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安西四镇(安西四鎮)
唐 代设在西域的四个军事重镇。为 龟兹 、 疏勒 、 于阗 、 焉耆 (一作 碎叶 )。始设于 贞观 二十二年(公元649年1月), 永徽 元年(公元650年)罢, 显庆 三年(公元658年)复。 咸亨 元年(公元670年)为 吐蕃 所陷,改 碎叶 为四镇之一。长寿二年(公元693年),破 吐蕃 ,复置 龟兹 疏勒 、 于阗 、 碎叶 四镇, 开元 七年(公元719年)弃 碎叶城 于 西突厥 十姓可汗,又改以 焉耆 为四镇之一。 安史 乱后陷于 吐蕃 。
《漢語大詞典》:阿热(阿熱)
复姓。西域 坚昆国 ,又名 黠戛斯 ,其君曰“阿热”,遂姓 阿热氏 。见新唐书·回鹘传下
《漢語大詞典》:单桓(單桓)
汉 西域国名。地在今 新疆 乌鲁木齐 。汉书·西域传下·单桓国:“ 单桓国 ,王治 单桓城 ,去 长安 八千八百七十里。户二十七,口百九十四,胜兵四十五人。”
《漢語大詞典》:呾蜜
西域古国名。即Tirmidh。公元前二世纪已有 希腊 人的砦堡,公元一至二世纪有 贵霜 王朝时期的遗物。古城西北角之Kara-Tepe有在岩石间开凿的佛教洞窟寺院。近年出土大量文物。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呾蜜国:“顺 缚芻河 北,下流至 呾蜜国 。 呾蜜国 东西六百餘里,南北四百餘里。”
《漢語大詞典》:七旦
西域 龟兹 (今 新疆 库车 )人 苏祗婆 善弹琵琶,于 北周 武帝 时随 突厥 皇后入朝,传述 龟兹 乐律理论。详隋书·音乐志中辽史·音乐志:“ 隋高祖 詔求知音者, 郑译 得 西域 苏祗婆 七旦之声,求合七音八十四调之説,由是雅俗之乐,皆此声矣。”辽史·音乐志:“雅乐有七音,大乐亦有七声,谓之七旦。”参阅 清 凌廷堪 燕乐考原、 向达 《龟兹苏祗婆琵琶七调考原》、 林谦三 《隋唐燕乐调研究》、 潘怀素 《从古今字谱论龟兹乐影响下的民族音乐》
分類:西域龟兹
《漢語大詞典》:渠勒
汉 西域 诸国之一。在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洛浦县 境。汉书·西域传上·渠勒国:“ 渠勒国 ,王治 鞬都城 ,去 长安 九千九百五十里……东与 戎卢 、西与 婼羌 、北与 扜弥 接。”后汉书·西域传序:“ 渠勒 、 皮山 为 于窴 所统,悉有其地。”
《高级汉语词典》:祛沙
古时西域国名。在今新疆喀什噶尔
《漢語大詞典》:笯赤建国(笯赤建國)
古代西域国名。穆斯林地理文献作Nujakath,Nujikath或Nūjkath,意为“新城”。约在今 中亚 塔什干 地区的 汗阿巴德 。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笯赤建国:“ 笯赤建国 周千餘里,地沃壤,备稼穡,草木鬱茂,华果繁盛,多蒲萄,亦所贵也。”
《漢語大詞典》:濮达(濮達)
古代西域国名。 沙畹 (EdouardChavannes)认为即 巴克特里亚 (Bactria),今之 巴尔赫 (Balkh)。 蒲立本 (E.Pulleyblank)考订为俗语(Pnakrit)形式的对音,即今之Charsada。后汉书·西域传·大月氏:“﹝ 贵霜 翎侯 丘就却 ﹞侵 安息 ,取 高附 地。又灭 濮达 、 罽宾 ,悉有其国。”
分類:西域沙畹
《漢語大詞典》:扑桃(撲桃)
古代西域国名。
分類:西域
《漢語大詞典》:扑挑(撲挑)
