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要挟(要挾)  拼音:yāo xié
有所凭恃而强迫别人服从。如:「别接受他的要挟,谅他也不敢耍手段!」《明史。卷二二四。列传。孙丕扬》:「谓明时未尝要挟兆京,祇以劾图一疏实之,为图报复。」
《漢語大詞典》:要请(要請)
(1).邀请。 南朝 梁简文帝 《吴郡石像碑》:“乃沐浴清斋,要请同志。”
(2).犹要挟。 黄远庸 《借款与英国》:“主张行盐专卖法,先聘外国人为顾问,以杜絶外人之要请。”
分類:邀请要挟
《漢語大詞典》:邀胁(邀脅)
要挟;威胁。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三:“近者已来,凡是死亡,皆是臺司左右巡举勘检,施行已久,仍恐所差人吏及街市胥徒,同於民家,因事邀胁。”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九:“甚者假夷狄盗贼以邀胁其君。”
分類:要挟威胁
《漢語大詞典》:邀挟(邀挾)
犹要挟。 清 魏源 《道光洋艘征抚记》上:“奉面諭,以 英 人但求通商则已,如邀挟无厌,可一面羈縻,一面防守,一面奏请调兵。”
分類:要挟
《漢語大詞典》:拿一手
摆架子;要挟。《人民日报》1953.9.6:“矿山在恢复的时候,岩工少,有些岩工就拿一手,包打天井,非要五百分工薪不可。”
《國語辭典》:拿捏  拼音:ná nie
1.故意刁难。《西游记》第四三回:「他又在海内遇著你的差人,夺了请帖,径入水晶宫,拿捏我父子们,有『结连妖邪,抢夺人口』之罪。」
2.控制、要胁。《红楼梦》第九二回:「咱们这样人家固然不仗著自己做,但只到底知道些,日后才不受人家的拿捏。」
3.衡量轻重。如:「他这个人嘻皮笑脸,一点都不知看场合拿捏分寸。」
4.扭捏、拘谨不自然的样子。如:「别老那么拿捏,自然点儿。」
《漢語大詞典》:邀君
要挟君主。 宋 岳飞 《乞解军务第二札》:“今贤能辈出,才智駢臻;干城心腹之士、可付以军旅者类不乏人。则臣之所请,无邀君之嫌。”
分類:要挟帝王
《漢語大詞典》:邀索
要挟勒索。旧五代史·晋书·赵在礼传:“ 在礼 望尘致敬,首领等倨受其礼,加之凌辱,邀索货财, 在礼 不胜其愤。”朱子语类卷一○六:“今到处并不管著限日,或迟延一月,或迟延两三月,以邀索县道,直待计嘱满其所欲,方与呈州。”
分類:要挟勒索
《國語辭典》:劫持  拼音:jié chí
掳人、劫机或劫船后,控制人质,以遂其所求。如:「歹徒劫持人质,企图勒索家属。」《清史稿。卷四四三。列传。于式枚》:「纵使被选者不皆营私武断,而一国政权落于最少数人之手,劫持中外大臣,后患何可胜言?」
《國語辭典》:恐吓(恐嚇)  拼音:kǒng hè
以胁迫的言语或行动威吓人。《儒林外史》第一回:「想是翟家这奴才,走下乡狐假虎威,著实恐吓了他一场。」《红楼梦》第九一回:「有叫他在内趁钱的,也有造作谣言恐吓的,种种不一。」
《漢語大詞典》:要索
要挟勒索;强行索取。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三:“至於亡弃家业,空里巷而出,数百为羣,闯门要索,要索不遂,肆行刼夺。” 李大钊 《国民之薪胆》:“而自 青岛 战争伊始,迄于 日本 向我国提出要索条件。”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加以 式列阿忒 佣兵见 裴伦 宽大,復多所要索,稍不满,輒欲背去。”
《國語辭典》:把柄  拼音:bǎ bǐng
1.把手,器物的握把。民国。章太炎《新方言。释器》:「诗小雅传:『秉,把也。』古以秉为柄,故今谓柄为『把柄』,或直言『把』。」
2.把持、掌握。元。武汉臣《老生儿》第三折:「如今那好家财,则教我那姐夫张良把柄。」
3.可作交涉或要挟的凭据。《红楼梦》第二一回:「平儿仍拿了头发,笑道:『这是我一生的把柄了。好就好,不好就抖漏出这事来。』」
4.證据、依据。《野叟曝言》第九九回:「我在赤身,已略得把柄,本拟与四大户定议,即为剿除。」也作「巴鼻」、「巴柄」、「巴避」、「巴壁」、「笆壁」、「把鼻」、「把臂」。
5.主意、方法。《石点头。卷四。瞿凤奴情愆死盖》:「心上思之又思,没些把柄。」
《國語辭典》:要市  拼音:yāo shì
要胁求封。《西汉。贾谊。过秦论》:「章邯因以三军之众要市于外,以谋其上。」
《漢語大詞典》:拿人(拏人)
犹捕役,捕快。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 婆利国 拏人善投轮,其大如镜,中有窍,外锋如锯,远以投入,无不中。”
《国语辞典》:掠乱(掠乱)  拼音:lüè luàn
趁危要挟。唐。元稹《莺莺传》:「始以护人之乱为义,而终掠乱以求之,是以乱易乱,其去几何?」
分类:要挟元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