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后汉书》卷六十八〈郭符许列传·符融〉~2232~
符融字伟明,陈留浚仪人也。少为都官吏,耻之,委去。后游太学,师事少府李膺。膺风性高简,每见融,辄绝它宾客,听其言论。融幅巾奋袖,谈辞如云,膺每捧手叹息。郭林宗始入京师,时入莫识,融一见嗟服,因以介于李膺,由是知名。
典故
推文举
 
文举少
 
文举才

相关人物
孔融


《世说新语》上卷上《言语》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峻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南朝梁·刘孝标注引《孔融别传》:「融应声曰:『即如所言,君之幼时,岂实慧乎?』膺大笑,顾谓融曰:『长大必为伟器。』」

例句

今日龙门下,谁知文举才。 孟浩然 姚开府山池

四座推文举,中郎许仲宣。 孟浩然 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不轻文举少,深叹子云疲。 崔融 哭蒋詹事俨

典故
文举荐祢衡

相关人物
孔融
 
祢衡


《后汉书》卷八十下〈文苑列传·祢衡〉~2653~
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上疏荐之曰:「臣闻洪水横流,帝思俾乂,旁求四方,以招贤俊。昔孝武继统,将弘祖业,畴咨熙载,群士响臻。陛下睿圣,纂承基绪,遭遇厄运,劳谦日昃。惟岳降神,异人并出。窃见处士平原祢衡,年二十四,字正平,淑质贞亮,英才卓砾。初涉蓺文,升堂睹奥,目所一见,辄诵于口,耳所瞥闻,不忘于心。性与道合,思若有神。弘羊潜计,安世默识,以衡准之,诚不足怪。忠果正直,志怀霜雪,见善若惊,疾恶若雠。任座抗行,史鱼厉节,殆无以过也。鸷鸟累伯,不如一鹗。使衡立朝,必有可观。飞辩骋辞,溢气坌涌,解疑释结,临敌有馀。昔贾谊求试属国,诡系单于;终军欲以长缨,牵致劲越。弱冠慷慨,前世美之。近日路粹、严象,亦用异才擢拜台郎,衡宜与为比。如得龙跃天衢,振翼云汉,杨声紫微,垂光虹蜺,足以昭近署之多士,增四门之穆穆。钧天广乐,必有奇丽之观;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宝。若衡等辈,不可多得。激楚、杨阿,至妙之容,台牧者之所贪;飞兔、騕袅,绝足奔放,良、乐之所急。臣等区区,敢不以闻。」融既爱衡才,数称述于曹操。
典故
相关人物
郑玄
 
马融


《后汉书》卷三十五《郑玄传》
「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唐·李贤注:「《前书》曰:『田何授《易》于丁宽,学成,宽东归,何谓门人曰:《易》东矣。』」

例句

斯人脱身来,岂非吾道东。 杜甫 赠苏四徯

吾道将东矣,秋风更飒然。 钱起 寇中送张司马归洛

典故
无胫致远

相关人物
孔融


《三国志》卷五十一〈吴书·孙韶传〉~24~
初,孙权杀吴郡太守盛宪。南朝宋·裴松之注引《会稽典录》:「初,宪与少府孔融善,融忧其不免祸,乃与曹公书曰:『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为始满,融又过二,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会稽盛孝章尚存。其人困于孙氏,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若使忧能伤人,此子不得复永年矣。《春秋传》曰:『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不能救,则桓公耻之。』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谭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执,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公诚能驰一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也。今之少年,喜谤前辈,或能讥平皮柄反。孝章;孝章要为有天下大名,九牧之民所共称叹。燕君市骏马之骨,非欲以骋道里,乃当以招绝足也。惟公匡复汉室,宗社将绝,又能正之,正之之术,实须得贤。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昭王筑台以尊郭隗,隗虽小才,而逢大遇,竟能发明主之至心,故乐毅自魏往,剧辛自赵往,邹衍自齐往。向使郭隗倒县而王不解,临溺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凡所称引,自公所知,而有云者,欲公崇笃斯义也,因表不悉。』」

