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花式滑冰  拼音:huā shì huá bīng
一种冰上运动。滑冰者以优美的姿势在冰面上滑出规定的图案并表演各种技巧的一项冬季运动。如:「冬季奥运会上的花式滑冰竞赛,总是相当精彩且吸引人。」
《国语辞典》:花式溜冰  拼音:huā shì liū bīng
一种溜冰者配合音乐,在冰上溜出图案及舞蹈表演的运动。
《国语辞典》:改编剧本(改编剧本)  拼音:gǎi biān jù běn
将小说等文学著作编写成剧本,以便搬上舞台表演。
《国语辞典》:空中飞人(空中飞人)  拼音:kōng zhōng fēi rén
1.特技表演或马戏团中,用吊环在高空中荡来荡去,表演危险动作的艺人。
2.形容常年搭乘飞机,在各地旅游、做事的人。
《国语辞典》:国家音乐厅(国家音乐厅)  拼音:guó jiā yīn yuè tīng
由国家设立的音乐厅,可供国内外大型音乐表演、演奏的室内场地。中华民国国家音乐厅,设于台北,已于民国七十六年十月正式开幕启用。
《国语辞典》:叫好又叫座  拼音:jiào hǎo yòu jiào zuò
观众对于电影或戏剧表演相当赞赏,而且场场满座。如:「这部电影真是叫好又叫座,不但广受好评,票房更是居高不下。」
《国语辞典》:电子琴花车(电子琴花车)  拼音:diàn zǐ qín huā chē
由货车改装,上有女郎表演歌舞的车子。通常用于喜庆丧葬之时。如:「在乡间,每逢婚丧喜庆,常有电子琴花车来表演歌舞节目。」
《国语辞典》:非职业演员(非职业演员)  拼音:fēi zhí yè yǎn yuán
不是以演戏为职业,而参加表演的人。也称为「业馀演员」如:「她的演技绝佳却非职业演员。」
《国语辞典》:戏剧演员(戏剧演员)  拼音:xì jù yǎn yuán
从事戏剧表演工作的人。
《国语辞典》:巡回剧团(巡回剧团)  拼音:xún huí jù tuán
按一定路线,到各地表演的剧团。
《国语辞典》:演讲比赛(演讲比赛)  拼音:yǎn jiǎng bǐ sài
就某一主题对大众发表演说的一种竞赛。也称为「讲演比赛」、「演说比赛」。
《国语辞典》:言论自由(言论自由)  拼音:yán lùn zì yóu
人民在群众集会或大庭广众间有发表演说或参加讨论问题的权利。《老残游记》第六回:「又见那老鸦有一阵刮刮的叫了几声,彷佛他不是号寒啼饥,却是为有言论自由的乐趣,来骄这曹州府百姓似的。」
《国语辞典》:铁板快书(铁板快书)  拼音:tiě bǎn kuài shū
一种民间曲艺。流行于山东,表演时不用锣鼓,无需道具,演唱者以二片月牙形铁板发声伴奏,唱词铿锵有力,一气呵成。内容大都述说武松的故事。如:「今年的新年晚会,铁板快书,深受观众喜爱。」
《国语辞典》:悲伤感(悲伤感)  拼音:bēi shāng gǎn
文学、美术作品或台上表演所描述的状况,在读者或观众心理上产生的怜悯、同情和悲伤。
《国语辞典》:车鼓阵(车鼓阵)  拼音:chē gǔ zhèn
一种由大陆花鼓结合台湾当地的音乐和表演形式,演变成的歌舞小戏。车鼓的车在闽南语里有翻、舞的意思。表演不限场地大小,角色造型亦无严格限制。演员以小丑和小旦为基本表演组合,有时另加副旦,或数组轮番演出。戏目取材于民间故事,音乐主要是闽南流行的一些民歌小调,如〈桃花过渡〉、〈五更鼓〉、〈牵红姨〉等。如:「这次的国庆晚会安排了车鼓阵等民俗技艺表演。」也作「车鼓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