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42,分3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补填
补种
补短
遗补
迁补
试补
补足
寸补
补缺
修补
补救
补充
补遗
自补
补衲
《漢語大詞典》:补填(補填)
补充空缺。旧唐书·李德裕传:“每年支用,犹欠十三万贯不足,常须是事节俭,百计补填,经费之中,未免悬欠。” 宋 苏辙 《论吏额不便二事札子》:“竢将来吏人年满转出,或死亡事故,更不补填,及额而止。”
分類:补充空缺
《高级汉语词典》:补种  拼音:bǔ zhòng
在出现缺苗的农作物中,重新种植
《國語辭典》:补短(補短)  拼音:bǔ duǎn
1.填补不足。《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2.补救缺失。《史记。卷二四。乐书》:「以为州异国殊,情习不同,故博采风俗,协比声律,以补短移化,助流政教。」
《漢語大詞典》:遗补(遺補)
唐 代拾遗、补阙同是谏官,因其职掌相同,故并称之。 唐 白居易 《大官乏人策》:“丞郎给舍之材,选於御史遗补郎官。” 宋 田锡 《论军国机要朝廷大体》:“给諫既不敢违上旨,遗补又不敢贡直言。”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官名地名从省:“ 唐 人称拾遗、补闕曰遗补。”
《漢語大詞典》:迁补(遷補)
升官补缺。汉书·尹翁归传:“举廉为 緱氏 尉,歷守郡中,所居治理,迁补都内令,举廉为 弘农 都尉。” 宋 苏轼 《上皇帝书》:“ 汉 法:郡县秀民,推择为吏,考行察廉,以次迁补,或至二千石,入为公卿。” 宋 陈亮 《四弊策》:“取士、任子、磨勘、迁补之法既坏,而任将、养兵皆非旧律。”
分類:升官补缺
《漢語大詞典》:试补(試補)
谓经过考试或考察后补缺。宋史·选举志三:“始入学,验所隶州公据,试补外舍,斋长,諭月书其行艺于藉。”元史·选举志一:“自餘下第之士,恩例不可常得,间有试补书吏以登仕籍者。”
《國語辭典》:补足(補足)  拼音:bǔ zú
增补,使达足数。如:「补足金额」。
《漢語大詞典》:寸补(寸補)
些少补益。 元 范梈 《晚登南楼眺乌石九仙方山诸峰》诗:“禄食无寸补,远游何当还?” 明 陆采 《怀香记·闻香致疑》:“遇辱隆恩,聊无寸补。” 清 褚人穫 《坚瓠七集·十二时颂》:“只图外景强营为,要紧之中无寸补。”
分類:些少补益
《國語辭典》:补缺(補缺)  拼音:bǔ quē
1.填补缺额。《史记。卷四三。赵世家》:「愿得补黑衣之缺以卫王官,昧死以闻。」
2.弥补缺漏。《汉书。卷九六。西域传下。渠犁传》:「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脩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
《國語辭典》:修补(修補)  拼音:xiū bǔ
修理与补充。《后汉书。卷三五。张纯等传。论曰》:「且乐非夔、襄,而新音代起,律谢皋、苏,而制令亟易,修补旧文,独何猜焉?」《儒林外史》第二五回:「我看老爹像个斯文人,因甚做这修补乐器的事?」
《國語辭典》:补救(補救)  拼音:bǔ jiù
弥补过失,矫正差错。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出:「此乃补救之微权,亦是讥褒之妙用。」
《漢語大詞典》:补天穿(補天穿)
古代民间习俗。岁时广记·系煎饼引 晋 王嘉 拾遗记:“ 江 东俗号正月二十日为天穿日,以红缕繫煎饼饵置屋上,谓之补天穿。”
分類:民间习俗
《國語辭典》:补充(補充)  拼音:bǔ chōng
增补,使原来不足之处得以充足。如:「补充说明」、「补充体力」。
《國語辭典》:补遗(補遺)  拼音:bǔ yí
书籍正文还有遗漏,列在后面另加说明,称为「补遗」。或将原书遗漏的部分另作专册,也称为「补遗」。如阮元的《三家诗补遗》。
《分类字锦》:自补(自补)
皇甫冉 送陆潜夫茅山寻友诗 登山自补屐,访友不赍粮。
分类:
《漢語大詞典》:补衲(補衲)
(1).缝补,补缀。 柔石 《为奴隶的母亲》:“一个憔悴异常的乡人,衣服补衲的,头发很长,在他的腋下,挟着一个纸包。”
(2).指破旧的僧衣。 唐 戴叔伦 《赠行脚僧》诗:“补衲随缘住,难违尘外踪。”
(3).指写诗作文堆砌典故。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遂乃句无虚语,语无虚字,拘挛补衲,蠹文已甚。” 陈延杰 注:“用事过多,形同补衲,是为文之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