词,一套‘学生腔’,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这岂不是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像个瘪三么?”
《國語辭典》:哑巴(啞巴)  拼音:yǎ bā
1.失去生理上的语言功能,无法说话的人。如:「他是一位生来就不能说话的哑巴。」
2.不再开口表示意见。《红楼梦》第二一回:「从此后,我也只当哑巴,再不说你一声儿。」
《國語辭典》:牙碜(牙磣)  拼音:yá chen
1.咀嚼时,遇有尘沙之类而硌牙。如:「书中错字连篇,犹如饭菜夹杂沙子,吃起来牙碜。」
2.尖厉刺耳的声响所引起的令人起粟而不舒服的感觉。如:「那二手脚踏车的刹车声,听了真牙碜!」
3.言语听来粗鄙或肉麻。如:「这句『亲爱的』,她听得牙碜不堪。」
4.话说出,自己觉得害羞或难为情。如:「你说这样的话,也不牙碜?」《红楼梦》第四六回:「好个没脸的丫头,亏你不怕牙碜!」
《國語辭典》:一言一行  拼音:yī yán yī xíng
言谈举止。南朝梁。任昉〈为范始作求立太宰碑表〉:「若夫一言一行,盛德之风。」也作「一言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