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书蠹(書蠹)  拼音:shū dù
1.蛀蚀书籍的虫子。清。陈曾寿〈南歌子。鸡唱催将息〉词:「半床书蠹共销沉,字里凄迷时遇少年心。」也称为「蠹书虫」。
2.比喻读死书而不知融会贯通的人。也称为「蠹书虫」、「书虫」。
分類:书籍
《國語辭典》:朽蠹  拼音:xiǔ dù
1.朽败及被虫蚀。《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恐燥湿之不时而朽蠹,以重敝邑之罪。」《晏子春秋。内篇。问上》:「府藏朽蠹,而礼悖于诸侯。菽粟藏深,而怨积于百姓。」
2.腐朽生虫的粮食、木材。《左传。昭公三年》:「公聚朽蠹,而三老冻馁。」唐。韩愈 题木居士诗二首之二:「朽蠹不胜刀锯力,匠人虽巧欲何如。」
《漢語大詞典》:蠹耗
亦作“蠧秏”。亦作“蠧耗”。
(1).败坏,损害。陈书·宣帝纪:“且众将部下,多寄上下,军民杂俗,极为蠹秏。”《旧唐书·武宗纪》:“是由季时,传此异俗,因缘染习,蔓衍滋多,以至于蠧耗国风,而渐不觉;诱惑人意,而众益迷。”
(2).侵蚀损耗。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六年:“屯田郎官 王定 言 严州 岁歉,又言义仓为官吏蠹耗。帝曰:‘此是民户寄留于官,专为水旱之备者,奈何耗之?’”
《國語辭典》:蠹虫(蠹蟲)  拼音:dù chóng
1.白鱼的别名。参见「白鱼」条。
2.比喻危害团体利益的人。如:「社会的蠹虫」。
《漢語大詞典》:虫蠹
1.蛀虫。
2.指蛀馀的文字。
3.为虫蛀蚀。
《漢語大詞典》:虫蠹(蟲蠹)
(1).蛀虫。 汉 焦赣 《易林·大壮之既济》:“禾生虫蠧,还自剋贼,使我无得。” 唐 刘长卿 《同姜濬题裴式微馀干东斋》诗:“散秩看虫蠧,开门见雀罗。”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六月六》:“京师於六月六日抖晾衣服书籍,谓可不生虫蠧。”
(2).指蛀馀的文字。 唐 刘禹锡 《浙西李大夫示述梦四十韵并浙东元相公酬和斐然继声》:“怀铅辨虫蠧,染素学鵞毛。”
(3).为虫蛀蚀。 宋 陆游 《曝旧画》诗:“百年手泽存无几,虫蠧尘侵秖涕横。”
《漢語大詞典》:蠹民
(1).指害人的人或事物。 唐 柳宗元 《视民诗》:“万国既分,乃释蠹民。乃学与仕,乃播与食,乃器与用,乃货与通。”
(2).指危害人民。 宋 陆游 《秋夜纪怀》诗之二:“谈理一家説,蠹民千载忧。”
《漢語大詞典》:宿蠹
(1).喻指一贯作恶的人。 唐 柳宗元 《零陵三亭记》:“宿蠹藏奸,披露首服。” 清 戴名世 《左忠毅公传》:“﹝ 左光斗 ﹞巡视中城,搜获假官假印假文卷以百数,吏胥宿蠹为之一清。”
(2).喻指积久的弊政。 宋 陆游 《送曾学士赴行在》诗:“詔书已屡下,宿蠹或未革。”
《國語辭典》:民蠹  拼音:mín dù
蠹,食禾稻的害虫。「民蠹」即民贼,指剥削人民的贪官污吏。《南齐书。卷六。明帝本纪》:「顷守职之吏,多违旧典,存私害公,实兴民蠹。」《宋书。卷七二。文九王列传。始安王休仁》:「及拜徐州,未及之任,便徵动万端,暴浊愈甚,既每为民蠹,不可复全。」
《國語辭典》:蠹政  拼音:dù zhèng
暴政,害民之政。《后汉书。卷七八。宦者传。序》:「同敝相济,故其徒有繁,败国蠹政之事,不可单书。」
《漢語大詞典》:鱼蠹(魚蠹)
亦作“鱼蠧”。
(1).见“ 鱼蠹 ”。 宋 陆游 《题〈明皇幸蜀图〉》诗:“老臣 九龄 不可作,鱼蠹蛛丝《金鉴篇》。” 明 高明 《琵琶记·孝妇题真》:“芸叶分香走鱼蠹,芙蓉藏粉养龙宾。”
(2).即蠹鱼。 宋 陆游 《题〈明皇幸蜀图〉》诗:“老臣 九龄 不可作,鱼蠹蛛丝《金鉴篇》。” 明 高明 《琵琶记·孝妇题真》:“芸叶分香走鱼蠹,芙蓉藏粉养龙宾。”
(3).借指书卷。 明 彭宗孟 《江上杂疏·江上》:“欲将鱼蠧掷,长此付渔磯。”
分類:蠹鱼书卷
《骈字类编》:蠹坏(蠹坏)
志林孔壁汲冢竹简科斗皆漆书也终于蠹坏景钟石鼓益坚古人之为不朽计亦至矣
《漢語大詞典》:弊蠹
弊病、祸害。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明智·樊莹》:“ 樊莹 知 松江府 , 松 赋重役繁,自 周文襄公 后,法在人亡,弊蠹百出。” 清 温肃 《宣统三年十月二十日奏折》:“立宪徒託空言,弊蠹因而丛积。”
分類:弊病祸害
《漢語大詞典》:蠹叶(蠹葉)
被虫咬坏的叶子。 宋 陆游 《遣兴》诗之二:“唧唧悲蛩常弔夜,萧萧蠹叶更禁秋。” 宋 杨万里 《理蔬》诗:“青虫捕仍有,蠹叶病还生。”
《國語辭典》:蠹害  拼音:dù hài
为害、残害。《后汉书。卷七八。宦者传。单超传》:「超弟安为河东太守,弟子匡为济阴太守,璜弟盛为河内太守,悹弟敏为陈留太守,瑗兄恭为沛相,皆为所在蠹害。」
分類:祸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