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典故
相关人物
谷永言事
谷永直言
相关人物
谷永
《汉书》卷八十五《谷永传》
成帝性宽而好文辞,又久无继嗣,数为微行,多近幸小臣,赵、李从微贱专宠,皆皇太后与诸舅夙夜所常忧。至亲难数言,故推永等使因天变而切谏,劝上纳用之。永自知有内应,展意无所依违,每言事辄见答礼。……官、京氏易最密,故善言灾异,前后所上四十馀事,略相反覆,专攻上身与后宫而已。党于王氏,上亦知之,不甚亲信也。
成帝性宽而好文辞,又久无继嗣,数为微行,多近幸小臣,赵、李从微贱专宠,皆皇太后与诸舅夙夜所常忧。至亲难数言,故推永等使因天变而切谏,劝上纳用之。永自知有内应,展意无所依违,每言事辄见答礼。……官、京氏易最密,故善言灾异,前后所上四十馀事,略相反覆,专攻上身与后宫而已。党于王氏,上亦知之,不甚亲信也。
《漢語大詞典》:言事
(1).古代专指向君王进谏或议论政事。《荀子·大略》:“ 孟子 三见 宣王 ,不言事。” 唐 韩愈 《送王秀才序》:“ 建中 初,天子嗣位,有意 贞观 、 开元 之丕绩,在廷之臣争言事。” 明 归有光 《题〈太仆寺志〉后》:“ 怀东 顾先生 ……以言事忤旨,安置 保安 。”
(2).今亦指向政府进言或议论国家大事。 毛泽东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一:“他上书言事,有信一封。”
(3).诉说或陈述事情。《史记·平準书》:“使问曰:‘家岂有寃,欲言事乎?’” 唐 柳宗元 《与史官韩愈致〈段秀实太尉逸事〉书》:“今所趋走州刺史 崔公 ,时赐言事,又具得太尉实迹,参校备具。”
(4).谓记言与记事。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一:“虽言事必史,而象闕未箴。” 唐 柳宗元 《柳宗直〈西汉文类〉序》:“左右史混久矣,言事驳乱,《尚书》、《春秋》之旨不立。”集注引 孙汝听 曰:“《礼记·玉藻》:‘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事,即动也。”又引 童宗说 曰:“《书》以纪言,《春秋》以纪事。”
(5).指公文。《隋书·百官志上》:“诸王公侯国官,皆称臣……其公文曰言事。”
(2).今亦指向政府进言或议论国家大事。 毛泽东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一:“他上书言事,有信一封。”
(3).诉说或陈述事情。《史记·平準书》:“使问曰:‘家岂有寃,欲言事乎?’” 唐 柳宗元 《与史官韩愈致〈段秀实太尉逸事〉书》:“今所趋走州刺史 崔公 ,时赐言事,又具得太尉实迹,参校备具。”
(4).谓记言与记事。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一:“虽言事必史,而象闕未箴。” 唐 柳宗元 《柳宗直〈西汉文类〉序》:“左右史混久矣,言事驳乱,《尚书》、《春秋》之旨不立。”集注引 孙汝听 曰:“《礼记·玉藻》:‘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事,即动也。”又引 童宗说 曰:“《书》以纪言,《春秋》以纪事。”
(5).指公文。《隋书·百官志上》:“诸王公侯国官,皆称臣……其公文曰言事。”
《漢語大詞典》:上事
(1).正业。《管子·问》:“乡子弟力田为人率者几何人?国子弟之无上事,衣食不节,率子弟不田弋猎者几何人?”
(2).指君事,国事。 汉 刘安 《上书谏伐南越》:“ 越 人名为藩臣,贡酎之奉,不输大内,一卒之用,不给上事。”
(1).向朝廷上书言事。《后汉书·隗嚣传》:“ 嚣 宾客、掾史多文学生,每所上事,当世士大夫皆讽诵之。”
(2).指所上的奏章。《三国志·吴志·吴主传》:“今省上事,款诚深至,心用慨然,悽愴动容。”
(3).接任;就职。《资治通鉴·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壬午, 延寿 下令,以来月朔日於待贤馆上事,受文武官贺。”《续资治通鉴·宋仁宗至和二年》:“甲子,詔:‘凡宰相召自外者,令百官班迎之;自内拜者,听行上事仪。’”
(4).处理公务。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中书门下官并於西省上事,以便礼仪。”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太常卿 封敖 於私第上事,御史弹奏,左迁国子祭酒。故事太常卿上日庭设九部乐,尽一时之盛。 敖 欲便於观閲,遂就私第视事。”
(2).指君事,国事。 汉 刘安 《上书谏伐南越》:“ 越 人名为藩臣,贡酎之奉,不输大内,一卒之用,不给上事。”
(1).向朝廷上书言事。《后汉书·隗嚣传》:“ 嚣 宾客、掾史多文学生,每所上事,当世士大夫皆讽诵之。”
(2).指所上的奏章。《三国志·吴志·吴主传》:“今省上事,款诚深至,心用慨然,悽愴动容。”
(3).接任;就职。《资治通鉴·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壬午, 延寿 下令,以来月朔日於待贤馆上事,受文武官贺。”《续资治通鉴·宋仁宗至和二年》:“甲子,詔:‘凡宰相召自外者,令百官班迎之;自内拜者,听行上事仪。’”
(4).处理公务。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中书门下官并於西省上事,以便礼仪。”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太常卿 封敖 於私第上事,御史弹奏,左迁国子祭酒。故事太常卿上日庭设九部乐,尽一时之盛。 敖 欲便於观閲,遂就私第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