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重席
(1).层迭的坐席。古人席地而坐,以坐席层迭的多少表示身分的高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季氏 饮大夫酒, 臧紇 为客,既献, 臧孙 命北面重席,新樽絜之。” 杨伯峻 注:“重席,二层席。古代席地坐,席之层次,依其位之高低。《仪礼·乡饮酒礼》云:‘公三重,大夫再重。’则重席,大夫之坐。”《仪礼·乡射礼》“大夫辞加席,主人对,不去加席” 汉 郑玄 注:“辞之者,谦不以己尊加贤者也;不去者,大夫再重席,正也。宾一重席。”
(2).《后汉书·儒林传上·戴凭》载: 戴凭 解经不穷,“遂重坐五十餘席”。后用以借指学问渊博的儒者。《周书·儒林传序》:“握素怀鈆重席解颐之士,间出於朝廷。”《南史·谢举传》:“ 广 深叹服,仍以所执麈尾、斑竹杖、滑石书格荐之,以况重席焉。” 唐 骆宾王 《上郭赞府启》:“味道弹冠,望横经於重席。”参见“ 重坐 ”。
(2).《后汉书·儒林传上·戴凭》载: 戴凭 解经不穷,“遂重坐五十餘席”。后用以借指学问渊博的儒者。《周书·儒林传序》:“握素怀鈆重席解颐之士,间出於朝廷。”《南史·谢举传》:“ 广 深叹服,仍以所执麈尾、斑竹杖、滑石书格荐之,以况重席焉。” 唐 骆宾王 《上郭赞府启》:“味道弹冠,望横经於重席。”参见“ 重坐 ”。
《漢語大詞典》:重坐
重罚,重刑。《魏书·孝感传·长孙虑》:“母因饮酒,其父 真 呵叱之,误以杖击,便即致死。 真 为县囚执,处以重坐。”
(1).指层迭列置的坐位。《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高廊四注,重坐曲阁。” 郭璞 注引 司马彪 曰:“廊廡上级下级皆可坐,故曰重坐。”一说,重坐即重轩;或谓重坐即重室,指两层的楼房。参阅《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裴駰 集解引 晋 郭璞 注, 清 王先谦 《汉书补注》。
(2).谓所坐席位铺有多层坐垫。《后汉书·儒林传上·戴凭》:“正旦朝贺,百僚毕会,帝令羣臣能説经者更相难詰,义有不通,輒夺其席以益通者, 凭 遂重坐五十餘席。”
(1).指层迭列置的坐位。《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高廊四注,重坐曲阁。” 郭璞 注引 司马彪 曰:“廊廡上级下级皆可坐,故曰重坐。”一说,重坐即重轩;或谓重坐即重室,指两层的楼房。参阅《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裴駰 集解引 晋 郭璞 注, 清 王先谦 《汉书补注》。
(2).谓所坐席位铺有多层坐垫。《后汉书·儒林传上·戴凭》:“正旦朝贺,百僚毕会,帝令羣臣能説经者更相难詰,义有不通,輒夺其席以益通者, 凭 遂重坐五十餘席。”
《漢語大詞典》:教胄
(1).《书·舜典》:“帝曰:‘ 夔 !命汝典乐,教胄子。’” 孔 传:“胄,长也。谓元子以下至卿大夫子弟,以歌诗蹈之舞之,教长国子,中和祗庸孝友。”《说文》引作“教育子”,《史记·五帝本纪》作“教稺子”。 王引之 曰:“凡未冠者,通谓之稺子。稺子即育子,故曰:‘命汝典乐,教育子’ 西汉 经师如 夏侯 、 欧阳 必有训育子为稺子者,故 史公 以稺代育,盖有所受之。育、胄古声相近,作胄者假借字耳…… 马 注曰:‘胄,长也,教长天下之子弟。’训胄为长,始与 史公 异义。然云‘教长天下之子弟’,则是以教胄二字连读而训为教长。”见《经义述闻·尚书上》。后以“教胄”谓向后学讲解经义。 南朝 梁 萧统 《谢敕参解讲启》:“将应让齿,反降教胄之恩。”
(2).谓教育国子。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耆儒教胄,龙种传经,古元子入学遗法也。”
