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雨量器  拼音:yǔ liàng qì
用以观测降水量的仪器。一般都包括一个顶端开口的容器,上有刻度,以英寸或釐米为单位。也称为「雨量计」。
《国语辞典》:中星仪(中星仪)  拼音:zhōng xīng yí
观测星体通过子午线的测量仪器,也称为「子午仪」。
《国语辞典》:测风气球(测风气球)  拼音:cè fēng qì qiú
观测高空气层风向的气球。升入空中后,可利用测风经纬仪由陆地追踪。
《国语辞典》:克卜勒  拼音:kè bǔ lè
Johannes Kepler
人名。(西元1571~1630)德国天文学家。分析弟谷(布拉氏)所留下的观测数据,得到行星运动的三个定律,编成〈鲁道夫天文表〉,并曾观察到一颗超新星(被称为克卜勒超新星)的爆炸。也译作「刻卜勒」。
《国语辞典》:解像力  拼音:jiě xiàng lì
1.摄影材料每一公分的区间内所显示出的线条数。解像力愈强,线条数愈多,清晰度愈高。也称为「分解力」。
2.在高空观测地面时,所能分辨地上物体与物体间隔的最小距离。
《国语辞典》:示波器  拼音:shì bō qì
一种用来观测电压、电流等波形的电子仪器。由阴极射线管、垂直放大器、扫描产生器等构成。可观测电子电路中的重要特性及其他物理现象。
《国语辞典》:气泡室(气泡室)  拼音:qì pào shì
在过热液体中,带电粒子的运动和交互作用形成可见轨迹以供观测的核物理实验室。
《国语辞典》:视星等(视星等)  拼音:shì xīng děng
观测到的天体亮度等级,称为「视星等」。
《漢語大詞典》:高度角
从一点至观测目标的方向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方向线在水平面之上称为“仰角”,之下称为“俯角”。由测角仪器的垂直度盘求得。是三角高程测量中计算两点间高差的主要观测量。
《國語辭典》:候风地动仪(候風地動儀)  拼音:hòu fēng dì dòng yí
中国古代侦测地震的仪器。由汉代天文学家张衡以精铜铸成。圆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上饰篆文、山龟、鸟兽之形。是世界最早的地震仪。
《漢語大詞典》:地震站
设有专门仪器负责观测、记录、预报地震的机构。也叫“地震台”
《国语辞典》:气象台(气象台)  拼音:qì xiàng tái
1.观测气候、天象,如风、雨、寒、暑、地震等的机构。
2.患有风湿症的人。因其每遇天气阴雨变化前,骨头即会酸痛,故戏称为「气象台」。
《国语辞典》:气象卫星(气象卫星)  拼音:qì xiàng wèi xīng
用于观测气象的卫星。
《漢語大詞典》:气象站
取得、记录和报告气象观测的台(站)
进行气象观测所需设备、建筑物、场地、仪器等的综合
《漢語大詞典》:射电望远镜(射電望遠鏡)
又名无线电望远镜。利用定向天线和灵敏度很高的微波接收装置来接收星体发出的无线电波以观测天体的仪器。这种望远镜比光学望远镜的观测距离远得多,并且使用时不受时间和气候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