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辞不意逮(辞不意逮)  拼音:cí bù yì dài
所用的言词无法确切表达心意。宋。刘学箕〈松江哨遍。木叶尽凋词。序〉:「至欲作数语以状风景胜概,辞不意逮,笔随句阁,良可慨叹。」也作「词不达意」、「辞不达意」。
《国语辞典》:性骚扰(性骚扰)  拼音:xìng sāo rǎo
举凡不为对方所接受,而与性或性别有关之言词或行为,致影响个人人格尊严与权益。如:「经由性别平等的宣导和教育,可望减少性骚扰事件发生。」
《漢語大詞典》:富说(富説)
过多的言词。孔丛子·嘉言:“君子以理为尚。博而不要,非所察也;繁辞富説,非所听也。”
分類:过多言词
《漢語大詞典》:滑串流口
谓人言词流利便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如同人的滑串流口,虽是无稽之谈,可以从他口里绕着湾儿,説到人心里去。”
《漢語大詞典》:哗毁(譁毁)
以虚夸言词毁谤以惊世。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公至未三日,有倡妓讼官吏宿其家。公得谍,审其意在譁毁。”
《國語辭典》:不食烟火(不食煙火)  拼音:bù shí yān huǒ
形容具有仙气或灵气的人。如:「神话小说里的神仙人物都是仙风道骨,不食烟火,驾云翱游于太虚。」《镜花缘》第七○回:「我看你每每宁神养性,不食烟火,虽然有些道理;但这上面事迹,你何能晓得,却要观看?」
《漢語大詞典》:禀词(稟詞)
亦作“禀词”。 旧时称向上书面或口头陈述的言词。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堂规式》:“词讼人犯拘齐掛审后,该承行即将原被告状词禀词,汇齐粘连卷宗送閲。”郑观应《盛世危言·招工》附 吴剑华 《查视秘鲁华工记》:“接猪仔禀词,輒数百纸,据其所述苦情及寮主苛虐之状,受者丧胆,闻者酸鼻。”
《國語辭典》:币重言甘(幣重言甘)  拼音:bì zhòng yán gān
赠礼丰厚,说话动听。指别有所图。《左传。僖公十年》:「冬,秦伯使泠至报问,且召三子。郤芮曰:『币重而言甘,诱我也。』」也作「币厚言甘」。
《國語辭典》:得意忘言  拼音:dé yì wàng yán
不拘泥于字句言辞,既得其意,则忘其言。语本《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后指彼此有默契,心照不宣。《文明小史》第二回:「府县心里还当他们话到投机,得意忘言。」
《漢語大詞典》:陈词滥调(陳詞濫調)
亦作“ 陈辞滥调 ”。 陈旧、空泛的言词。 吴晗 《朱元璋传》第七章三:“逢年过节和皇帝生日以及皇家有喜庆时所上的表笺,照例由学校教官代作,虽然都是陈辞滥调,因为说的都是颂扬话, 朱元璋 很喜欢阅读。” 萧乾 《老报人馀笔·随想录》:“ 伦敦 一家报社的编辑部发给每个工作人员一部《本报禁用词汇》,里边开列了记者经常使用的一些陈词滥调,诸如‘众所周知’。” 孙犁 《澹定集·读一篇散文》:“不巧的是,凡是长篇散文,新鲜意思却非常之少,语言也是陈词滥调。”
《国语辞典》:陈言务去(陈言务去)  拼音:chén yán wù qù
力去陈旧的言词,必求创新。唐。韩愈〈与李翊书〉:「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
《漢語大詞典》:陈言肤词(陳言膚詞)
陈旧而肤浅的言词。 马南邨 《燕山夜话·文章长短不拘》:“短文章要能耐读,必须有精彩新鲜的内容,最好要比长文章更多地解决问题,不为陈言肤词,不为疏慢之语。”
《漢語大詞典》:陈言老套(陳言老套)
陈旧的言词和套数。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三:“专从书上去学文字,即使学的好,也只是些陈言老套,有什么用处呢?”
《漢語大詞典》:唴哴
古方言词。谓悲哭过度而无声。《方言》第一:“ 平原 谓啼极无声谓之唴哴。”
《漢語大詞典》:起死人而肉白骨
(1).把死人救活,使白骨再长出肉来。喻给人以再造之恩。国语·吴语:“君王之於 越 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 韦昭 注:“繄,是也。是使白骨生肉,德至厚也。”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救荒·图赈法》:“其起死人而肉白骨者,乡先生之谋,邑人殷富之力也。”《洪秀全演义》第二回:“ 伍氏 以鸦片案情,见恶于大府,非先生不能援手,故托弟为介绍,投謁先生。先生若能起死人而肉白骨,实为万幸。”
(2).喻言词之委婉动听,将死的也说活了。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 何玉凤 ﹞连忙向 安老爷 道:‘伯父,你的话説的尽性尽情到这个地步,真正的好比作“吹泥絮上青云,起死人肉白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