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袭击(襲擊)  拼音:xí jí
趁人不备发动攻击。《汉书。卷六。武帝纪》:「诱致单于,欲袭击之。」《三国志。卷六。魏书。袁绍传》:「太祖辄于内为长堑以拒之,遣奇兵袭击绍运车,大破之,尽焚其谷。」
《國語辭典》:突然袭击(突然襲擊)  拼音:tú rán xí jí
乘其不备、出其不意的向对方进行攻击。如:「叛军昨天突然袭击邻近的村庄,造成数十人丧生。」
《漢語大詞典》:掩击(掩擊)
袭击;冲杀。 宋 秦观 《敕书奖谕记》:“臣既阴布耳目,察其所在,又预募将兵以备掩击。”《东周列国志》第三回:“却教 郑世子 伏兵彼处,候其出奔,从后掩击,必获全胜。”
分類:袭击冲杀
《漢語大詞典》:攻袭(攻襲)
袭击。 郭沫若 《行路难》中篇第二章:“蚊子一阵一阵地飞来攻袭。”
分類:袭击
《漢語大詞典》:突轶(突軼)
冲击;袭击。金史·完颜守贞传:“彼屡突軼吾圉,今一惩之,后当不復来。”
分類:冲击袭击
《漢語大詞典》:侵轶(侵軼)
亦作“ 侵佚 ”。
(1).侵犯袭击。左传·隐公九年:“ 北戎 侵 郑 。 郑伯 御之,患 戎 师,曰:‘彼徒我车,惧其侵軼我也。’” 杜预 注:“軼,突也。”后汉书·南匈奴传论:“自是匈奴得志,狼心復生,乘閒侵佚,害流傍境。” 清 魏源 《明代食兵二政录叙》:“虽有北 韃 南 倭 之侵軼,兵不致亡也。” 吴晗 《灯下集·阵图和宋辽战争》:“若捍御不及,即有侵轶之患。”
(2).谓越权行事。 唐 元稹 《告畬三阳神文》:“农劝事时,赏信罚必。市无欺夺,吏不侵軼。” 清 端方 《请改定官制以为立宪预备折》:“如此则部臣疆吏於其权限内应行之事,无所用其推諉;於其权限外侵軼之事,无所施其阻挠。” 梁启超 《各国宪法异同论》:“行政、立法、司法,三权鼎立,不相侵軼。”
《國語辭典》:狼顾(狼顧)  拼音:láng gù
1.狼天性机敏狡诈,走路时常回头观看动静。狼顾比喻人有所畏惧。《史记。卷六九。苏秦传》:「夫一齐之彊,燕犹狼顾而不能支。今以三齐临燕,其祸必大矣。」汉。贾谊 说积贮:「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
2.长相特异,能如狼将头转向正后方而身体不动的人。《晋书。卷一。宣帝纪》:「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狼顾相,欲验之。」
《漢語大詞典》:追袭(追襲)
追赶袭击。 元 郑光祖 《智勇定齐》第三折:“这廝不识咱运机,将人来紧追袭。”《洪秀全演义》第四四回:“ 李秀成 引大军随后追袭,沿途奋击。”《花城》1981年第3期:“﹝我﹞也观察到黑甲虫怎样躲过啄木鸟的追袭,成片地吃掉树木,造成水土流失。”
分類:追赶袭击
《國語辭典》:伏兵  拼音:fú bīng
暗中隐藏埋伏的军队。《三国演义》第一二回:「操若来,诱之入城,四门放火,外设伏兵。」《儒林外史》第四三回:「你等他回去之时,听炮响为号,伏兵齐起,上前掩杀。」
《國語辭典》:狙击(狙擊)  拼音:jū jí
埋伏在暗地里而伺机突击。《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
《國語辭典》:游击(游擊)  拼音:yóu jí
见机行动,出没无常的袭击。如:「游击战」、「我军在敌后以游击的方式进行破坏。」
《國語辭典》:捍卫(扞衛)  拼音:hàn wèi
保卫。《后汉书。卷七四。袁绍传上》:「闭府门,具车重,载绍家及诸衣冠在州内者,身自捍卫,送到斥丘。」
《國語辭典》:捍卫(捍衛)  拼音:hàn wèi
保卫、防卫。《宋书。卷六四。何承天传》:「孰若因民所居,并修农战,无动众之劳,有捍卫之实。」
《漢語大詞典》:邀截
(1).阻拦袭击。《三国志·吴志·陆瑁传》:“单步负粮,经远深入,贼地多马,邀截无常。”《周书·晋荡公护传》:“汝叔将兵邀截,吾及汝等,还得向营。”清史稿·邦交志二:“里( 三元里 )民愤起,号召各乡壮勇,四面邀截, 英 兵死者二百餘。”
(2).指拦路抢劫。 元 无名氏 《飞刀对箭》第一折:“将各处进贡,都邀截了。”《西游记》第九七回:“又见行李沉重,白马快走,人心不足,故又来邀截。”
《漢語大詞典》:暗袭(暗襲)
(1).暗中袭击;暗中侵袭。 唐 杨巨源 《赠邻家老将》诗:“寇深争暗袭,关迥勒春防。” 元 萨都剌 《洞房曲》:“峭寒暗袭云蓝綺,蛟帐愔愔夜如水。” 瞿秋白 《赤都心史》十二:“虽是 俄国 诗人的‘五月天气’,晚寒还暗袭行人的衣袂。”
(2).暗中因袭。 清 王夫之 《老庄申韩论》:“於 老 庄 则远之惟恐不夙,於 申 韩 则暗袭其所为而阴挟其心。”
《漢語大詞典》:远袭(遠襲)
远道袭击。周书·文帝纪下:“贼在近,捨而远袭,事若蹉跌,悔无及也。” 北周 庾信 《周太子太保步陆逞神道碑》:“ 太祖 扶危济倾,经纶夷阻,报君之耻,远袭 平原 。”
分類:远道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