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45,分43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血脉
心血
血痕
沥血
血腥
鹃血
血刃
洒血
血色
饮血
血指
喋血
歃血
血红
猩血
《國語辭典》:血脉(血脈)  拼音:xiě mài
1.体内血液流通的经路。《后汉书。卷八二。方术传下。华佗传》:「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文选。枚乘。七发》:「纵耳目之欲,恣支体之安者,伤血脉之和。」
2.血统。《梁书。卷五○。文学传下。刘杳传》:「王僧孺被敕撰谱,访杳血脉所因。」唐。罗隐 寄酬邺王罗令公诗五首之三:「敢将衰弱附强宗,细算还缘血脉同。」
《國語辭典》:心血  拼音:xīn xuè
心思、精神气力。如:「费尽心血」。《聊斋志异。卷九。张鸿渐》:「流离数年,儿已成立,不谓能继书香,卿心血殆尽矣。」《镜花缘》第一○○回:「消磨了三十多年层层心血,算不得大千世界小小文章。」
《漢語大詞典》:血痕
(1).血的痕迹。 晋 王嘉 拾遗记·魏:“次检宝库中,得一玉虎头枕,眼有伤,血痕尚湿。”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绿翘:“详视之,如有血痕且腥。” 鲁迅 《南腔北调集·答杨邨人先生公开信的公开信》:“杀不掉,我就退进野草里,自己舔尽了伤口的血痕。”
(2).指血泪的痕迹。红楼梦第二七回:“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花枝见血痕。”
(3).喻指悲惨苦难的往事。《孽海花》第一回:“三十年旧事,写来都是血痕。” 鲁迅 《书信集·致尤炳圻》:“我们生于大陆,早营农业,遂历受游牧民族之害,历史上满是血痕,却竟支撑以至今日,其实是伟大的。”
《國語辭典》:沥血(瀝血)  拼音:lì xuè
1.滴血、流血。元。郝经〈赵邈龊伏虎图行〉:「铁须张磔疑有声,赤吻沥血犹带腥。」
2.自刺皮肤使出血。古人常用以立誓以表决心。如:「沥血以誓」。《水浒传》第一一一回:「就押生禽到伪统制卓万里、和潼,就那里斩首沥血,享祭三位英魂。」
3.形容竭诚相示。唐。韩愈〈归彭城〉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國語辭典》:血腥  拼音:xiě xīng
1.血液的腥味。《礼记。郊特牲》:「有虞氏之祭也,尚用气;血腥爓祭,用气也。」唐。杜甫〈哀王孙〉诗:「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
2.比喻非常的残酷。如:「这部电影血腥画面太多,不适合儿童观赏。」
《漢語大詞典》:鹃血(鵑血)
传说杜鹃啼声凄苦,昼夜不止,甚至口中流出血来,故称。常以形容悲怨之深。 清 王夫之 《读〈指南集〉》诗之一:“鹃血春啼悲 蜀 鸟,鷄鸣夜乱度 秦 关。” 清 徐吴念 《石门蔡贞女辞》:“三月鹃血带啼痕,清操直欲凌冰霜。”参见“ 鹃魂 ”。
《漢語大詞典》:鹃魂(鵑魂)
相传古代 蜀 帝 杜宇 让位 鳖灵 自逃,后欲复位不得而死,魂化为鹃,悲啼不止,乃至血出,人称冤鸟。故以“鹃魂”指冤魂。 清 周亮工 《哭陈开仲》诗:“当时我客皆钩党,悲颯填胸尔不任。鹤骨难支萧寺雨,鹃魂彳亍故园心。”
《國語辭典》:血刃  拼音:xiě rèn
血染刀刃。指战争、杀戮。《文选。陆倕。石阙铭》:「兵不血刃,士无遗镞。」《三国演义》第二二回:「杨素挥以启降路,必土崩瓦解,不俟血刃。」
《韵府拾遗 屑韵》:洒血(洒血)
北齐书樊逊传药王燔躯波斯洒血
《國語辭典》:血色  拼音:xiě sè
1.红色。唐。白居易〈琵琶行〉:「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2.皮肤红润的色泽。《红楼梦》第二九回:「脸上一点血色也没有,摸了摸身上,只剩得一把骨头。」
《國語辭典》:饮血(飲血)  拼音:yǐn xuè
形容非常悲愤。《文选。李陵。答苏武书》:「当此时也,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唐。张巡〈守睢阳作〉诗:「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
《漢語大詞典》:血指
手指出血。谓不善其事。 宋 黄庭坚 《寄馀干徐隐甫》诗:“遥知解千牛,袖手笑血指。”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二十五年:“刃不素持,必致血指;舟不素操,必致倾覆。”参见“ 血指汗颜 ”。
《漢語大詞典》:血指汗颜(血指汗顔)
手指出血,脸上冒汗。形容不善其事的窘态。 唐 韩愈 《祭柳子厚文》:“不善为斲,血指汗颜;巧匠旁观,缩手袖间。” 宋 秦观 《谢及第启》:“圆冠方屨,求自试者几千万焉;血指汗颜,获见收者纔四百耳。”
《國語辭典》:喋血  拼音:dié xuè
杀人众多,踏血而行。《史记。卷九○。魏豹彭越传。太史公曰》:「魏豹、彭越虽故贱,然已席卷千里,南面称孤,喋血乘胜日有闻矣。」连横〈台湾通史序〉:「朱、林以下,辄启兵戎,喋血山河,藉言恢复。」也作「蹀血」、「啑血」。
《國語辭典》:歃血  拼音:shà xuè
古代盟誓时,用牲血涂在嘴边,表示守信不悔。《谷梁传。庄公二十七年》:「衣裳之会十有一,未尝有歃血之盟也,信厚也。」《淮南子。齐俗》:「故胡人弹骨,越人契臂,中国歃血也,所由各异,其于信一也。」也称为「啑血」、「唼血」。
《国语辞典》:血红(血红)  拼音:xiě hóng
像血一般鲜红的颜色。如:「她穿著一身血红色的洋装,十分抢眼。」
分类:鲜红颜色
《漢語大詞典》:猩血
猩猩的血。借指鲜红色。 宋 杨万里 《题萧岳英常州草虫轴盖画师之女朱氏之笔》诗之二:“浅著鹅黄作胡蝶,深将猩血染蜻蜓。” 宋 陆游 《雨霁春色粲然喜而有赋》:“千缕麴尘杨柳緑,万枝猩血海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