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挈瓶之知  拼音:qiè píng zhī zhì
像汲水的瓶子一样浅小的见识。比喻浅薄的见识。《战国策。赵策一》:「挈瓶之知,不失守器。」也作「挈瓶小智」。
《国语辞典》:管中窥天(管中窥天)  拼音:guǎn zhōng kuī tiān
比喻见识狭小。《史记。卷五八。梁孝王世家》:「少见之人,如从管中窥天也。」也作「以管窥天」、「用管窥天」。
《国语辞典》:何见之晚(何见之晚)  拼音:hé jiàn zhī wǎn
怎么这么晚才想到。讥笑人见识不足。《史记。卷八七。李斯传》:「此必然之效也。君何见之晚?」
《国语辞典》:高明远见(高明远见)  拼音:gāo míng yuǎn jiàn
思虑深远,见识高超。《儒林外史》第一回:「大王是高明远见的,不消乡民多说。」也作「高明」、「远见」、「高见远识」。
《国语辞典》:高明远识(高明远识)  拼音:gāo míng yuǎn shì
思虑深远,见识高超。《三国演义》第四八回:「元直如此高见远识,谅此有何难哉!」也作「高明远见」。
《国语辞典》:高识远度(高识远度)  拼音:gāo shì yuǎn dù
见识高超,思虑深远。《周书。卷三七。张轨传》:「宇文公文足经国,武可定乱。至于高识远度,非愚管所测。」也作「高识远见」。
《国语辞典》:历练之才(历练之才)  拼音:lì liàn zhī cái
见识众多,阅历广博,经验丰富的人。如:「王专员是历练之才,必能胜任这项工作。」
《国语辞典》:见闻广博(见闻广博)  拼音:jiàn wén guǎng bó
见识多、阅历广。如:「他学识丰富,见闻广博,深受乡人的敬重。」
《国语辞典》:江海之学(江海之学)  拼音:jiāng hǎi zhī xué
比喻学问渊博,见识深广。《孤本元明杂剧。女真观。第二折》:「先生江海之学,小道是井底之蛙,焉敢班门弄斧。」
《国语辞典》:姜是老的辣(姜是老的辣)  拼音:jiāng shì lǎo de là
(谚语)比喻年长者经验丰富,见识广而办事历练。如:「俗话说:『姜是老的辣。』他的处世手腕毕竟比后生晚辈高明多了。」
《国语辞典》: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  拼音:méi chī guò zhū ròu,yě jiàn guò zhū pǎo
(谚语)比喻见识再少也会懂得一些。《红楼梦》第一六回:「你也太操心了,难道大爷比咱们还不会用人,偏你又怕他不在行了,谁都是在行的,孩子们已长的这么大了,没吃过猪肉,也看见过猪跑。」
《国语辞典》:蟪蛄不知春秋  拼音:huì gū bù zhī chūn qiū
蟪蛄夏生秋死,所以不知春秋。比喻生命短促或见识短浅。《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国语辞典》:曾经沧海难为水(曾经沧海难为水)  拼音:céng jīng cāng hǎi nán wéi shuǐ
1.比喻见识广博,经验丰富,眼界开阔,对平常事物便觉得微渺不足为奇。参见「曾经沧海」条。唐。元稹〈离思〉诗五首之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2.比喻感情方面曾经拥有美好的经验,如今不能或不愿再面对新的对象。《聊斋志异。卷一。娇娜》:「公子已窥之,曰:『弟为兄物色,得一佳偶。』问:『何人?』曰:『亦弟眷属。』生凝思良久,但云:『勿须。』面壁吟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国语辞典》:登泰山而小天下  拼音:dēng tài shān ér xiǎo tiān xià
比喻眼界开阔,见识广远。语本《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
《国语辞典》:小儿之见(小儿之见)  拼音:xiǎo ér zhī jiàn
小孩子的见解,形容人极无见识。《三国演义》第三回:「此小儿之见也。吾掌天下之权,十常侍敢待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