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徵神
1.谓人的神态、表情等反映其内心世界。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九征:“夫色见於貌,所谓徵神。” 刘昞 注:“貌色徐疾为神之徵验。”
2.谓通过观察人的外貌、言行等鉴定人物。 南朝 梁 萧统 《咏山涛王戎诗》之二:“徵神归鉴景,晦行属聚财。”
《國語辭典》:鬼脸(鬼臉)  拼音:guǐ liǎn
1.指故意装扮出的丑陋或诙谐的面貌。如:「别扮鬼脸吓人。」
2.假面具。《醒世恒言。卷八。乔太守乱点鸳鸯谱》:「老忘八!羞也不羞!待我送个鬼脸儿与你戴了见人。」
《漢語大詞典》:意制(意製)
亦作“ 意制 ”。
(1).制作;创制。《宋书·谢灵运传论》:“是以一世之士,各相慕习,原其飈流所始,莫不同祖风、骚。徒以赏好异情,故意製相诡。” 宋 程大昌 演繁露·谜:“古无谜字,若其意制,即 伍举 、 东方朔 谓之隐者是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通考》既该且覈,规模意制,足称完书。”
(2).做作。故意做出的某种表情、腔调。南史·张融传:“至 融 风止诡越,坐常危膝,行则曳步,翘身仰首,意制甚多。见者惊异,聚观成市,而 融 了无愧色。”
见“ 意製 ”。
《漢語大詞典》:形语(形語)
用表情手势代替言语来达意。 宋 苏轼 《怪石供》:“海外有形语之国,口不能言,而相喻以形。其以形语也捷於口。”
《漢語大詞典》:样儿(樣兒)
(1).样子。谓可供人模仿的式样或效法的标准。《金瓶梅词话》第十六回:“明日你拿个样儿来,我替你做双好鞋儿穿。”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就勉勉强强的抠搜些出来,这个局面,可就不像样儿了。”
(2).指人的神态、表情。 老舍 《二马》第五段三:“ 马威 皱着眉,板着脸,眼睛里一点温和的样儿也没有。”
(3).犹规矩。红楼梦第十九回:“只从我出去了不大进来,你们越发没了样儿了;别的嬷嬷越不敢説你们了。”
《國語辭典》:脸色(臉色)  拼音:liǎn sè
1.气色。如:「你今天脸色不太好,是不是昨晚没睡好?」《官场现形记》卷二一:「三个月下来,烟瘾居然挡住,但是脸色发青,好像病过一场似的。」
2.脸上的神情。如:「她始终没给我好脸色看。」《孽海花》第一一回:「阳伯疾忙接了塞入袖中,顿时脸色大变,现出失张失智的样儿。」
《國語辭典》:发科(發科)  拼音:fā kē
1.在戏剧表演中,装出某种情态以引起观众注意。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二。连枝秀》:「发科打诨,不离机锋。」元。岳伯川《铁拐李》第四折:「(正末做劝跌倒科云)张千,我须有些腐。(张千发科云)你可不早说与我!」
2.做出某种动作,或特指装出一些使人发笑的姿态。《水浒传》第二一回:「老娘一双眼却似琉璃葫芦儿一般。却才见押司努嘴过来,叫你发科。」《红楼梦》第五三回:「那文豹便发科诨道:『你赌气去了……待我骑了这马,赶进去讨些果子吃是要紧的。』说毕,引的贾母等都笑了。」
3.考中科举考试。《初刻拍案惊奇》卷一:「生来有福分的,随他文学低浅,也会发科发甲。」
《漢語大詞典》:佞色
谄媚的表情。 宋 宋祁 宋景文笔记·杂说:“佞色不能悦 尧 目,忠言不能入 桀 耳。” 明 李东阳 《明故兵部武选员外郎郭君墓表》:“ 郭君 平居议论汹汹,无諂辞佞色。”
分類:谄媚表情
《漢語大詞典》:谄容(諂容)
谄媚的表情。 宋 王禹偁 《待漏院记》:“三时告灾,上有忧色,搆巧词以悦之。羣吏弄法,君闻怨言,进諂容以媚之。”
分類:谄媚表情
《國語辭典》:嘴脸(嘴臉)  拼音:zuǐ liǎn
1.面貌、模样。《西游记》第九三回:「那驿丞看见嘴脸丑陋,暗自心惊,不知是人是鬼。」《红楼梦》第六回:「但只你我这样个嘴脸,怎么好到他门上去的。」
2.面子。《西游记》第三一回:「既受了师父赶逐,却有甚么嘴脸,又来见人。」《醒世恒言。卷三七。杜子春三入长安》:「我当初出长安别亲眷之日,送什么感怀诗,分明与他告绝了,如今还有甚嘴脸好去干求他?」
3.脸色、态度。《西游记》第六八回:「汝等见他,须要行个大礼,叫他声『孙老爷』,他就招架了。不然啊,他就变了嘴脸,这事却弄不成也。」《官场现形记》第二一回:「但是他自从到省以来,署院一直没有给他好嘴脸,差使更不消说得。」
《漢語大詞典》:鼻笑
讥嘲或鄙视的表情。 宋 朱熹 《答李诚之书》:“又其后深詆 李 赵 诸公,诬谤已基,故读者往往心非而鼻笑之。”
《漢語大詞典》:愚色
愚戆的表情。六韬·发启:“鷙鸟将击,卑飞歛翼;猛兽将搏,弭耳俯伏;圣人将动,必有愚色。”
分類:愚戆表情
《漢語大詞典》:颐气(頤氣)
谓下巴的动向和面部的表情。犹意旨。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厨娘:“及期,厨孃至,从者以百十计。己则珠围翠绕,高座指挥。诸人奔走刀砧,悉仰颐气。”
《漢語大詞典》:戏色(戲色)
嬉笑轻侮的表情。礼记·少仪:“不窥密,不旁狎,不道旧故,不戏色。” 孔希旦 集解:“戏色,谓嬉笑悔慢之容。”
《國語辭典》:假装(假裝)  拼音:jiǎ zhuāng
故意表现出某种动作、表情或情况来掩饰真相。《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赛儿又冷看一看,别转头暗笑。何道就假装个要吐的模样,把手拴著肚子,似疼的要不得光景。」《红楼梦》第九回:「秦钟趁此和香怜挤眉弄眼,递暗号儿,二人假装出小恭,走到后院说私己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