(2).谓教育国子。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耆儒教胄,龙种传经,古元子入学遗法也。”
《漢語大詞典》:虎殿
汉 未央宫 白虎殿 的简称。 汉 时为诸儒讲解经学之所。后泛称宫中讲学之所。 唐 张说 《修书院学士奉敕宴梁王宅赋得树字》:“虎殿成鸿业,猿巖题凤赋。” 明 李东阳 《经筵闻讲中庸有述呈诸寅长》诗:“龙飞御八极,虎殿开羣经。”
《漢語大詞典》:占毕(佔畢)
诵读,吟诵。 梁启超 《变法通义·学校总论》:“自餘一二占毕咿嚘以从事于四书五经者,彼其用心,则为考试之题目耳。” 章炳麟 《〈新方言〉自序》:“盖有诵读占毕之声,既用唐韵,而俗语犹不违古音者。”
亦作“ 佔嗶 ”。 谓经师不解经义,但视简上文字诵读以教人。后亦泛称诵读。《礼记·学记》:“今之教者,呻其佔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 郑玄 注:“呻,吟也。佔,视也。简谓之毕……言今之师自不晓经之义,但吟诵其所视简之文,多其难问也。” 宋 文天祥 《保州道中》诗:“ 江 南佔毕生,往来习羊肠。”《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应童子试,不售,觉佔嗶非丈夫事,望望然去之。” 清 高宗 《御题〈意林〉三绝句》之三:“六经万古示纲常,诸子何妨取所长。节度岂徒务佔毕,要知制事有良方。”
亦作“ 佔嗶 ”。 谓经师不解经义,但视简上文字诵读以教人。后亦泛称诵读。《礼记·学记》:“今之教者,呻其佔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 郑玄 注:“呻,吟也。佔,视也。简谓之毕……言今之师自不晓经之义,但吟诵其所视简之文,多其难问也。” 宋 文天祥 《保州道中》诗:“ 江 南佔毕生,往来习羊肠。”《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应童子试,不售,觉佔嗶非丈夫事,望望然去之。” 清 高宗 《御题〈意林〉三绝句》之三:“六经万古示纲常,诸子何妨取所长。节度岂徒务佔毕,要知制事有良方。”
《漢語大詞典》:借训(借訓)
(1).借音义相通的字解释别的字。 清 刘淇 《〈助字辨略〉自序》:“借训,如‘学之为言效也’、‘斋之为言齐也’是也。”按此言以“效”训“学”、以“齐”训“斋”,谓之借训。
(2).古人解经旧注中,凡不见于《说文》而又不知其所出的义训,谓之借训。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阎若璩》:“﹝ 宋半塘 ﹞为《説文解字疏》,详赡辨博,又益以附、借、备三门,如水部‘沛’字,本 辽东 水名,附训为泽,借训为大,为仆,此皆见於经传者。若见於史者,如《汉书·礼乐志》:‘神哉沛。’ 师古 注:‘沛,疾也。’ 司马相如 《封禪文》:‘沛然改容。’ 师古 注:‘感动。’又《大人赋》:‘沛艾赳螑。’注:‘ 张揖 曰:沛艾,駊騀也。’则谓之备也。此乃 宋氏 一家之学。附者,《説文》无此训,以经注训附益之,故曰附。至于借例,与附益无二;又非通借之借,意当时必有一説以处之,不可得闻矣。”
(2).古人解经旧注中,凡不见于《说文》而又不知其所出的义训,谓之借训。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阎若璩》:“﹝ 宋半塘 ﹞为《説文解字疏》,详赡辨博,又益以附、借、备三门,如水部‘沛’字,本 辽东 水名,附训为泽,借训为大,为仆,此皆见於经传者。若见於史者,如《汉书·礼乐志》:‘神哉沛。’ 师古 注:‘沛,疾也。’ 司马相如 《封禪文》:‘沛然改容。’ 师古 注:‘感动。’又《大人赋》:‘沛艾赳螑。’注:‘ 张揖 曰:沛艾,駊騀也。’则谓之备也。此乃 宋氏 一家之学。附者,《説文》无此训,以经注训附益之,故曰附。至于借例,与附益无二;又非通借之借,意当时必有一説以处之,不可得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