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巧卫(巧衛)
巧诈虚伪。吕氏春秋·士容:“富贵弗就而贫贱弗朅,德行尊理而羞用巧卫。” 俞樾 诸子平议·吕氏春秋三“而羞用巧卫”:“卫当作躗。乃叚借字或坏字也。 哀 二十四年左传‘是躗言也’,正义引 服虔 曰:‘躗,伪。不信也。’然则巧躗犹云巧伪。”
分類:巧诈虚伪
《國語辭典》:肉麻  拼音:ròu má
1.肌肉感觉麻木。如:「他遭群殴后趴在地上,全身骨痛肉麻,半天爬不起来。」
2.一种不舒服的感觉,为他人轻浮或虚伪的言行所引起。《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坐间眉来眼去,与智圆甚是肉麻。」《红楼梦》第六二回:「这又叫做什么?怪道人人说你惯会鬼鬼祟祟使人肉麻的事。」
《漢語大詞典》:骄假(驕假)
骄傲虚伪。 王闿运 《莫姬哀词》:“忠以接人,简能容下。事嫡恭勤,宜家融冶。常自洁清,曾无骄假。”
分類:骄傲虚伪
《國語辭典》:真心实意(真心實意)  拼音:zhēn xīn shí yì
心意真实诚恳,毫无虚伪。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常言道海深须见底,各办著真心实意,这的是有情谁怕隔年期。」《儒林外史》第三六回:「就如你替人葬坟,真心实意。」也作「真心真意」、「真心诚意」。
《漢語大詞典》:玩弄词藻
以经常虚伪地使用华丽词语为标志的言语行为。例如:这只是一个喜欢玩弄词藻的作者。
《國語辭典》:天真烂漫(天真爛漫)  拼音:tiān zhēn làn màn
性情率真,毫不假饰。《聊斋志异。卷一二。李八缸》:「月生又天真烂漫,不较锱铢。」
《漢語大詞典》:虚文缛节(虚文縟節)
虚伪的礼数,繁琐的仪节。 梁启超 《过渡时代论》五:“社会既厌三纲压抑、虚文縟节之俗,而未能研究新道德以代之,是理想风俗上之过渡时代也。”
《國語辭典》:心不应口(心不應口)  拼音:xīn bù yìng kǒu
心里想的与嘴里说的不一致,形容人虚伪作假。《群音类选。清腔类。卷五。步步娇。簟展湘纹新凉透曲》:「恨他心不应口,把欢娱翻成僝僽。情儿泛泛,浑如江水流。」
《国语辞典》:巧言利口  拼音:qiǎo yán lì kǒu
虚伪的言辞,锋利的口才。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三人皆诈伪,巧言利口以进其身。」南朝齐。东昏侯〈诛谢朓诏〉:「妄惑朱紫,诋贬朝政,疑间亲贤,巧言利口。」
《国语辞典》:矫饰伪行(矫饰伪行)  拼音:jiǎo shì wèi xìng
假装掩饰,言行虚伪。宋。陈师道《后山诗话》:「某公用事,排斥端士,矫饰伪行。」
《国语辞典》:矫言伪行(矫言伪行)  拼音:jiǎo yán wèi xìng
矫饰虚伪的言论行为。《庄子。盗蹠》:「矫言伪行,以迷惑天下之主。」宋。秦观〈论议下〉:「矫言伪行之人,弊车羸马,窜伏岩穴,以幸上之爵禄。」
《国语辞典》:心口两样(心口两样)  拼音:xīn kǒu liǎng yàng
心中所想的和口里所说的不一样。形容为人虚伪。《红楼梦》第六六回:「你放心,我们不是那心口两样的人,说什么是什么。」
《国语辞典》:吊誉沽名(吊誉沽名)  拼音:diào yù gū míng
用虚伪的手段猎取名誉。《群音类选。诸腔类。卷三。十义记。毁容不辱》:「非是奴吊誉沽名也,只图一死完全节义名。」也作「沽名钓誉」。
《國語辭典》:风花雪月(風花雪月)  拼音:fēng huā xuě yuè
1.四时景色。《孤本元明杂剧。鱼篮记。第一折》:「春夏秋冬四季天,风花雪月紧相连。」
2.比喻风流场所中男女欢爱的行为。元。乔吉《金钱记》第三折:「本是些风花雪月,都做了笞杖徒流。」《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光阴如隙驹,陈秀才风花雪月了七八年,将家私弄得乾净快了。」
《漢語大詞典》:诡漏(詭漏)
以虚伪、诡诈手段逃避应负担的赋税,谓之“诡漏”。 清 王夫之 读通鉴论·唐代宗五:“ 第五琦 、 元载 之箕敛愈酷,疲民之诡漏愈滋,官胥之欺诬愈剧,此二百九十餘万者,犹弗能尽隐而聊以塞上之搜求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