例句

致远终无胫,怀贪遂息肩。 独孤绶 投珠于泉

典故
小儿文举

相关人物
孔融


《后汉书》卷七十〈孔融列传〉~226~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七世祖霸,为元帝师,位至侍中。父宙,太山都尉。融幼有异才。年十岁,随父诣京师。时河南尹李膺以简重自居,不妄接士宾客,敕外自非当世名人及与通家,皆不得白。融欲观其人,故造膺门。语门者曰:「我是李君通家子弟。」门者言之。膺请融,问曰:「高明祖父尝与仆有恩旧乎?」融曰:「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众坐莫不叹息。太中大夫陈炜后至,坐中以告炜。炜曰:「夫人小而聪了,大未必奇。」融应声曰:「观君所言,将不早惠乎?」膺大笑曰:「高明必为伟器。」唐·李贤注引《融家传》曰:「兄弟七人,融第六,幼有自然之性。年四岁时,每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荅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
典故
一鹗
 
一鹗书
 
孔融荐士
 
孔融荐鹗衡
 
孔融表
 
孤鹗
 
搜一鹗
 
知祢不荐
  
荐士书
 
荐祢
 
荐祢书
 
荐衡
  
飞鹗表
    
鹗难如

相关人物
孔融
 
邹阳


《汉书》卷五十一《邹阳传》
「邹阳上书谏吴王云:『臣闻鸷鸟累百,不如一鹗。』」三国魏·孟康注:「鹗,大雕也。」三国魏·如淳注:「鸷鸟比诸侯,鹗比天子。」
《后汉书》卷八十下〈文苑列传下·祢衡〉
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上疏荐之曰:「臣闻洪水横流,帝思俾乂,旁求四方,以招贤俊。昔孝武继统,将弘祖业,畴咨熙载,群士响臻。陛下睿圣,纂承基绪,遭遇厄运,劳谦日昃。惟岳降神,异人并出。窃见处士平原祢衡,年二十四,字正平,淑质贞亮,英才卓砾。初涉蓺文,升堂睹奥,目所一见,辄诵于口,耳所瞥闻,不忘于心。性与道合,思若有神。弘羊潜计,安世默识,以衡准之,诚不足怪。忠果正直,志怀霜雪,见善若惊,疾恶若雠。任座抗行,史鱼厉节,殆无以过也。鸷鸟累伯,不如一鹗。使衡立朝,必有可观。飞辩骋辞,溢气坌涌,解疑释结,临敌有馀。昔贾谊求试属国,诡系单于;终军欲以长缨,牵致劲越。弱冠慷慨,前世美之。近日路粹、严象,亦用异才擢拜台郎,衡宜与为比。如得龙跃天衢,振翼云汉,杨声紫微,垂光虹蜺,足以昭近署之多士,增四门之穆穆。钧天广乐,必有奇丽之观;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宝。若衡等辈,不可多得。激楚、杨阿,至妙之容,台牧者之所贪;飞兔、騕袅,绝足奔放,良、乐之所急。臣等区区,敢不以闻。」

简释

鹗荐:指荐贤。宋苏轼《次韵王定国谢韩子华过饮》:“亲嫌妨鹗荐,相对发微泚。”


例句

修持清苦振佳声,众鸟那知一鹗情。 方干 寄于少监

典故
相关人物
王融


《南齐书》卷四十七《王融传》
王融字元长,琅邪临沂人也。……融少而神明警惠,博涉有文才。举秀才。……九年,上幸芳林禊宴朝臣,使融为曲水诗序,文藻富丽,当世称之。……会虏动,竟陵王子良于东府募人,板融宁朔将军、军主。融文辞辩捷,尤善仓卒属缀,有所造作,援笔可待。子良特相友好,情分殊常。

