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16,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冲融
孔融
通融
融结
昭融
马融
圆融
融和
泥融
不融
显融
雪融
消融
融怡
融明
《漢語大詞典》:冲融(沖融)
亦作“冲融”。
(1).充溢弥漫貌。 唐 韩愈 《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诗:“魂翻眼倒忘处所,赤气冲融无间断。”《西游记》第八四回:“﹝ 行者 ﹞佇立在云端里,往下观看,只见那城中喜气冲融,祥光荡漾。”
(2).水波荡漾貌。 唐 杜甫 《渼陂行》:“半陂已南纯浸山,动影裊窕冲融间。” 杨伦 笺注:“冲融,谓水波溶漾。” 宋 王安石 《送吴显道》诗之一:“飞空结楼臺,影动杳裊冲融间。”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卷二:“是篇娓娓至数千言,浩浩荡荡,西起 崑崙 ,东注 溟 渤 ,冲融窈窕,异派分支,千态万状,姿媚横生。”
(3).冲和,恬适。 唐 杜甫 《寄司马山人十二韵》:“望云悲轗軻,毕景羡冲融。” 杨伦 笺注:“言以年暮,故羡山人颜色冲和。” 元 李裕 《摸鱼儿》词:“些儿淡沲冲融意,到处拈花著柳。” 清 侯方域 《宋牧仲诗序》:“吾则甚服其冲融大雅,油然悠然,从容自适,而工者自莫之及,未尝有孤臣寡妇之怨悲、鱷鱼鵩鸟之祲怪引藉为激壮也。”
《國語辭典》:孔融  拼音:kǒng róng
人名。(西元153~208)字文举,东汉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孙。有俊才,为建安七子之一,汉献帝时为北海相,世称孔北海;立学校,表儒术,后拜大中大夫,为曹操所杀。
《國語辭典》:通融  拼音:tōng róng
1.变通、不拘执,有破例迁就,予人方便之意。《隋书。卷一七。律历志中》:「虽言冬至后上三日,前后通融,只合在斗十七度。」《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我们用得著的是银子,有的是货物,彼此通融,大家有利。」
2.晓悟贯通。《朱子语类。卷一一。读书法下》:「某尝说:『读书须细看得意思通融后,都不见注解,但见有正经几个字在,方好。』」
3.暂时借贷,以补款项的不足。
《漢語大詞典》:融结(融結)
融合凝聚。语出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融而为川瀆,结而为山阜。” 唐 权德舆 《彭城郡王刘公墓志铭》:“析木之下,幽陵碣石,融结絪緼,诞灵熊浑,乃生元臣,以翼大君。” 金 元好问 《游黄华山》诗:“轻明圆转不相碍,变见融结谁为雄。” 贾芝 《颂歌·马头琴手的歌》:“把世界照亮了的是太阳;把亿万人的心融结在一起的是 毛主席 !”
分類:融合凝聚
《漢語大詞典》:昭融
(1).谓光大发扬。语出诗·大雅·既醉:“昭明有融,高朗令终”。 毛 传:“融,长。朗,明也。” 高亨 注:“融,长远。” 唐 韩愈 《河中府连理木颂》:“天子之光,庶德昭融,神斯降祥。” 明 吴承恩 《二郎搜山图歌》:“ 轩辕 铸镜 禹 铸鼎,四方民物俱昭融。” 清 顾炎武 《同族兄存愉拜黄门公墓》诗:“贤兄能发愤,陈迹遂昭融。”
(2).借指帝王的鉴察。 唐 杜甫 《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策行遗战伐,契合动昭融。”
《国语辞典》:马融(马融)  拼音:mǎ róng
人名。(西元79~166)字季长。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人,东汉学者。从学者常千数,著《三传异同说》,注《孝经》、《论语》、《》、《》、《尚书》、《三礼》等。
《國語辭典》:圆融(圓融)  拼音:yuán róng
佛教用语。指没有矛盾、障碍的境界。《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又如来说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
《國語辭典》:融和  拼音:róng hé
融洽和谐。唐。李商隐〈为裴懿无私祭薛郎中衮文〉:「灵台委鉴,虚室融和。」
《骈字类编》:泥融
唐 杜甫 绝句二首 其一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唐 杜牧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日暖泥融雪半销,行人芳草马声骄。
元 袁桷 再次上京杂咏韵十首 其四 风劲弓弦直,泥融柱础低。
《漢語大詞典》:不融
不长久。文选·蔡邕〈郭有道碑文〉:“禀命不融,享年四十有二。” 李善 注:“ 毛萇 《诗传》曰:融,长也。”三国志·蜀志·先主甘皇后传:“大行皇帝昔在上将,嬪妃作合,载育圣躬,大命不融。”
分類:不融长久
《國語辭典》:显融(顯融)  拼音:xiǎn róng
明显盛明。《晋书。卷二二。乐志上》:「赫赫上帝,既高既崇,圣考是配,明德显融。」《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故能王道兴隆,光明显融。」
分類:显明显著
《骈字类编》:雪融
唐 岑参 雪后与群公过慈恩寺 雪融双树湿,沙闇一灯烧。
唐 元稹 生春二十首 其一 度晓分霞态,馀光庇雪融。
分类:雪融
《國語辭典》:消融  拼音:xiāo róng
融化、消失。宋。秦观〈寄李公择郎中〉诗:「朝睍既升淮海见,漉漉雨雪自消融。」《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若是尘心全不起,任他宿债也消融。」
《漢語大詞典》:融怡
(1).融洽;和乐。 唐 杜牧 《杜秋娘诗》:“低鬟认新宠,窈裊復融怡。”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十六日:“巧製新粧,竞夸华丽,春情荡颺,酒兴融怡,雅会幽欢,寸阴可惜,景色浩闹,不觉更阑。”
(2).暖和。 宋 欧阳修 《春帖子词·皇后阁之三》:“风色结寒犹料峭,天光煦物已融怡。”
《漢語大詞典》:融明
亦作“螎明”。 融通明彻。 宋 苏轼 《初别子由》诗:“我少知 子由 ,天资和而清。好学老益坚,表里渐融明。” 宋 苏辙 《张公生日》诗:“表里一螎明,万物不能留。” 元 白珽 《湛渊静语》卷一:“莹然镜浄无纤翳,一性融明万理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