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骈字类编》:紫裤(紫裤)
后赵录石虎置女尚书官属皆著紫裤佩玉羽仪杂伎工巧皆与外侔
《國語辭典》:裤脚(褲腳)  拼音:kù jiǎo
裤子最下端的部分。
《漢語大詞典》:裈裤(褌袴)
亦作“裩裤”。 裤子。北史·斛律光传:“今军人皆无褌袴;復宫内参,一赐数万匹,府藏稍空,此是何理?” 唐 李亢 独异志卷上:“ 刘伶 好酒,常袒露不掛丝,人见而责之。 伶 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裩袴。君等无事,何得入我裩袴中?’” 明 屠隆 《昙花记·众生业报》:“叩头虫体疲,毒蟒蛇腹馁,跳蚤儿几时出得人裩裤内,蛆虫儿怎当恶滋味。”
分類:裤子
《漢語大詞典》:五裤手
谓实施善政的身手。 宋 苏轼 《送黄师是赴两浙宪》诗:“愿君五袴手,招此半菽魂。”参见“ 五絝 ”。
《漢語大詞典》:五绔(五絝)
亦作“ 五裤 ”。 后汉书·廉范传:“﹝ 范 ﹞ 建初 中,迁 蜀郡 太守……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而更相隐蔽,烧者日属。 范 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百姓为便,乃歌之曰:‘ 廉叔度 ,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絝。’”后以“五絝”作为称颂地方官吏施行善政之词。 唐 储光羲 《晚次东亭献郑州宋使君文》:“籍籍歌五袴,祁祁颂千箱。”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送郑厚卿赵衡州》词:“莫信君门万里,但使民歌五袴,归詔凤凰啣。”《金瓶梅词话》第六六回:“又久仰贵任荣修德政,举民有五袴之曲,境有三留之誉。” 清 钱谦益 《户部江西清吏司员外郎廉第授奉直大夫制》:“尔之字人可以庶,尔之祥刑可以教……〈无衣〉五袴之謡岂遂逊於前烈乎?”
《漢語大詞典》:单裤(單褲)
单层的裤子。《醒世姻缘传》第七九回:“ 小珍珠 依旧还是两个布衫,一条单裤,害冷躲在厨房。” 张天翼 《春风》:“他上身穿一件臃肿的破棉袄,下面可是一条单裤。”
分類:裤子
《高级汉语词典》:裙裤  拼音:qún kù
一种妇女服装,样子像喇叭裙,但像裤子那样分开并缝制的
《國語辭典》:裤腰(褲腰)  拼音:kù yāo
裤子最上端,位于腰部,用来系腰带的部位。
《漢語大詞典》:裤带(袴帶,褲帶)
亦作“裤带”。系裤的带子。 南唐 张泌 《妆楼记·丹脂》:“ 吴 孙和 悦 邓夫人 ,尝置膝上。 和 弄水精如意,误伤夫人颊,血洿袴带。”《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六回:“ 李壮 忽然翻转了脸,颼的一声,在裤带上拔出一枝六响手枪。”
分類:带子
《漢語大詞典》:裤带
1.亦作"裤带"。
2.系裤的带子。
分類:带子
《骈字类编》:白裤(白裤)
唐书车服志平巾帻者乘马之服也金饰犀簪导紫裙白裤起梁珠宝钿带靴 玉海乐志祖孝孙定乐文舞左籥右翟与执纛而引者二人皆委貌冠黑素绛领广袖白裤革带乌皮履
《骈字类编》:锦裤(锦裤)
后汉书刘玄传李轶朱鲔擅命山东王匡张卬横暴三辅其所授官爵者皆群小贾竖或有膳夫庖人多著绣面衣锦裤襜褕诸于骂詈道中巾晋书石季龙载记季龙常以女骑为卤薄皆著紫纶 织锦裤金银镂带五丈织成靴游于戏马观 南史波斯国传见锦袍下
《國語辭典》:膝裤(膝褲)  拼音:xī kù
遮蔽腿部的服饰。《土风录。卷三。膝裤》:「古男女足衣俱称膝裤。宋秦桧死,高宗谓杨和王曰:『朕今日始免膝裤中带匕首。』」
《漢語大詞典》:袜裤
古代妇女穿的袜子和套裤相连的下衣。宋史·舆服志五:“是岁,又詔敢为 契丹 服若毡笠、钓墪之类者,以违御笔论,钓墪,今亦谓之韈袴,妇人之服也。”
《漢語大詞典》:袜裤(襪袴)
即膝裤。 宋 陈师道 后山谈丛卷二:“祕书丞 张鍔 ,嗜酒,得奇疾,中身而分,左常苦寒,虽暑月中著袜袴,纱緜相半。” 沈从文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宋砖刻杂剧人丁都赛》:“吊敦或钓墪显然是一种东西……史志加以说明,‘钓墪,今亦谓之袜袴,妇人之服也。’”按,宋史·舆服志五作“韈袴”。参见“ 膝裤 ”。
分類:膝裤
《國語辭典》:膝裤(膝褲)  拼音:xī kù
遮蔽腿部的服饰。《土风录。卷三。膝裤》:「古男女足衣俱称膝裤。宋秦桧死,高宗谓杨和王曰:『朕今日始免膝裤中带匕首。』」
《漢語大詞典》:袜裤(袜褲)
1.即膝裤。
分類:膝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