古代西域国名。其地望与对音所说不一,尚无定论。汉书·西域传上·乌弋山离国:“ 乌弋山离国 ,王去 长安 万二千二百里。不属都护。户口胜兵,大国也。东北至都护治所六十日行,东与 罽宾 、北与 扑挑 、西与 犂靬 、 条支 接。” 王先谦 补注引 宋祁 曰:“景本挑作桃。”集韵·入屋:“ 扑 , 扑桃 ,西域地名。”
分類:西域
《漢語大詞典》:泼寒胡戏(潑寒胡戲)
古代西域的一种乐舞。每年十一月严寒时,由勇壮少年裸体结队而舞,鼓乐伴奏,观者以水泼之。旧唐书·中宗纪:“御 洛城 南门楼观泼寒胡戏。”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乐通三:“泼寒胡戏:冬月,为海西胡人裸体,寒水泼之。自 则天 末年始。 中宗 尝因蕃夷入朝,作此戏御楼观之,所歌曲即《苏摩遮》也。”亦省作“ 泼寒胡 ”、“ 泼寒 ”、“ 泼胡 ”。旧唐书·张说传:“且泼寒胡未闻典故,裸体跳足,盛德何观;挥水投泥,失容斯甚。” 宋 苏轼 《次韵刘景文赠傅曦秀才》:“未能飞瓦弹清角,肯便投泥戏泼寒。” 王国维 《戊午日短至》诗:“烬灰拨尽寒无奈,愁看街头戏‘泼胡’。”
《漢語大詞典》:洒海剌(灑海剌)
古代西域所产的一种毛织物。 明 文震亨 长物志·衣饰:“﹝禪衣﹞以洒海剌为之,俗名琐哈剌,盖番语不易辨也。其形似胡羊毛片,缕缕下垂,紧厚如毡,其用耐久,来自西域,闻彼中亦甚贵。”洒,一本作“ 洒 ”。
《漢語大詞典》:三十六国(三十六國)
(1).指 汉 时 西域 诸国。大部在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境内。汉书·西域传序:“ 西域 以 孝武 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餘,皆在 匈奴 之西, 乌孙 之南。” 王先谦 补注:“三十六国者: 婼羌 、 楼兰 、 且末 、 小宛 、 精絶 、 戎卢 、 扜弥 、 渠勒 、 于闐 、 皮山 、 乌秅 、 西夜 、 子合 、 蒲犁 、 依耐 、 无雷 、 难兜 、 大宛 、 桃槐 、 休循 、 捐毒 、 莎车 、 疏勒 、 尉头 、 姑墨 、 温宿 、 龟兹 、 尉犁 、 危须 、 焉耆 、 姑师 、 墨山 、 劫 、 狐胡 、 渠犁 、 乌垒 。”
(2).指古代相传的海外三十六国。《淮南子·墬形训》:“凡海外三十六国:自西北至西南方,有 修股民 、 天民 、 肃慎民 、 白民 、 沃民 、 女子民 、 丈夫民 、 奇股民 、 一臂民 、 三身民 ;自西南至东南方,有 结胸民 、 羽民 、 讙头国民 、 裸国民 、 三苗民 、 交股民 、 不死民 、 穿胸民 、 反舌民 、 豕喙民 、 凿齿民 、 三头民 、 修臂民 ;自东南至东北方,有 大人国 、 君子国 、 黑齿民 、 玄股民 、 毛民 、 劳民 ;自东北至西北方,有 跂踵民 、 句婴民 、 深目民 、 无肠民 、 柔利民 、 一目民 、 无继民 。”上述国名,出自传闻,无可考。但后世小说如《西游记》镜花缘等,多沿袭之。
《漢語大詞典》:捐毒
汉 西域国名。在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 境。汉书·西域传上·捐毒国:“ 捐毒国 ,王治 衍敦谷 ,去 长安 九千八百六十里……北与 乌孙 接,衣服类 乌孙 ,随水草,依 葱领 ,本 塞 种也。”
分類: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