例句

诗名比元长,赋体凌延寿。 皎然 答裴集阳伯明二贤各垂赠二十韵今以一章用酬两作

典故
张南周北

相关人物
周颙
 
张融


《南史》卷三十九〈刘勉列传·(刘悛弟)刘绘〉
永明末,都下人士盛为文章谈义,皆凑竟陵西邸,绘为后进领袖。时张融以言辞辩捷,周颙弥为清绮,而绘音采赡丽,雅有风则。时人为之语曰:「三人共宅夹清漳,张南周北刘中央。」言其处二人间也。
典故
张掾

相关人物
张融

参考典故
德璋


《南齐书》卷四十八《孔稚圭传》
稚圭风韵清疏,好文咏,饮酒七八斗。与外兄张融情趣相得,
《南齐书》卷四十一《张融传》
张融字思光,吴郡吴人也……辟太祖太傅掾,历骠骑豫章王司空咨议参军,迁中书郎,非所好,乞为中散大夫,不许。融风止诡越,坐常危膝,行则曳步,翘身仰首,意制甚多。随例同行,常稽迟不进。太祖素奇爱融,为太尉时,时与融款接,见融常笑曰:「此人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例句

何言张掾傲,每重德璋亲。 卢纶 过司空曙村居

典故
相关人物
祝融


《尚书》卷十九〈周书·吕刑〉~297~
王曰:「若古有训,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贼,鸱义奸宄,夺攘矫虔。苗民弗用灵,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杀戮无辜。爰始淫为劓、刵、椓、黥,越兹丽刑并制,罔差有辞。民兴胥渐,泯泯棼棼,罔中于信,以覆诅盟。虐威庶戮,方告无辜于上。上帝监民,罔有馨香德,刑发闻惟腥。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报虐以威,遏绝苗民,无世在下。乃命重、黎,绝地天通,罔有降格。群后之逮在下,明明棐常,鳏寡无盖。皇帝清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德威惟畏,德明惟明。乃命三后,恤功于民:伯夷降典,折民惟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降播种,农殖嘉谷。三后成功,惟殷于民。士制百姓于刑之中,以教祗德。穆穆在上,明明在下,灼于四方,罔不惟德之勤。故乃明于刑之中,率乂于民棐?。典狱非讫于威,惟讫于富。敬忌,罔有择言在身。惟克天德,自作元命,配享在下。」
《史记》卷二十六《历书》
「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唐·司马贞《史记索隐》:「按:《左传》重为句芒,木正;黎为祝融,火正。此言『南』者,刘氏以为『南』字误,非也。盖重黎二人元是木火之官,兼司天地职,而天是阳,南是阳位,故木亦是阳,所以木正为南正也。」

例句

分地依后稷,用天信重黎。 王维 座上走笔赠薛璩慕容损

典故
相关人物
祝融


《吕氏春秋》卷四《孟夏纪·孟夏》
「孟夏之月:日在毕,昏翼中,旦婺女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东汉·高诱注:「祝融,颛顼氏后,老童之回也,为高辛氏火正,死为火官之神。」

例句

地形穿凿势,恐到祝融坟。 李群玉 石潴

思减祝融权,期匡诸子宅。 杨巨源 夏日苦热同长孙主簿过仁寿寺纳凉

祝融南来鞭火龙,火旗焰焰烧天红。 王毂 苦热行

祝融告休酌卑尊,错陈齐玫辟华原,芙蓉披猖塞鲜繁。 韩愈 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

