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洞洞
(1).混合貌。《氾胜之书·种穀》:“以汁和蚕矢羊矢各等分,挠令洞洞如稠粥。”
(2).混沌无形貌。参见“ 洞洞灟灟 ”。
(3).贯通貌。朱子语类卷六九:“﹝ 程明道 ﹞论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説得来洞洞流转。”
(4).象声词。《西游补》第七回:“只听得地底下洞洞儿一样声音,又不是鐘声,又不是鼓声,又不是金笳声。” 茅盾 《官仓里》:“古书上称赞七弦琴的话太多了,实在琴的声音不好听,崩崩!洞洞!像弹棉花。”
恭敬虔诚貌。礼记·礼器:“卿大夫从君,命妇从夫人,洞洞乎其敬也,属属乎其忠也。”《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九·北齐享庙乐辞皇夏乐》:“耸诚载仰,翘心有慕。洞洞自形,斤斤表步。”
《漢語大詞典》:洞洞灟灟
混沌无定形貌。《淮南子·天文训》:“天墬未形,冯冯翼翼,洞洞灟灟,故曰大昭。” 高诱 注:“冯、翼、洞、灟,无形之貌。”
《漢語大詞典》:谒款(謁款)
虔诚拜谒。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故圣王弗替,而修礼地祇,謁款天神,勒功 中岳 ,以彰至尊。”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款,诚也。謁告之报诚也。” 宋 汪藻 《皇子贺北郊礼成第三表》:“謁款郊畤,修明国章。”
《漢語大詞典》:袒跣
(1).谓脱袜赤足。古人致敬谢罪的一种礼节。史记·吴王濞列传:“ 胶西王 乃袒跣,席稾,饮水,谢太后。”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於是同穴裘褐之域,共川鼻饮之国,莫不袒跣稽顙,失气虏伏。”
(2).表示对神灵的虔诚。 明 方孝孺 《先府君行状》:“先时不雨,先君袒跣,遍祷羣祠,涕泣卧祠下,誓不雨不止。”
(3).袒胸赤足。 唐 白居易 《不出门》诗:“披衣腰不带,散髮头不巾。袒跣北窗下, 葛天 之遗民。” 明 徐渭 《避暑豁然堂大雨》诗:“止取醉饱为,安能谨趋避。袒跣择树依,叫号枕砖睡。” 清 东轩主人 述异记·记桃核念珠:“得念珠一百八枚,以山桃核为之,圆如小樱桃,一枚之中,刻罗汉三四尊,或五六尊,行者、坐者……袒跣曲拳和南而前趋而后侍者,合计之为数五百。”
《漢語大詞典》:诚祈(誠祈)
虔诚的祈祷。 前蜀 杜光庭 《马尚书南斗醮词》:“三宫五纬,咸罄诚祈;六府七元,普申懺谢。”
分類:虔诚祈祷
《漢語大詞典》:沐芳
用香草水洗头。常用以表示虔诚或高洁。《楚辞·九歌·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唐 李白 《沐浴子》诗:“沐芳莫弹冠,浴兰莫振衣。处世忌太洁,至人贵藏暉。”
《漢語大詞典》:恭虔
恭敬虔诚。旧唐书·文宗纪:“朕嗣膺寳位,十有三年,常剋己以恭虔,每推诚於众庶。” 宋 范仲淹 《晋祠泉》诗:“此异孰可穷,观者增恭虔。”
《漢語大詞典》:斋诚(齋誠)
斋戒虔诚。 唐 元稹 《春六十韵》:“迎气邦经重,斋诚帝念隆。”
分類:斋戒虔诚
《漢語大詞典》:善信
(1).善守信用。老子:“与善仁,言善信。”
(2).谓对佛法虔诚信仰。法苑珠林卷八九:“﹝菩萨﹞常生悲心,教化是恶人辈令生大乘善信。”《西游记》第二二回:“那 流沙河 的妖怪,乃是 捲帘大将 临凡,也是我劝化的善信,教他保护取经之辈。”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布商:“僧在侧曰:‘今如有善信,暂起山门,亦佛面之光。’”
《漢語大詞典》:敬虔
庄敬虔诚。 唐 皮日休 《鲁望昨以五百言见贻》诗:“开卷读数行,为之加敬虔。” 冰心 《走进人民大会堂》:“走进人民大会堂,使你突然地敬虔肃穆了下来。” 王鲁彦 《开门炮》:“送年是最敬虔的事。”
《漢語大詞典》:诚虔(誠虔)
虔诚,真诚恭敬。《再生缘》第六三回:“斋戒过,秉诚虔,薰沐画描敬佛尊。” 郭沫若 《今昔集·今天创作的道路》:“这一幕伟大的戏剧,这一篇崇高的史诗,只等有耐心的、谦抑诚虔、明朗健康的笔来把它写出。” 王西彦 《古屋》第一部七:“这便是那位大学生,那位诚虔的基督教徒。”
《漢語大詞典》:肃虔(肅虔)
谓恭谨虔诚。 三国 魏 曹植 《灵芝篇》:“圣皇君四海,德教朝夕宣,万国咸礼让,百姓家肃虔。” 晋 陆云 《泰伯碑》:“而百年既终,遗爱斯軫,莫不肃虔寝庙,著名金石,遗其后昆,聿遵前典。”
分類:恭谨虔诚
《国语辞典》:程门雪(程门雪)  拼音:chéng mén xuě
比喻尊敬师长和虔诚向学。参见「程门立雪」条。元。谢应芳〈龟山祠〉诗:「卓彼文靖公,早立程门雪。」
《漢語大詞典》:勤虔
勤勉而虔诚。 唐 薛用弱 集异记·阿足师:“ 阿足 久之谓 臻 曰:‘汝寃未散,尚须十年,愍汝勤虔,为汝除去。’”
分類:勤勉虔诚
《漢語大詞典》:信官
官员祷神时表示虔诚的自称。《说岳全传》第十一回:“先拜了天地,再跪下祷告过往神灵:‘信官 宗泽 , 浙江 金华府 义乌县 人氏。’”红楼梦第一○二回:“兹有信官 贾 某,为因母病,虔请 伏羲 、 文王 、 周公 、 孔子 四大圣人,鉴临在上,诚感则灵。”
《漢語大詞典》:然顶(然頂)
用艾灸头顶,以表示虔诚或祈福。多为佛教徒所用。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二:“﹝ 龚慎仪 ﹞尝奉使 岭 表, 刘主 囚之,踰年不遣。 慎仪 忧悸,不知所出,乃然顶祷佛,愿捨宅建寺,庶遂生还。”宋史·叛臣传上·刘豫:“昔 赵氏 少帝 出京,百姓然顶炼臂,号泣之声闻於远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