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裔裔  拼音:yì yì
1.飞流的样子。《汉书。卷二二。礼乐志》:「先以雨,般裔裔。」
2.舞姿或步履轻盈的样子。《文选。左思。蜀都赋》:「纡长袖而屡舞,翩跹跹而裔裔。」
《漢語大詞典》:末裔
后代子孙。急就篇卷二“ 左 地餘” 唐 颜师古 注:“ 楚 左史 倚相 ,末裔为 左 氏。” 唐 司空图 《观音忏文》:“刼尽微尘,不竭依投之恳;庆流末裔,共成香火之缘。”
《國語辭典》:遥裔(遙裔)  拼音:yáo yì
世代间隔久远的后代子孙。隋。卢思道〈河曲游〉诗:「丰茸鸡树密,遥裔鹤烟稠。」
分類:遥远
《漢語大詞典》:贤裔(賢裔)
圣贤的后代。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 安老爷 见这班人都是圣门贤裔,心中十分敬重。”清史稿·职官志二:“ 东野氏 及圣门各贤裔,由 衍圣公 达部上名,餘各报部云。”
分類:圣贤后代
《漢語大詞典》:艳裔(豔裔)
指鲜花嫩苗。 南朝 梁 吴均 《携手曲》:“艳裔阳之春,携手清 洛 滨。” 唐 张说 《奉和圣制春日出苑应制》:“禁林艳裔发青阳,春望逍遥出画堂。”
分類:鲜花嫩苗
《漢語大詞典》:外裔
谓边远的地方。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 铁云 年十四,随父官 粤 西,与 安南 贡使赋《铜柱诗》相赠答,传诵外裔。”
分類:边远
《國語辭典》:边裔(邊裔)  拼音:biān yì
边远的地方。《隋书。卷二五。刑法志》:「流刑,谓论犯可死,原情可降,鞭笞各一百,髡之,投于边裔,以为兵卒。」《隋书。卷四三。列传。河间王弘》:「弘奏为盗者百馀人,投之边裔,州境帖然,号为良吏。」
分類:边远
《漢語大詞典》:庆裔(慶裔)
对他人后代的敬称。 唐 于邵 《送从叔南游序》:“叔父乃相国 东海公 犹子之庆裔,今少师 郢国公 外王父之介弟也。”
《漢語大詞典》:摇裔
摇荡。 唐 李白 《古风》之四二:“摇裔双白鸥,鸣飞沧江流。” 王琦 注:“摇裔,犹摇荡也。”
分類:摇荡
《漢語大詞典》:遗裔(遺裔)
后裔;后代。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酒中十咏·酒乡》:“三杯闻古乐, 伯雅 逢遗裔。” 元 姚燧 《故宋太常少卿陈公神道碑》:“ 大德 戊戌, 燧 舟游 湖 湘 ,而 陈公 元凯 ……为粗敍 陈 姚 同为 有虞 遗裔矣。”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八:“车的南头,坐着几位清纯修洁的女郎,文秀的 俄国 少年,生意活泼--都是 托氏 一家的亲友,贵族的遗裔。”
分類:后裔后代
《漢語大詞典》:流裔
(1).末流;沿承的流派。汉书·艺文志:“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 颜师古 注:“裔,衣末也。其於《六经》,如水之下流,衣之末裔。”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二节:“﹝天人相与派﹞亦春秋之学,而其原出於《洪范》。盖九流所谓阴阳家者,此派之流裔也。”
(2).后世子孙。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 公高 建业,佐 武 伐 商 ……流裔 毕万 ,勋绩惟光。” 明 宋濂 《复古堂记》:“ 文懿公 实 泰 ( 虞泰 )之远祖,流裔至今二十七世矣。”
《國語辭典》:裔胄  拼音:yì zhòu
后代的子孙。《左传。襄公十四年》:「惠公蠲其大德,谓我诸戎,是四岳之裔胄也。」
分類:后代
《漢語大詞典》:西裔
西部边远的地方。《书·禹贡》“ 三苗 丕叙” 孔 传:“西裔之山已可居 三苗 之族。” 汉 王粲 《迷迭香赋》:“扬丰馨於西裔兮,布和种於中州。”北史·袁翻传:“愚谓 蠕蠕 二主,并宜存之,居 阿那瓌 於东偏,处 婆罗门 於西裔。分其降人,各有攸属。”
分類:西部边远
《國語辭典》:八裔  拼音:bā yì
裔,边疆地带。八裔指八方、所有的方向。《文选。木华。海赋》:「长波涾沱,迤涎八裔。」
《漢語大詞典》:投裔
流放边荒之地。 宋 欧阳修 《初至夷陵答苏子美见寄》诗:“得罪宜投裔,包羞分折腰。”
分類:流放边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