祝融将御节,炎帝启朱明。 黎逢 夏首犹清和

《國語辭典》:祝融  拼音:zhù róng
1.火神。《吕氏春秋。孟夏纪。孟夏》:「其神祝融。」汉。高诱。注:「祝融,颛顼氏后,老童之子,吴回也,为高辛氏火正,死为火官之神。」后用以指火或火灾。如:「因祝融肆虐,这些人顿时无家可归。」
2.南方之神或南海之神。《管子。五行》:「得奢龙而辩于东方,得祝融而辩于南方。」唐。韩愈 南海神庙碑:「考于传记,而南海神次最贵,在北东西三神河伯之上,号为祝融。」
《國語辭典》:融融  拼音:róng róng
1.和乐的样子。《左传。隐公元年》:「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2.和暖的样子。唐。杜牧〈阿房宫赋〉:「歌台暖响,春光融融。」《儒林外史》第三三回:「趁著这春光融融,和气习习,凭在栏杆上,留连痛饮。」
《漢語大詞典》:春融
春气融和。亦指春暖解冻。 唐 罗隐 《春日湘中题岳麓寺僧院》诗:“春融只待乾坤醉,水阔深知世界浮。” 宋 苏轼 《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诗之三:“ 浮玉山 头日日风, 涌金门 外已春融。” 元 赵麟 《玉山草堂赋》:“ 蓝田 日暖, 玄圃 春融。”《清会典事例·漕运》:“沿河水次,截卸漕粮……暂行收储,统俟明岁春融,雇觅小船,剥运赴 通 。”
《漢語大詞典》:融泰
东汉 符融 、 郭泰 的并称。 宋 刘克庄 《沁园春·答陈上舍应祥》词:“安危事,付布衣 融 泰 ,鼎足 膺 蕃 。”
《漢語大詞典》:吾道东(吾道東)
谓己之学术向东流播。后汉书·郑玄传:“﹝ 玄 ﹞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 扶风 马融 ……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 郑生 今去,吾道东矣。’”后因用为感叹己之学术东流或同道东去的语典。南史·张敷传:“父 邵 使与高士 南阳 宗少文 谈《繫》《象》,往復数番。 少文 每欲屈,握麈尾叹曰:‘吾道东矣。’於是名价日重。” 唐 钱起 《寇中送张司马归洛》:“吾道将东矣,秋风更颯然。”
《漢語大詞典》:祢鹗(禰鶚)
汉 孔融 《荐祢衡疏》:“鷙鸟累百,不如一鶚。”后因以“禰鶚”喻指英才。 唐 黄滔 《谢试官启》:“而某丘锦小才,路蒲末学,既非 禰 鶚,大惧 温 犀。”
分類:英才
《漢語大詞典》:荐鹗(薦鶚)
汉 孔融 《荐祢衡表》:“鷙鸟累百,不如一鶚。”后因以“荐鶚”指推荐贤人。 宋 陈与义 《书怀示友》诗之一:“似闻有老眼,能作荐鶚书。” 金 曹之谦 《送王仲通》诗:“古来 燕 赵 多豪杰,定有飞书荐鶚人。”
《漢語大詞典》:鹗书(鶚書)
推荐人才的文书。 宋 陈造 《饯寄定海交代》诗:“诸公蜚鶚书,犯严尚遗力。” 宋 吴泳 《贺新凉·宣城寿季永弟》词:“爷作 嘉兴 新太守,囝拜鶚书天府。”
《國語辭典》:鹗荐(鶚薦)  拼音:è jiàn
汉代孔融在上疏皇帝时,推荐祢衡的才能有如善于捕鱼的鹗鸟,超出当朝百官之上。故后世以鹗荐表示保荐、推荐。见《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下。祢衡传》。
《漢語大詞典》:鹗表(鶚表)
推荐人才的表章。 宋 苏轼 《浣溪沙》词:“荐士已闻飞鶚表,报恩应不用蛇珠,醉中还许揽 桓 鬚。” 元 耶律楚材 《和韩浩然韵》之二:“千金厚惠将何报,鶚表慇懃效 孔融 。”
《漢語大詞典》:元长(元長)
首善,拔萃。 唐 张九龄 《故光禄大夫徐公神道碑》:“皇帝稽古崇训,开堂集儒,以公才学元长,命登首席。”
分類:拔萃
《國語辭典》:重黎  拼音:chóng lí
职官名。古时掌天地四时的官。相传颛顼时重氏司天,黎氏司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