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格虏(格虜)
强悍不驯的奴仆。史记·李斯列传:“故 韩子 曰:‘慈母有败子而严家无格虏’者何也?” 司马贞 索隐:“格,彊扞也。虏,奴隶也。”按韩非子·显学作“严家无悍虏”。
分類:强悍奴仆
《漢語大詞典》:桀虏(桀虜)
凶恶的人。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身处三公之位,而行桀虏之态。” 张铣 注:“桀虏,谓恶人也。”
《漢語大詞典》:边虏(邊虜)
(1).与敌人相邻近。南齐书·萧昭胄传:“以封境边虏, 永元 元年,改封 巴陵王 。”
(2).边寇;边敌。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开平王祠:“或传边虏尝目 昌平 为 杨王 。”
《漢語大詞典》:剽虏(剽虜)
掳掠。后汉书·董卓传:“ 卓 纵放兵士,突其庐舍,淫略妇女,剽虏资物。” 晋 张载 《七哀》诗:“珠柙离玉体,珍宝见剽虏。”南史·吴喜传:“及平 荆州 ,恣意剽虏,赃私万计。”明史·范志完传:“然 志完 无谋略,恇怯甚,不敢一战,所在州县覆没,惟尾而呵噪,兵所到剽虏。”
分類:掳掠
《漢語大詞典》:民虏(民虜)
俘获的敌国民众。礼记·曲礼上:“献车马者执策绥,献甲者执胄,献杖者执末,献民虏者操右袂。” 孔颖达 疏:“民虏,谓征伐所获彼民,以为外虏,故云民虏也。”
《漢語大詞典》:掠虏(掠虜)
见“ 掠卤 ”。
《漢語大詞典》:掠卤(掠鹵)
亦作“ 掠掳 ”。亦作“ 掠虏 ”。 掳掠;抢劫。史记·高祖本纪:“又与 秦 军战於 蓝田 南,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汉书·酷吏传·咸宣:“小羣以百数,掠卤乡里者不可称数。” 宋 苏辙 《西戎论》:“中国坚坐而相守,不出十年,彼外无所掠虏,将不忍而热中,将反而求以相詬,以为起兵之名。” 明 归有光 《送恤刑会审狱囚文册揭帖》:“大抵此县湖山阻深,掠卤之习,浸以成俗。” 清 倦圃野老 《庚癸纪略》:“十六日, 苏城 附近乡村,贼放火掠掳。”
分類:掳掠抢劫
《高级汉语词典》:虏囚
俘虏
《高级汉语词典》:虏伏
如俘虏一样降服
《漢語大詞典》:蛮虏(蠻虜)
古时对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三国 魏 曹睿 《善哉行》:“我徂我征,伐彼蛮虏。”
《漢語大詞典》:悍虏(悍虜)
凶悍不驯的奴仆。韩非子·显学:“夫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 汉 桓宽 盐铁论·周秦:“慈母有败子,小不忍也;严家无悍虏,篤责急也。”
分類:凶悍奴仆
《漢語大詞典》:守虏(守虜)
见“ 守钱虏 ”。
《國語辭典》:守钱虏(守錢虜)  拼音:shǒu qián lǔ
财多而吝啬的人。《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凡殖货财产,贵其能施赈也,否则守钱虏耳。」也称为「看钱奴」。
《國語辭典》:守财虏(守財虜)  拼音:shǒu cái lǔ
财多而吝啬的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我何苦空积攒著,做守财虏,倒与他们受用!」也作「看钱奴」。
《漢語大詞典》:收虏(收虜)
收捕俘虏。汉书·霍去病传:“ 汉 兵即度幕,人马罢, 匈奴 可坐收虏耳。”
分類:收捕俘虏
《漢語大詞典》:老虏(老虜)
詈词。犹老奴。 汉 刘向 说苑·反质:“ 始皇 望见 侯生 ,大怒曰:‘老虏不良,诽谤而主,迺敢復见我!’”
分類:詈词
《漢語大詞典》:虏子(虜子)
古 蜀 人对中原人的贬称。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九:“今 蜀 人谓中原人为虏子, 东坡 诗‘久客厌虏饌’是也。因目北人仕 蜀 者为‘虏官’。”